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时
王福时
王福时(1911-2011)翻译家,爱国民主人士,王卓然之子。
人物简介
王福时(1911-2011)翻译家,爱国民主人士,王卓然之子。
1911年11月26日生于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莲岛湾村。“九三学社”发起人王卓然长子。
幼年时代,王福时曾跟随沈阳ymca总干事美国人普赖德学习英文。从1923年开始,其先后就读于沈阳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沈阳东关报觉寺初中,沈阳北陵三中。
1928年就读于南京“晓庄师范”,1929年随父参加日本京都太平洋国际外交讨论会,从日本回来后,考入东北大学农学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王福时跟随父亲流亡到北平市借读于燕京大学。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担任秘密壁报《昨日与今日》主编,并参加学生游行呼吁抗日。1931-193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其间主办《公理报》,宣传抗日主张,并随父亲陪同张学良接待英国大文豪萧伯纳
1936年10月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结束陕北地区采访回到北京,王福时成为斯诺家常客。其后来组织人员将采访稿译成中文,并在父亲王卓然主持的《东方快报》印刷厂仅用三个月时间,一本名为《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的书出版发行了。此书除斯诺的作品外,还包含了其他几位作者的文章。由于受到中国国民党当局的阻挠,此书只能在上海,陕西省等地秘密发行了五千册。一经发行此书就名满大江南北,斯诺夫人更来信对此大加赞誉。后来王福时作为斯诺夫人的翻译跟随到延安市,对毛泽东进行了四五个小时的采访。回到北平市后将此次采访记录在中共地下刊物《人民之友》上发表,后又在巴黎的《救国时报》上用“王爱华”的笔名以《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为题刊载。
“抗战”全面爆发后,王福时全家搬到天津英租界,同年到达武昌与父亲会合,参加“东北救亡总会”,在“东总”宣传负责人于毅夫领导下的机关刊物《反攻》杂志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8-1939年王福时遵照“东总”的指示,与廖承志,邓颖超,何香凝等共同参加了支持抗战的工作。后又与妻子项蕴华下南洋为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游击队募捐。
1939年王福时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主办“内外文化供应社”和“东北救亡总会”的秘密刊物《北方通讯》,继续宣传抗日。
1942年由于王福时与中共来往频繁,被中国国民党特务监视。为躲避迫害,在《大公报》社长胡政之帮助下以驻外记者身份到达印度。在印度期间仍为战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忘我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王福时到达美国参加由冯玉祥和李德全发起的反内战组织“和平民主同盟”。1948年受中共驻香港宣传机构“国新社”委托在美国旧金山印刷发行英文版《远东通讯》,宣传中共主张,报道解放战争进展。后被举报非法印刷,特请了律师打官司。《远东通讯》一直坚持到新中国的成立。王福时从未加入任何党派,却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
1950年王福时携全家回到北京,被任命为国际新闻局出版发行处副处长。1952年国际新闻局改制,王福时转到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出口部和进口部副主任。在其努力之下最终促成了1957年北京国际书刊展。
1979年“文革”后王福时的“右派”得以平反,一直工作到1986年离休。
离休后王福时移居澳大利亚和美国,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后于2004年落叶归根。
2011年7月2日王福时因病离世,享年100岁。
参考资料
王福时,中共主张的“义务宣传员”.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2013-12-04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