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英文名:Shanghai Institute of
光学 and Fine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简称:上海光机所)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
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成立于1964年5月,所长为
陈卫标。
1966年1月起,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的名称,用中国科学院六五一六所代替”。1970年10月12日,原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
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杨振宁,标志着上海光机所第一次对外开放。1981年国家正式实施研究生学位授予制度后,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成为光学专业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0年,获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工程博士学位点。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优秀”。
研究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强
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空间激光与时频技术、信息光学、
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截至2024年2月23日,全所现有职工1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先后有9位专家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专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有在读研究生1000余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
上海光机所是中国最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科研单位之一。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上海光机所光学工程在该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二。在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上海光机所牵头承担
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为A(前2%-5%)。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为上海市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历史沿革
1964年4月1日,
中国科学院为了在受
激光发射新兴领域方面迅速赶上国际水平,决定将长春光机所和北京电子所从事受激光及
微波发射研究的有关力量集中,在
上海市成立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经1964年5月7日第五次院务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并经国家科委批准,在上海
嘉定区成立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1966年1月10日,
中国科学院发文规定:“为了在今后订货、运输、交接等对外联系上的方便,自1966年1月起,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的名称,用中国科学院六五一六所代替”。1970年10月12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发文通知:“根据
中国科学院(70)科字第18号文件精神,经市革命委员会批示,经与中国科学院业务二组联系,原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至此,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名沿用。
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
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杨振宁,标志着上海光机所第一次对外开放。1997年被遴选为
中国科学院首批10个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之一,2000年再次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之一;1978年招收了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共设置了光学、等离子体物理、
激光物理、光学材料四个专业。1981年国家正式实施研究生学位授予制度后,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成为光学专业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8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获光学仪器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调整为光学工程专业。1986年获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1997年调整为材料学专业;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1年获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光学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学位点;2011年获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学位点;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18年两个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和材料与化工专业;2019年9月21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杭州分所(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杭州
富阳区富春湾新城正式揭牌。2020年,获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工程博士学位点。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优秀”。2021年8月17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科研机构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
机构规模
组织机构
全所先后有9位专家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专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读研究生1000余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
人才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2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62人),包括
两院院士7人、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9位、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6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1人;4个项目入选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1人、
中国科学院产研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15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56人、6人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资助;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人、上海市科技精英3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1人、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入选者7人、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入选者2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14人、上海青年拔尖人才7人、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入选者24人、上海市扬帆计划入选者27人、上海市超级
博士后1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
中国科学院技术能手3人,上海市技术能手3人、上海市首席技师1人,上海工匠2人,
嘉定区工匠2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教学培养
上海光机所有物理学、光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电子信息和材料与化工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截止2021年8月,拥有研究生导师27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18名),共招收了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
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招收和培养了
博士后人员190余名,在学硕士、博士研究生540余人,联培研究生250余人。
合作交流
国内交流
上海光机所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抢占区域发展优势,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开展高质量成果转移转化,开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格局。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作为科技部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与
上海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在超大容量三维超分辨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际交流
上海光机所与十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
以色列、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
2012年4月28日,
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
核能研究所是拥有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2013年9月10日,为加强中日学术交流,深化巩固双方合作,为双方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上海光机所与日本理化研究所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组建了“中日SIOM-RIKEN联合实验室”。上海光机所时任所长
李儒新和日本理化研究所先进光电子中心主任Katsumi Midorikawa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2015年7月5日,中以高功率激光科学与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之间搭建一个长期合作的科学研究平台。通过联合研究小组、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互访和人才培养制度。共同致力于长期地学术交流、科研互访的合作模式。2017年上海光机所完成全系统联机验收并交付以色列,这是首次向科技强国出口数千
焦耳级大型激光装置,作为第一个具备输出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整机能力的国家,该装置激光输出的稳定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外方高度评价。
2019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俄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SIOM-IAP)
激光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光机所举行。俄科院Alexander Sergeev院长和
