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作家和教育家,出生于
洛桑,具有
法国、瑞士以及美国国籍。他是著名瑞士建筑师让·屈米(Jean Tschumi)的儿子,母亲是法国人。屈米在美法两国之间工作与居住,拥有美国与法国建筑师的执照。他的著名设计项目包括巴黎
拉维列特公园、东京歌剧院、德国
卡尔斯鲁厄媒体传播中心以及
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等。在他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的建筑项目超过60个,包括理论项目。
人物经历
艺术历程
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务。他在纽约和
巴黎都设有事务所,经常参加各国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奖,其新鲜的设计理念给世界各地带来强大冲击。
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他鲜明独特的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作为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的职业生涯中,伯纳德·屈米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建筑在实现个人和
政治自由中的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1968年5月经历的SituationistInternational运动促使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初任教AA建筑学院时是成立了工作室和研究会,在那一背景下他将电影艺术、文学理论与建筑相结合,发展了
构成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者诸如R.Barthes和M.
米歇尔·福柯等学者的研究工作,为的是重新审视建筑承担的责任和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这个理论在他的建筑实践中以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是揭露建筑次序与生成建筑次序的空间、规划、运动之间的传统联系。二是创造空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的新联系,方法是通过变形、叠印和交叉程序。
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作品是他在AA建筑学院所教授课程的总结,这些设计包括《电影剧本》(1977年), 《曼哈顿手稿》(1981年)等。他对蒙太奇技术的运用向当代其他仅在形式上追求蒙太奇效果的建筑师发起了挑战。在屈米的专著中他用对后结构主义以及自由主义者,
左派分子政治文化革命梦想失败的揭示来回应当代建筑的固有理念,并声称它已经走向终结。例如,超级工作室,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已经开始创造讽刺性的、不现实的作品,又如1969年连续纪念碑,就是对现存建筑文化的批评与反设计,它就预示了建筑对城市、对文化影响力能力的终结。屈米则试图在这场终结游戏中让自己的作品处于一个提供可能性的地位。
屈米在1983年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竞赛中的胜出成就了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设计,并且让他得以能继续那些在《曼哈顿手稿》和《电影剧本》中的设计研究,这个公园的景观规划、空间序列产生了另类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挑战了巴黎大型
城市公园传统的功能价值。
从那时(1983年)起屈米就开始投入到一系列竞赛和建设项目中去,1986年的东京国立剧院设计就延续了在“
曼哈顿手抄本”中的研究,引入了从实验性舞蹈和音乐获得灵感的技术,向对空间的惯常感知提出了挑战。
在1990年“玻璃影像画廓”的设计中,透明玻璃墙,倾斜的地板产生了强烈的混乱感,传统意义上的墙、内部空间、外部空间、
地平线的关系统统披打破。在城市中的设计方案,例如1992年的艺术传媒中心和1995年的建筑学校(这两个项目都在1999年完成),都运用了大空间来挑战传统的建筑次序和公认的使用功能。艺术传媒中心运用的手法是充分和J用现存的建筑屋顶与后加建的伞状屋顶之间的空隙,形成了斜坡和窄小的通道。这块地方屈米称之为“中间存在”。而对纯粹的形式和风格的否定表现在1989年的ZKM艺术与传煤技术中心的设计竞赛中,在这个设计中一个大型中庭被压缩在一个建筑之中。
在1988年Kansai机场设计竞赛、
洛桑桥梁城市和1989年Bibliothequede
法国设计竞赛中,交叠程序在建筑重组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试验。在Bibliothequede法国设计竞赛中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就是建造一个大型公共流通廓道和一个屋顶健身场所,这个健身场所与图书馆系统里的高层楼板相交叉,这样健身系统和文教系统就可以共存而不互相干扰。
在这些项目中,屈米一直在反抗千百年来建筑师传统的设计方法,那就是从
几何学形态上来设计立面或者平面。通过组织事件的方法,他的设计往往暗示了一种较之惯常的生活更有效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从美学和象征手法出发。建筑的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向了组织社会活动。
屈米对建筑批判性的理解至今仍是他设计实践的中心思想。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他的设计永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而不是重复已有的美学形式。这样建筑就成了一个受设计概念、城市地形和规划所界定好了的“情景构造物”。
后现代的理念——即地域性,以及形式、使用社会价值的分离——正在消失,作为对这一现象的回应,屈米的设计研究激发了一个叙述性的氛围,促使事件在建筑内部自我组织,尽管他的结论是事件和空间在本质上毫无联系。屈米将自己的作品与傅考特(
法国哲学家,
结构主义的代表,著有《理智的考古学》、 《监狱的诞生》、 《狂喜的历史》等的理念相结合,这一理念认为城市中的建筑群不应仅从使用好坏的角度来评价,而是从它们之间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来评价。这样屈米的作品在行为学上就有了明显的动机。建筑使用的自由度也大大加强,因为认识的扩大代替了存在的扩大。通过重新组合序列、空间和文化氛围,屈米引导使用者自发革命性地使用他所提供的空间。
教学经历
- 英国伦敦的建筑学院。
- 美国
柯柏联盟学院 Cooper Union的客座教授。
获得荣誉
2003年获美国建筑协会荣誉奖。
2001年获美国建筑协会优秀设计奖。
1999年获美国建筑协会城市设计奖。
1999年获《时代》年度最佳建筑。
1993年获维多利亚皇家勋章。
1987、1991、1997年三次获得ProgressiveArchitecture奖。
批评
伯纳德·屈米的作品因为为了智力目的而牺牲了人类需求而受到批评。
希腊数学家尼科斯·萨林加罗斯最近声称,新卫城博物馆与雅典的传统建筑相冲突,并继续不必要地威胁附近的历史建筑。其他批评家则赞扬了博物馆的设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