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薯3号
花生纲茄目植物
中薯3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一种蔬菜薯芋类马铃薯品种。其特征包括早熟性,出苗后60天即可收获,株高约为60厘米,株型直立,分枝较少,生长势强。单株结薯数量通常为3-5个,且结薯集中,薯块大小均匀,大中薯率达到90%以上。此外,薯块淀粉含量达14%,原糖含量为0.3%,口感良好。
形态特征
中薯3号是一种早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植株生理成熟大约需要80天。株高约60厘米,茎粗壮呈绿色,分枝少,株型直立。复叶较大,小叶绿色,茸毛稀少,侧小叶4对,叶缘波状,叶色浅绿,生长势强。花朵白色且繁茂,花药橙色雌蕊柱头3裂,易于自然结实。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3-5个,薯块大小中等、整齐,大中薯率可达90%以上。田间表现出较强的抗重花叶病毒能力,较抗普通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不感染疮痂病。夏季休眠期约60天,适合在二季作区春、秋两季栽培以及一季作区早熟栽培。春播从出苗至收获65~70天,平均亩产1500~2000公斤,大中薯率达90%。薯块形状为椭圆形,顶部圆形,皮肉颜色浅黄,芽眼少而浅,表面光滑,淀粉含量12%-14%,还原糖含量0.3%,维生素c含量20毫克/100克鲜薯,品质优良,适合鲜食。
适应范围
中薯3号适用于在中国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等地种植。
产量表现
2002年11月在南宁市那坡县进行冬季种植筛选试验,共涉及15个品种,中薯3号的产量达到1056.5千克/亩,相比当地对照品种思薯1号增产66.1%。2003年3月至6月,在那坡市、上林县进行春夏季节繁种试验,分别获得1933千克/亩和2376.0千克/亩的单产。同年10月至2004年2月初,使用那坡市自行繁殖的种薯在北流市进行秋季种植试验,产量达到1277.3千克/亩,相较于思薯1号增产90.72%。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南宁市冬季种植的中薯3号产量为1643.2千克/亩。
栽培技术
土壤选择
中薯3号适宜种植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避免连续种植,也不建议与其他茄科作物轮作。留种田应与商品薯生产田及其他病源作物隔离,施足底肥减少追肥,有利于早期发芽、结薯,防止后期茎叶过度生长。结合耕地作业,每亩铺设腐熟或半腐熟有机肥3000~5000公斤,播种时沟施氮、磷、钾复合肥20~25公斤。
种薯处理
春季播种前20天,将种薯从储存窖转移到温暖的房间或阳畦中,切割成每块带有1~2个芽眼的小块,切割后平铺约10厘米厚,覆盖湿麻袋或草帘,保持温度在15~18℃,定期翻动,当芽长1~2厘米时揭开覆盖物,暴露于阳光下2~3天后再进行播种。秋季则推荐使用小整薯播种,播种前7天,种薯用1%硫脲溶液或GA3溶液5毫升/升充分喷洒,覆盖湿沙层,等待芽长2厘米左右即可播种。
播种时间
春季应尽早播种,以便在霜冻结束时能够齐苗,有利于提早收获。北京市平原地区的春播应在3月20日左右开始,如果使用地膜覆盖,则可以提前5~7天播种。商品薯预计在6月中旬至下旬收获,而留种田则应提前在5月底至6月初收获。秋季播种可在8月上、中旬进行,留种田可根据情况稍晚播种,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收获。
密度控制
由于中薯3号株型较为紧凑,因此建议适当密植。一般生产田的单种行距为60厘米,株距25~27厘米,每亩种植4200~4400株,每亩所需种薯量为150公斤至180公斤。为了提高繁殖系数,留种田每亩可增加至6000~6500株,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为60厘米,窄行为30厘米,株距23~25厘米。
浇水管理
播种后立即灌溉全沟跑马水,出苗后如遇到干旱条件,再次灌溉半沟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从团棵到初花期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或留下沟底水,确保土壤湿润。成熟期应避免过多的水分。
施肥方法
每亩施用75公斤三元复合肥于行中间,肥料应避免直接接触种薯。播种后每亩施用750公斤土杂肥覆盖种子。当幼苗出土率达到80-90%时,应施用一次速效提苗肥,每亩使用碳酸二氢铵25公斤加上过磷酸钙25公斤,兑水1500公斤进行条施。在现蕾期施用一次结薯肥,每亩使用三元复合肥15公斤,施于植株周围,化肥不应接触叶片和根部,以免损伤植株。
杂草防治
在播种前后通过灌溉跑马水湿润土壤的同时,每亩使用乙草胺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于畦面,进行杂草预防。
收获管理
出苗后65天即可收获,为了实现早收高产,应加强前期管理,促进苗期早发秧,使开花期植株接近封行。出苗后及时中耕松土,追肥浇水,现蕾期浅培土,封行前高培土,块茎膨大期采用半沟水勤灌,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留种田在蚜虫发生期间应坚持每周喷药1次,并严格淘汰病、杂、劣株。
病虫防治
中薯3号的主要病虫害包括地老虎、蚜虫和致病疫霉。针对地老虎,每亩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敌百虫150克用毒土或灌根进行防治。对于蚜虫,可使用敌敌畏150克兑水6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晚疫病的防治应重点关注三个时期:齐苗期、结薯期和后期遇阴雨天气容易发生的病害。在天气转晴后应及时使用甲霜灵8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于晴天露水干燥时进行喷雾防治。发现青枯病时,应整株拔除并集中焚烧处理,同时在病穴及其周围撒生石灰或使用0.5%甲醛水溶液灌根消毒,随后喷施农用链霉素100毫克/公斤进行防治,以防病害扩散。
参考资料
马铃薯.植物智.2024-07-28
中薯3号(马铃薯).品种鉴定信息查询.2024-09-18
区域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9-1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适应范围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土壤选择
种薯处理
播种时间
密度控制
浇水管理
施肥方法
杂草防治
收获管理
病虫防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