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图》是一幅茶事绘画作品,中国
宋朝赵佶赵佶作,是
赵佶的绘画代表作之一,充分表现出其精致明净的风格,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系绢本设色,纵184.4厘米,宽123.9厘米。
《文会图》记录了宋朝文士雅集茶会的场面。画面上池水、山石、朱栏、杨柳、翠竹交相辉映。巨大的茶案上有茶和丰盛的茶点,文士们围席而坐,相互交谈,顾盼生情,茶案之后,花树间又设一桌,上置香炉与琴。画面下方几旁,侍者候汤、点茶、分酌和奉茶,各司其职。
《文会图》是
宋朝点茶法场景的真实再现,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史料参考价值。
作品内容
经年的老柳古槐下,文人们铺陈巨案,案上的盘碟酒排列有序。案旁坐饮者、交耳相语者、顾盼者、持具侍者共十八人,另有两人树下立谈。
该画作右上角有作者赵的行书自题诗《题文会图》:“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画图犹喜见文雄。”左上角是
蔡京所题的和韵诗:“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
鉴藏玺印有:八重全。“
爱新觉罗·颙琰御览之宝”,“宜统御览之宝”,“
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有:“
项墨林鉴赏章”、“树李项氏士家宝玩”、“真赏”、“项元汴印”、“墨林秘玩”、“项叔子”,“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信公珍赏”、“公”、“
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琴书堂”、“丹诚”、“宜尔子孙”、“珍秘”、”檀庭清玩”、"阿尔喜普之印”、“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截”等。
创作背景
宋徽宗一生爱茶,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若、斗茶取乐。曾亲自著茶书《
大观茶论》以论茶道。上行下效,使宋人上下品茶之风盛行,《文会图》即是赵佶描绘当时文人会集宴饮吃茶、饮酒的盛大画面。《文会图》可看作宫廷画家根据宋徽宗赵佶的旨意,因频频举办茶会、文会应景摹写、创作而完成的作品,其中不乏赵佶的文化创意,甚至他亲自参与创作,与宫廷画家一起共同促成了此件《文会图》的诞生。
作品鉴赏
主题
宋徽宗及其宫廷画家们绘制这件作品时应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并与
唐朝以来创作的《文会图》相结合创意立题,也才有此卷作品的出现。《文会图》这不仅是朝廷文士雅聚的真实写照,也是朝廷人才云集的某种象征。
赵佶将自己画的历史功臣肖像画《十八学士图》处理成文人雅集的《文会图》,由此隐含唐代十八学士的典故,以写实笔法描绘了”宋代的茶实,展示不以酒而以茶、以文治国的豪迈诗情。
而右上角
蔡京所题的和韵诗:“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则显示
宋徽宗自以为
宋朝更胜
唐朝,人才济济非“十八学士”堪比拟的自负心理。
形象
图中两株繁茂的树木,并无杂乱夸张之感,条理分明且细腻、真实而生生动,这是具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是具有娴熟绘技法的专业画家才能松绘制出来的树木形象。
作品评价
中原地区工笔重彩人物画家
刘凌沧:“画中的人物、配景、树石、道具,都用‘双勾法’,和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人《女孝经图》是同样的手法。画面右上角有赵佶的自题诗,左上角有
蔡京的题诗。《文会画》是中国人物画‘工笔重彩’典型风格的作品。”
研究价值
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中文上使用及待役人员正在准备的茶具,都是
北宋时期才出现的
茶器。《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亦为观者打开了一条视觉性的“接近”历史真相的通道,具备“以图证史”的功能。
历史传承
该画作原为
项墨林藏,后归清宫,《石渠宝续编》著录,现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
重要展览
2017年10月04日至2017年12月25日,《文会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活动中被展出。
作者简介
宋徽宗(1082—1135),即宋徽宗。
赵顼第十一子。
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
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
赵煦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闷,调和
熙宁、元丰与
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
崇宁,任
蔡京为相,变乱新法,国政日非。
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
北宋灭亡的祸囚。宜和七年(1125),
金灭辽之战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逐传位丁子
赵桓,自称太上皇。
靖康二年(1127)北宋沦亡后,与其子钦宗赵桓俱被掳北迁,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汀依兰),年五十四。崇奉
道教,自称教主
宋徽宗。擅书法,创“瘦金体”。工花鸟,能诗词。《诗词杂》有《宋徽宗宫词》一卷(《十家宫词》三卷)、《疆村丛书》有曹元忠辑《宋徽宗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