王家庄镇
原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王家庄镇
王家庄镇位于安丘市东部,峡山水库西岸,面积75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人口3.6万。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4亿元。
乡镇简介
王家庄镇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4亿元。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全镇形成了以黄烟、瓜菜、优质出口果品、淡水养殖、瘦肉猪、肉食鸡为主的创汇、创税农业。种植优质黄烟5000亩; 瓜菜1.2万亩,其中香菜5000亩; 优质出口果品1万亩,其中仓房早生、大珍宝赤月桃6000亩,沙梨、绿宝石梨3000亩, 年果品总产1.2万吨。成为出口创汇果品专业镇、香菜之乡。5000亩黄烟也被上海卷烟厂、将军集团列入烟叶供应基地。充分利用紧靠峡山水库, 涝洼地多的优势, 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淡水养殖,总面积达8000亩,其中“上林下渔"工程面积4000亩。2002年放养中华绒毛蟹、美国胭脂鱼、红加吉鱼、亚洲鳖等十几个品种,年产值1.2亿元,被誉为“淡水养殖之乡"。王家庄镇还被誉为“铸造之乡"和“服装绣品之乡"。
王家庄镇2003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财政收入526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600万元,分别增长26%和2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2元。民营经济兴旺,铸造、服装绣品业发达。现有铸造、服装绣品等民营企业163家。主要产品汽车铸件、服装、选矿药剂、机械配件、绣品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茂源铸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铸造企业110家,年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服装绣品加工企业遍布全镇,社会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年实现经济收入8000万元。王家庄镇被誉为“铸造之乡”和“服装绣品之乡”。全镇标准化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黄烟、果品、淡水养殖为主的创汇、创税农业。优质黄烟为上海烟厂、将军集团烟叶基地;优质果品10000亩,年总产果品1.2万吨。成为出口创汇果品专业镇。全镇淡水养殖面积8000亩,年产值1.2亿元,被列为省标准化淡水养殖基地,被誉为“淡水养殖之乡”。该镇东临潍水,北望峡山,风景秀丽。30公里环水柳堤、8000亩标准鱼塘、万亩生态林及正在筹建的东湖公园,是人们度假旅游的胜地。
特色农业
全镇形成了以黄烟、瓜菜、优质出口果品、淡水养殖、瘦肉猪、肉食鸡为主的创汇、创税农业。种植优质黄烟5000亩;瓜菜1.2亩,其中香菜5000亩;优质出口果品1万亩,其中仓房早生、大珍宝赤月桃6000亩,沙梨、绿宝石梨3000亩,年果品总产1.2万吨。成为出口创汇果品专业镇、香菜之乡。5000亩黄烟也被上海卷烟厂、将军集团列入烟叶供应基地。充分利用紧靠峡山水库,涝洼地多的优势,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淡水养殖,总面积达8000亩,其中“上林下渔”工程面积4000亩。2002年放养中华绒毛蟹、美国胭脂鱼、红加吉鱼、亚洲鳖等十几个品种。年产值1.2亿元。被誉为“淡水养殖之乡”。陆地养殖初具规模,已建成综合、专业养殖小区38个,牛、奶牛饲养量7000头,生猪出栏量2.5万头,肉鸡、肉鸭出栏245万只。
1、大棚西瓜的生产
从2005年12月份在镇党委、镇政府及各部门的精心策划下,曾经只有在新疆才能生长的大西瓜,今年终于在王家庄镇王家庄村委会落下了228亩的基地。三四月份,“火焰山”搬到了王家庄,西瓜却早早的为这里的人们准备好了“芭蕉扇”,业主在路边摆起了摊位,买起了西瓜。没多久王家庄西瓜的美名便传开了:“王家庄的西瓜甜”“王家庄的西瓜沙”“王家庄的西瓜水”……这样一来王家庄西瓜很快的占领了诸城乃至临沂和周边县份市场,平均价格都买到4元左右千克,市场上最高的时候买到5.50元一千克。西瓜的市场开了,王家庄人民也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直到现在快十一月份了,王家庄的西瓜仍然买得红火。
2、食用菌生产
王家庄镇政府2003年10月开始引进裕龙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3万元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主要用于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租田75亩建成发菌棚35个,扶持农户51户,累计协调信用贷款110万元(其中裕龙公司10万元)。2004年初见成效,农户不仅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每户纯收入在6000-7000元。2005年政府继续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确保食用菌的稳产。关于2006年王家庄食用菌种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已就绪,只等种植。3、万寿菊生产
