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960年成立的地质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简称福建物构所(FJIRSMCAS)。
研究所由卢嘉锡院士创建于1960年;1961年调整合并为物理化学研究所;1962年改名为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1973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015年5月,以福建物构所为基础和法人依托设立的海西研究院顺利通过验收。
经过多年发展,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250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和奖励,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材料与器件集成与应用的综合研究基地。
历史沿革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由卢嘉锡院士创建于1960年。
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筹建的技术物理所、化学所、电子所、数学力学所、自动化所、稀有金属所等六个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室。
1961年9月,根据当时制定的八字方针调整合并成为物理化学研究所。
1962年1月起建制改属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 并改名为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
1970年,被改名为福建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七七O 一研究所。
1973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978年和1979年先后以科学院名义在福建物构所举办“量化基础与配位场理论” 、“不可约张量法”两期讲学班,为本所和兄弟单位培训了一批科研和教学青千。
2001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
2008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经评估进入中科院优秀研究所行列。
2010年6月18日,以福建物构所为基础和法人依托,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正式启动,并于2015年5月19日通过验收。
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举办“遇见科学,预见未来”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目前共有各类职工86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136人,副高226人,国家级引进人才18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36人,福建省创业创新人才44人。
科研部门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级技术开发基地1个,福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此外设有结构化学基础研究室、纳米材料研究室、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室、晶体材料研究室、材料化学与物理研究室、激光工程研究室、化学生物学研究室、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先进材料研究中心等10个研究室(中心)。
2015年5月19日,海西研究院建设顺利通过验收。海西研究院以福建物构所为基础和法人依托,下设物质结构研究中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研究中心、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中心及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产业育成中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纳米材料工程实验室
福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激光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级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光电子晶体材料与器件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福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福建省光电子晶体材料及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设备资源
• 设施设备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拥有60多台套总价值约880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其中2001年以后添置的有20台/套价值约3000万元。在为海西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外,同时还为其他院校、研究所和企业提供测试服务。
据2024年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馆藏电子资源包含ACS、Wiley等多个数据库。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2010年以来,福建物构所共承担973、863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创新群体、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科院重大/重要方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各类重要科研计划项目约上百项。共有二十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热点论文科学鉴赏力指数在化学领域居全国的第3位。1998-2007年SCI累计被引用论文篇次位居全国科研机构第10位,SCI收录论文数连续五年、SCI被引用论文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十位。
国际奖
学术期刊
结构化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1982 年由中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院士创办。《结构化学》主要报道晶体学,量子化学,药物、材料和催化剂等领域物质性能与结构关系的文章。
《结构化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来源及统计源期刊,被美国SCI、英国剑桥数据库、德国无机化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收录。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生教育肇始于1964年,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有权接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单位之一,是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首批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之一。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3个,10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硕士培养点: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专业硕士领域培养点: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控制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教学建设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在读学生规模1756人,2022年全年共招收博士后26名,出站博士后24名,截止2022年底在站博士68名。2023年研究生导师总数232人,其中博导102人,硕导130人。
文化传统
所徽
标识中三个菱面代表该所三个研究领域:结构化学、晶体材料和应用化学。中心辐射的三条白线代表激光、X射线和光谱线,也代表科学研究面向世界、面向建设、面向社会的宗旨。图形中心"Y"是"育"的拼音字首,代表该所培育新人的任务。"FJIRSMCAS"是所名的英文缩写。
物构所精神
在继承和发扬卢老"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建所精神的基础上,
培育和引导职工树立: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物构所之歌
榕山碧,闽水清,我们创业在西河之滨。艰苦奋斗,披荆斩棘,为了理想,为了祖国,我们洒下一身汗水,我们捧着一颗红心。
榕山碧,闽水清,我们创造在西河之滨。"原子团蔟","中华晶体",为了理想,为了祖国,我们收获无数果实,我们享有无限欢欣。
榕山碧,闽水清,我们创新在西河之滨。科教兴国,团结奋进,为了理想,为了祖国,我们憧憬新的辉煌,我们再谱新的篇章。
啊,为了理想,为了祖国,我们憧憬新的辉煌,我们再谱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
所况简介.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2023-12-16
福建物构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2024-01-28
支撑系统.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 .2024-01-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科研部门
设备资源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文化传统
所徽
物构所精神
物构所之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