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燧(1916年~1945年),字克伦,四川
兴文县人,革命烈士。历任
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侦察员、纵队侦察参谋、川南游击支队队长等职。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了一名为人民求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惊险的战斗故事,使人们敬仰,至今在川滇黔交界一带广为传颂。
人物简介
金燧,出生于
四川省兴文县五村乡(今石林镇)红鱼村。年幼时,就读古宋县中,好习武,有一手好枪法。父系本乡团正,家境富裕。但其姐、侄均为地下党员,金燧亦颇受影响。1934年,金燧要求参加
刘复初领导的红军南六(县)游击队,刘复初要他献出家中枪支,金趁夜将家丁灌醉,并偷出其父手枪,里应外合,使游击队取胜,开仓济贫。金燧入伍后,参加多次战斗,英勇顽强,号“独胆英雄”。
1935年,任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侦察参谋。1936至1943年,金亦三次被捕,经亲朋保释出狱后,仍矢志不移,在与组织失掉联系情况下,两次卖掉田产,资助革命,发展人、枪,在川南继续战斗。旋被重庆行辕悬赏捉拿,全家被抄,妻子被打死。为暂时隐蔽,金遂去偷找其姐(地下党员)联系,途中,被叛徒出卖遭逮捕,就义于古宋县。
人物年表
1934年,加入革命队伍。
1936年2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川南游击支队队长。
1936年夏,在兴文县被捕入狱。不久后,被保释出狱。
1938年,在宜宾被抓捕入狱。后经家乡绅士和群众多方联名保释出狱。
1943年3月,经老同盟会员曹蜀实等多方活动保释出狱。
1945年9月25日,在古宋县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家庭背景
金燧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金显模是该村的团总,家中收租400多石,是当地有名的富豪。母亲陈碧馨,是一个有文化知识、品德娴淑、深明大义、忠厚待人的妇女,她爱孩子,注重子女教育,经常给子女讲《左传》、《史记》,讲
岳飞、
文天祥的故事。金燧在母亲的良好教育下,小小的心灵里就产生了仗义疏财、贫贱不嫌、救济贫苦的高尚品德。同时,好交朋友、好习武,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曾有百步穿简之美称。
金燧的二姐金琪、三姐金在就读于省立江安中学时,经常受到进步思想的教育。1933年,金淇、金珊和金泽华(金燧的堂侄)又考入成都少城中学,分别由
李亚群、文功元介绍入党,他们节假日回家时,对金燧进行革命思想的启发培养,使他的思想起了变化。他在给
兴文县简易师范学校古永希的信中写到:“待等赤阳高照时,我们就可远走高飞了”。
1926年到1930年间,文功元、
刘复初等在兴文县、
古宋镇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活动,金燧与他们是亲戚,因此经常住在文家,受到文功元的培养教育。金燧的表侄陈龙池参加“
南昌起义”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返川工作,回乡探亲住在金家,又给他们姐弟带回《
湘江评论》、《向导》等革命书刊,并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要挽救中华民族,只有打倒反动军阀,推翻统治阶级,解放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
家庭教育在金燧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孕育着
共产主义的思想。
个人作品
金燧在漫长的铁窗生活中,不但没有动摇革命意志,相反更加坚定了革命志向。他在重庆监狱中,曾作诗铭志:
举国纷争荡寇尘,操戈执戟慰生平。
阽危宗社如巢垒,涂炭苍生胜釜薪。
恻恻凄风吹梦远,凌凌刁斗动心惊。
孤灯对影愁如织,翘首云天啸一声。
个人荣誉
1984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金燧为革命烈士,随即在烈士家乡召开了隆重的悼念大会,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烈,先烈浩气长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