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级学院。
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在1985年,发展成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并建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2000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
学院有2个教学院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208人,学生1682人,其中本科生1004人,硕士生370人,博士生308人(含外国留学生16人),在站博士后26人。。
历史沿革
1956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两个计算机专业之一。
1981年,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学科被国家批准为中国首批博士点,计算机应用学科设立硕士点。
1985年,成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同年,建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1986年,经国家批准建立“计算机应用”博士点。
1987年,计算机应用博士点被国家评为唯一的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并建有“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1988年,建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5年,计算机应用学科被确定为中国“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
1998年,经国家批准建立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建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
199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确定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
2000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软件与网络技术学院。建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博士点。
2001年,建立“国家
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3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列全国第五名。新增设“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博士点,与
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4年,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共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学部,经教育部批准建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语言语音教育部—
微软重点实验室”。经
黑龙江省批准,建设“黑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生物医学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再列全国第五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网络环境下特定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获得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2009年,“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
c语言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支撑环境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
2010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科进入
上海交通大学ARWU世界大学排行榜计算机学科前100名。新增设
软件工程博士点。
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突破30项。
2021年,学部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
2021年,学部身上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ARWU)计算机学科第21名、进入ESI全球计算机学科学术论文排名榜第33名,USNews世界大学计算机学科排行榜中位居第22名。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学部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结构合理、青年学术带头人比例高的学术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0人、教授46人、副教授69人、讲师28人;拥有共享院士3人、ACL
特别贡献奖1人、CCF杰出教育奖1人、杰青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4人、优青等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4人、国家863专家4人、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4人,拥有一个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一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国防创新团队。
教学团队:
教学名师:
院系概况
学院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基础系组成,与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共建哈工大(威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共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学科部,设有4个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学院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育部—
微软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
英特尔精品课程3门;获国家教学成果
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
一等奖2项。
教育部特色专业:服务学与企业信息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精品课程:
教学成果:
学科体系
学有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8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重点学科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
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排名
200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学院计算机学科排名第五。
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学院计算机学科排名第四,
软件工程学科排名第七。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12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部建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分布在
黑龙江省、
山东省、
广东省三省。此外,学部还拥有3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和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网络环境下特定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团队
科研成就
2023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部每年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每年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150篇以上。
学院2005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项(含重点/重大项目7项)、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47项(含重点/重大项目11项)、国家973计划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含重点/重大项目2项)、国家信息安全项目40项(含重大项目7项)、国防/航天项目37项(含重点/重大项目10项)、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7项、省/市科技项目38项(含重大/重点项目5项)、其他部委基金项目27项、国际合作项目41项。2005年以来,科研总经费达到2.59亿元,平均每年517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397篇,其中,国际期刊论文370余篇、SCI/EI/ISTP检索1077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3部,获得软件著作权及专利136余项。
学部每年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每年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150篇以上。2001年以来,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余项。
2010年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5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国家973计划项2项、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专项、重点研发计划13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3项(含优秀青年基金1项、重点基金12项),国防/航天项目150项(重点项目10余项),国家
信息安全专项项目70项,国际合作项目40余项等;科研总经费8.39亿元,年平均经费8400余万元。目前每年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200余篇,SCI/ESI检索论文150余篇。
2001年以来,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余项,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学术交流
学部实施了“国际学术大师讲学计划”、“国际名校名企导师共享计划”、“国际名校名企名师授课计划”、“国际名校名企联合培养计划”等国际化办学计划。学部与4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每年有30余名研究生参加中外联合培养,每年有30-50名本科生到国际知名大学留学或短期游学,每年请进和派出100-15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国际交流。
目前,学院已在学生联合培养、国际学术交流与互访、国际合作与共事、国际联合实体等方面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国际化战略,持续实施国际学术大师讲学计划、国际名校名企名师授课计划、国际名校名企联合培养计划等,与美、加、英、德、法、意、俄、
爱尔兰、瑞典、澳、日、韩、
新加坡等的40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所或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与
英国的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林雪平大学、
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等11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累计培养研究生143人。通过国际名校名企名师授课计划,每年邀请1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工业界专家来校授课,或者与本学院教师共同开展计算机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目前已累计开设英文课程39门。学院与国际知名IT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包括:HIT教育部-
微软语言语音重点实验室;HIT-IBM联合实验室;HIT-
英特尔联合实验室;
欧洲企业互操作
虚拟实验室中国节点;本学院教师还与各国学者联合开展双边/多边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美、中欧、中澳、中英、中日、中韩等),2010年以来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70项。通过国际学术大师讲学计划,共邀请到515名国际学术大师来学院作短期访问讲学或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包括4位
图灵奖得主(美国
康奈尔大学John Hopcroft教授、
卡耐基·梅隆大学Manuel Blum教授、卡内基-梅隆大学Raj Reddy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Joseph Sifakis教授),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卡内基-梅隆大学Daniel P.Siewiorek教授,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洪小文博士等。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博士生到国外知名大学或
计算机学科短期学术交流与访问,年均有50余名教师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进行国际交流、30余人次博士生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或短期访学。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院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being strict in qualification making every endeavor in study
求实创新,探索进取
being factualistic and innovative exploring and progressing constantly
诲人不倦、甘为人梯
Being tireless in teaching Willing to be footstone of the othera
追求真理、坦诚待人
Pursuing the true Being magnanimous to the others
院歌
形象标识
院徽
部徽轮廓:部徽由英文字母F、C构成,意为“Faculty of Computing”
形状寓意:纵向看来其形似有二,一是局部看来中间部分为字母“H”代表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是整体看来为字母“A”代表
人工智能。
同时,“A”也代表着A类一流学科,“F-A-C”代表First A Class,即A+顶级一流一流。
部徽全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专业自1956年2月在美丽的
哈尔滨市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辉煌岁月,五十年求实创新、探索进取,哈工大计算机人,奏响了一曲曲沧桑历尽、风采尽显的胜利凯歌;五十年诲人不倦,甘为人梯,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人绘出了一幅幅桃李芬芳,名满神州的美丽画卷。
辉煌的计算岁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荣耀,也为我们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形成了学科建设“方圆观”、计算机“金字塔”创新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山头论”及聘岗评估体系、“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策略、学生工作“三三育人模式”、学院院务“增值积分”管理制等系统周全的办学方略;形成了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求实创新,探索进取;诲人不倦,甘为人梯;追求真理,坦诚待人。”内涵的学院精神—
光熙精神;学院设计了院徽,创作了院歌《哈工大计算之歌》,编著了院史《辉煌的计算岁月》以传承学院文化。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每年举办春夏秋冬四季传统大型活动,让师生尽享文化盛宴:
冬季:组织“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共谋学科发展与科研工作;
春季:开展“光熙杯”师生篮球联赛,强健师生体魄;
夏季:进行“教学法研讨会”切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秋季:举行“计算之歌文化晚会”,传播学院的特色文化与优良传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人怀揣着再造满园桃李的世纪梦想,用智慧、爱心与责任,再造着英才辈出的辉煌时代;续写着辉煌历史的乐章和时代;延续着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学部历史.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师资队伍.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专业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学科历史.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2023-12-16
科研概况.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2023-12-20
基地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学部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2023-12-19
科研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科学研究概况.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获奖情况.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12-19
国际交流概况.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部训部徽.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计算之歌.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四季活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
历任领导.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