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科
双子叶植物纲桃金娘目下的科
石榴科(学名是Punicaceae)离瓣花亚纲的1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冬芽小形,芽鳞2。叶对生及簇生,无托叶。花两性,1-5朵生于小枝顶端或腋生;萼筒钟状或筒状,裂片5-7,花瓣覆瓦状排列。
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或近下位,花柱单1,柱头头状。果实为浆果,球形,果皮肥厚革质。种子多数,外种皮肉质,无胚乳;胚直生;子叶旋卷状。该科仅1属2种,产地中海亚洲西部地区,中国引入栽培的有一种。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由短枝退化而成的刺。冬芽小,有2对鳞片。单叶,通常对生或簇生,有时呈螺旋状排列,无托叶,对生或近对生。花有雌雄两性(有部分的花子房不育),聚伞花序或单生,辐射对称,整齐,常周位,宿存筒状或壶状萼筒(也称花托)和子房合生,且高于子房,萼片5~8,肉质,镊合状排列,花瓣5~7,多褶皱,生萼筒边缘,复瓦状排列,雄蕊生萼筒内壁上部,多数,花丝分离,细长,花药背部着生,2室纵裂,子房下位或半下位,心皮多数,1轮或2-3轮,初呈同心环状排列,后渐成叠生(外轮移至内轮之上),在原石榴具常规的中轴胎座,石榴则成侧膜胎座,各胎座均有多数倒生胚珠,花柱及柱头各1。果实球形,部份可食用,通常称为浆果,实为果皮革质,围于种皮外的浆汁部是外种皮,和果皮无关,种子的内种皮骨质,无胚乳,子叶旋卷。
花粉粒长球形,有3孔沟,染色体基数x=8,9。
地理分布
石榴科产地中海亚洲西部地区。我国引入栽培的有1种。我国南北都有栽培,以江苏省河南省等地种植面积较大,并培育出一些较优质的品种,其中江苏的水晶石榴和小果石榴都是较好的。
下级分类
石榴科仅石榴属1属2种,其中原石榴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索科特拉岛所特有;另一种即石榴,起源于西亚地区,产于地中海区及亚洲西部至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很早即有栽培。2000年前刘彻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早期分类学者将石榴属归入千屈菜科,但石榴科子房下位,有多数雄蕊从子房上方的肥厚花托内发出,显然和千屈菜科不同,现时学者均将此属成独立的科,和桃金娘科、千屈菜科等同列入桃金娘目(Myrtales)。
模式种
石榴PunicagranatumL.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通常3-5米,稀达10米,枝顶常成尖锐长刺,幼枝具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通常对生,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2-9厘米,顶端短尖、钝尖或微凹,基部短尖至稍钝形,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叶柄短。花大,1-5朵生枝顶;萼筒长2-3厘米,通常红色或淡黄色,裂片略外展,卵状三角形,长8-13毫米,外面近顶端有1黄绿色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通常大,红色、黄色或白色,长1.5-3厘米,宽1-2厘米,顶端圆形;花丝无毛,长达13毫米;花柱长超过雄蕊浆果近球形,直径5-12厘米,通常为淡黄褐色或淡黄绿色,有时白色,有时暗紫色。种子多数,钝角形,红色至乳白色,肉质的外种皮供食用。
石榴原产巴尔干半岛伊朗及其邻近地区,全世界的温带热带都有种植。
主要价值
石榴果皮入药,称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功能涩肠止血,治慢性腹泻及肠痔出血等症,根皮可驱绦虫纲蛔虫病。树皮、根皮和果皮均含多量单宁(约20%-30%),可提制胶。
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个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 cv. nana Pers.(矮小症灌木,叶线形,花果均较小);白石榴 伏羲殇 albescens DC (花白色);重瓣白花石榴 cv. multiplex Sweet(花白色而重瓣);黄石榴 cv. flavescens Sweet(花黄色);玛瑙石榴 cv. legrellei Vanhoutte(花重瓣,有红色或黄白色条纹)。这些变种主要是供观赏的。
化石
本科的化石见于法国莱茵河下游地方的第三纪地层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下级分类
模式种
主要价值
化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