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倬云
原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
于云(1918年—2004年12月17日),原名文汉,男,汉族,祖籍河北区,中国古建筑专家。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同年供职于北京文物整理工程处,开始进入古建筑保护行列。1954年调到故宫博物院,负责故宫古建筑的维修设计。1979年任古建部副主任。1989年3月退休。在从事古建筑保护的半个多世纪中,设计和主持设计的复原重建、修缮、维护、抢险加固等工程近百项。参加《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砖石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建筑、园林卷”“土木工程卷”等条目的撰写。在对故宫建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专著及论文三十余篇。于倬云还曾任故宫博物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文物保护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名誉会长。
人物经历
在从事古建筑保护的半个多世纪中,设计和主持设计的复原重建、修缮、维护、抢险加固等工程近百项。主持并指导了故宫北海公园南禅寺等古建筑的维修。
设计和主持设计的古建保护、修缮项目主要有:
沈阳故宫大清门恢复重建工程,农安县古塔修缮工程,山海关区城楼抢险修缮工程,北海团城衍祥门复原重建工程等。
故宫内安装消火管道及消火栓工程,故宫建筑安装避雷针,电力、电缆安装工程,敷设污水管和电讯干线工程,热力支线和户线安装工程等。
端门修缮工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角楼修缮、保养工程,武英殿大木加固保养工程,三大殿保养,三台地面揭,三台栏板、阶条、石活归安工程,畅音阁加固工程,午门正楼抢险工程,东、西雁翅楼、角亭加固及瓦顶翻修工程;城台及门洞换过木工程,北五所及缎库、茶库等库房防潮工程等。
曾为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以及谢菲尔德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生院、美国维基尼亚大学等院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古建专业课,辅导毕业论文,出任论文答辩评委等。还曾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故宫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工程委员会成员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个人著作
参加《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砖石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建筑、园林卷”、“土木工程卷”等条目的撰写。在对故宫建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专著及论文三十余篇。合著有《紫禁城宫殿》,撰有《斗的动用是我国古代技术史的一大贡献》《故宫三大殿》等论文。于倬云的著作和论文还包括《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2004年合编)、《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2004年合编)、《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2002年合编)、《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2002年)、《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初探》(1999年,《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民族建筑第3卷·北京部分》(1999年,江苏科技出版社)、《紫禁城宫殿所体现的真善美》(1995年,《故宫博物院院刊》特刊)、《跋论--紫禁城建筑保护回顾与思考》(1995年,《紫禁城建筑研究与保护》)、《故宫内檐装修图录》序(1995年,紫禁城出版社)、《天坛建筑的三大价值》(1995年,“天坛文化开发与利用”研讨会)、《紫禁城建筑研究与保护》(1995年,紫禁城出版社)、《“紫禁城宫殿装饰——内檐装修图典”序》(1994年,《紫禁城》)、《天坛的建筑形制与象征艺术》(1994年,《天坛文化论丛》)、《故宫三大殿形制探源》(1993年,《故宫博物院院刊》)、《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1992年,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紫禁城始建经略与明代建筑考》(1990年,《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序(1989年,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美术全集·宫殿建筑》(1989年,建筑工业出版社)、《紫禁城宫殿》(1988年,《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卷》)、《故宫》(1988年,《大百科全书·文物卷》)、《故宫建筑采暖》(1988年,《瞭望》)、《窑作》《砖作》《瓦作》(均为1988年,《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卷》)、《土木工程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土木工程》(1988年,《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太和门的空间组合艺术》(1983年,《紫禁城》)、《宫殿建筑是古代建筑技术的鉴证》(1981年,《山西古建筑讲座文集》)、《乾隆花园的造园艺术》(1980年,《故宫博物院院刊》)、《庑殿顶》(1979年,《故宫博物院院刊》)、《斗栱的运用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贡献》(1973年,《中国建筑史论文选辑》(台湾))、《故宫三大殿》(1960年,《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太和殿》(1959年,《文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著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