中国科学院张亚平副院长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党委书记
邵建达和俄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Efim Khazanov签订了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SIOM-IAP激光联合实验室”旨在通过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活动,加强双方科技人员的交流,根据中俄两国在激光物理科技合作的需求,积极促进两国在激光领域科技合作。该联合室的组建得到了Ltd.Laser Components公司的大力支持。2021年8月,与
俄罗斯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共建的中俄
激光科学“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科技部建设批复。
科研条件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所级中心)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所级中心建设标准,统筹上海光机所各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在原有技术平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支撑上海光机所学科领域发展的综合性所级技术支撑系统,同时上海光机所所级中心也纳入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材料与制造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上海光机所所级中心的建设旨在充分利用所内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或减少重复购置,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从而更好地为全所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分析测试服务,同时也能为科学院内兄弟单位、高校及地方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检测与服务,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光机所所级中心实行主管所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按照功能划分由七个小组专门负责具体仪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并设立仪器操作员。中心由研究员、
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组成,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1名,其中
正高级1人,副高级4人,中级8人,其他18人。 中心现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265台(套),价值约90630万元,可为相关的各种光学材料、光学/
激光器系统与单元器件等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检测、性能
表征以及相关测试服务。
设施资源
科研成就
学科领域
研究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强
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空间激光与时频技术、信息光学、
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
学术成果
建成国内仅有、国际为数不多的兼具大能量短脉冲激光加载和主动探针光功能的
神光II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峰值功率12.9拍瓦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国际上首次观察到基于激光加速器的自由
电子激光放大输出的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综合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成功研制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
冷原子钟;国际上首次获得夜晚全球和南北两极CO2柱浓度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大气一号”主载荷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截止2023年底,共获国家级奖励49项,
中国科学院奖励123项,
省部级奖励160项,申请专利5372项,授权3454项。
科研成果
上海光机所建所以来,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包括重大的光学与
激光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大型的激光应用工程研究等。1964年以来,获国家级奖励49项,中国科学院奖励122项、
上海市及部委级奖励155项。上海光机所年均申请专利200余项,年均获授权专利160余项。上海光机所年均发表论文600余篇,科技论文三项指标(SCI收录论文、论文被国外引用、国内期刊论文)连年位于全国科研机构前列。
学术期刊
中国激光杂志社是激光、光学、
光子学领域的一流出版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
中国光学学会唯一下属期刊出版法人机构,目前出版9种学术期刊。
杂志社出版的3种中文半月刊《
中国激光》《
光学学报》与《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全部被ESCI收录,4种英文期刊Advanced Photonics、Chinese Optics Letters、Photonics Research与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被SCI收录,并同时收录于Scopus、Inspec等数据库,出版新刊
光子学 Insights、Advanced Photonics Nexus。其中,5种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所获荣誉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4年进行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中,上海光机所光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双双名列全国同专业之首。在2002年首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上海光机所光学专业在整个物理学一级学科评比中排名第五。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上海光机所光学工程在该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二。在教育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上海光机所牵头承担
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为A(前2%-5%)。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为
上海市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在1999年开始进行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上海光机所有4篇入选。
2020年5月19日举行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光所”)凭借在
激光领域的研究一举摘得三个
一等奖、一个
二等奖,并有一人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2020年10月,上榜
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名单。
所标所徽
所徽设计理念
所徽设计方案建立在原有标识认同的基础上,整体采用圆形,包含:所标主体样式、本所
手写体中文名(郭体)、英文SIOM简称及建所时间四种元素,设计整体协调一致性。
所徽设计方案的基调将中英文字标识整合化一,构筑为同心圆,象征着上海光机所汇聚海内外力量、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信心和决心。希望融入1964建所年份这一新元素,旨在表明上海光机所人始终秉承上光精神,不忘建所初心,牢记创新使命。
所徽征集讨论过程
为凝聚全所共识、增强全体上海光机所人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我所就前期初步设计的“所徽”方案在全所范围内广泛征取广大职工和研究生的意见,并在所党委会议上进行了专题讨论。历时近两月,所徽设计样式得以最终确定。
上海光机所所标的寓意
标识以圆形为基本型,体现上海光机所老中青科学家和全所职工五十年来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攀登科学高峰不断成熟的象征(追求完整、成就圆满)。 标识以
蓝色为基调,象征科学研究严谨严密的文化氛围,体现上海光机所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标识图案的三个部分均以光学单元平、凸和凹透镜构成,中间部分为抽象的谐振腔形状,它们有机组合在
光学的“O”中,意在表达上海光机所以“光学”(现代光学,光科学)为主要学科研究的特征内涵。 标识选择开放、变化的圆形,上部凸凹
透镜相互倚靠,形成弯曲向上的空间,表示上海光机所不懈进取,引领向上的动态趋势;下部平实的光学材料,寓意坚实的光电子支撑技术和材料是上海光机所发展的基石。圆润秀丽的图形灵动,标志着上海光机所秉承传统光学领域的雄厚基础,胸怀开拓新兴科研领域的进取精神,构筑面向世界的现代光学研究所。
未来发展
面向新时代,上海光机所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瞄准抢占科技制高点,勇于承担时代责任,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上海光机所从激光材料、核心器件到系统集成的建制化研发优势,打通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工程验证到成果转化的创新价值链,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努力把上海光机所建设成为世界
激光科技中心,成为国家可以信赖的战略科技力量,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与创新型国家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影响意义
上海光机所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使命定位,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超强激光科学与聚变新体系、空天激光信息网络技术与系统、自主可控光学核心材料和激光高端装备三大主攻方向上,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建核心技术,完成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包括重大光学与激光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大型激光应用工程研究等,为推动中国超强
激光与科学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与
上海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在超大容量三维超分辨
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实验上首次在信息写入和读出均突破了
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了点尺寸为54nm、道间距为70nm的超分辨数据存储,并完成了100层的多层记录,单盘等效容量达Pb量级,对于中国在信息存储领域突破“卡脖子”障碍、实现数字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2月22日发表于《
自然》(Nature)杂志。
参考资料
简介.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2
首页.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3
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2
现任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2
交流与合作.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2
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2
历任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2
仪器设备.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3
概况.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2
所标所徽.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