万寿菊种植是该镇近几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今年该镇在巩固去年万寿菊种植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规模,搞好技术服务,增加投入。为提质增效打下良好的基础。2006年春耕种植中,完成政府指令性种植面积3800亩,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4、黑山羊拉动山区经济
在全县铺开黑山养殖产业的同时,王家庄通过几年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初步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路子。黑山羊养殖,以扯度基地为龙头,带动新屯、高槽、小龙井、庄郎、中屯、王家庄、吴官田等八个村委会大力发展。养殖在10只以上的有3户;养殖在30只以上的有29户;养殖在50只以上的有60户;养殖在100只以上的有3户。黑山羊为山区的农民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好头。
乡镇企业
工业基础较好,现有铸造、服装绣品加工企业122家。产品远销欧、美、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营企业143处,完成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以茂源铸造为龙头的铸造企业78家,年产值9000万元,实现利税1400万元。服装绣品加工企业遍布全镇,社会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年实现经济收入4000万元。王家庄镇还被誉为“铸造之乡”和“服装绣品之乡”。
旅游前景
旅游业前景广阔。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名流荟萃之壤,韩信曾在此大破龙且,古城堡、点将台、古战场遗址尤存。盖公祠、黄公庙依稀可见,玉石龟完好无损。已开发成功的10公里垂柳长堤和8000亩标准鱼塘,集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东海公园,成为前来度夏旅游的理想胜地。
昌安故城位于安丘城东南14公里的王家庄镇李家古城村。故城址长400米、宽200米,总面积8万平方米。今李家古城村后存残垣一段,长约500米,高3—4米,黄土夯成。村内经常发现汉代砖瓦、五铢钱、箭头等。村西北土岭上有古墓,传为昌安侯邓袭父子墓。西汉设置昌安县,属高密国,东汉初年为高密侯邓禹食邑。明帝永平元年(58年)邓禹之次子袭封为昌安侯,其孙藩袭爵昌安侯。此后,昌安屡为县治。隋大业二年(606年)并于安丘市。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昌安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并于安丘县。唐乾元二年(759年)安丘县移治昌安城,改称辅唐县。宋开宝四年(971年)复置安丘县,移治今县城,昌安城遂废。昌安城作为县城前后历时800余年。
2、朱子石龟,位于王家庄镇朱子村东400米,峡山水库西岸派出所南边,该龟长2.8米,阔1.44米,高0.94米。形体较大,比孔子庙内的石龟还大。朱子村很早即为塔、寺并存的佛教圣地,原有三宝塔、法林寺等佛教建筑。该龟最初立于法林寺前,法林寺被毁后,因年久风化,其体多处裂纹,为抢救这一历史文物,在潍坊市文化局暨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于2003年6月29日将其北移至高处,并准备建亭加以保护。法林寺,何时修建说法不一。明万历《安丘县志》载,金崇庆元年(1212年)建;清末《安丘县乡土志》载,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 3、安丘市博物馆收藏商代石镰一件,出土于王家庄镇马家庄村。器体表面呈灰色,通长29.5厘米,宽7.5厘米。石质坚硬,刃部锋利,有明显的使用痕迹。1991年12月,经山东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石镰是古代先民收割庄稼的农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大量使用。先民们选用坚硬的石材,经过琢制和磨光,制成棱角分明、锋刃锐利的工具和武器,也有少数装饰品。商代虽已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用青铜制作的工具,但数量并不多。随着井田制的推行,农业生产中大规模集体协作不断发展,青铜农具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奴隶们仍需使用石镰收割庄稼。在商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曾于一个窖穴内发现了400多把石镰,说明直到商代晚期石镰仍是奴隶们常用的农具,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业的进步。
参考资料
赵戈镇的历史沿革.网易.2024-03-20
库区百姓:告别贫困奔小康.淮坊新闻网.2024-03-20
目录
概述
乡镇简介
特色农业
乡镇企业
旅游前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