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刚(1938年12月-2002年1月),男,
汉族,山东海阳郭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毕业。自1962年起,在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孙维刚是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孙维刚高考特训班”的创始人,也是“结构教学法”的创始人。自1980年开始,在二十二中进行大循环实验,研究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验班共进行四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誉为“神奇教师”。
1986年,孙维刚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0年,获得“
首都劳动奖章”;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并获“人民教师”称号;1996年,荣获“孺子牛金球奖 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称号。2002年1月,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孙维刚逝世,享年64岁。
1938年生于山东海阳县,23岁大学毕业到北京22中,开始做数学老师并一直任班主任,锐意教育教学改革,直到63岁才结束教书育人的生涯,于2002年1月21日因病去世。这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数学会理事,一生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人民教师”称号等诸多荣誉。教育界人士认为,他80年代开始的大循环教改实验经验及其体现出的教育思想,即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1980年至1997年,孙维刚用17年时间从初一到高三进行了三轮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在数学实验教学和任班主任的过程中,他将自己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力、深厚的文化素养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站在系统的高度总结了最基本的规律、最核心的内容,将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个性因素巧妙地融入了原本枯燥的课程,使其成为一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充满无穷魅力的课程。
孙维刚是教学高手,但他不仅仅是培养学习能手,他的学生们说,孙老师首先教我们学做人。1993年的一天,孙维刚因在路上帮助一位摔倒的小贩,到校时晚了5分钟,他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出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孙维刚用自己的灵魂去铸造学生的灵魂,把育人和教学融为一体,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带的班班风正、纪律好,课堂安静,教室整洁,考试时老师不在也无人作弊。他带的学生不论文化课,还是各种文体活动在学校里总是很突出,甚至到高三时他班上的学生平均身高都高于其他班。
1990年癌症侵入孙维刚的身体,先是膀胱癌,后是
大肠癌,十多年中病情多次反复,前后近10次手术,而他的大部分成就都是在他与癌症抗争的这10年中取得的。在他最后一次住院前,还正在带他的第四轮实验班。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国家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首批高级教练,北京市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校务委员兼教练、
东城区奥林匹克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