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宁,男,上世纪50年代生于
南京市。先后在文化、新闻、高校等单位担任过作家、记者、编剧、系(部)主任、副教授、教授。现为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督导员、教授。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
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文学创作为主。部分作品被改编为戏剧和
连环画。1980年发表反腐题材大型戏曲剧本《
巡按斩父》,由国家一级演员
倪同芳、
萧雅等担任主角,以锡剧、
越剧、
黄梅戏等多个剧种形式在上海、南京、
武汉市等各大城市上演,并在北京长安大剧院向中央领导作汇报演出,后于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三十年来久演不衰,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现已成为越剧、黄梅戏等剧种的保留剧目(后更名为《巡按斩父》)。
80年代中期重点转向学术研究与诗词创作。先后在文艺学、小说学、戏曲学、诗词学、语言学等方向展开研究。在《
文艺研究》、《
文艺争鸣》、《小说评论》、《
文艺评论》、《
求索》、《
艺术百家》、《
俄罗斯文艺》、《
名作欣赏》等权威和重点期刊发表大量论文。多篇论文被《
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资料》、《
中国戏剧》、《江苏文学50年·文学评论卷》及《
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选本、刊物转载。参与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80年代的《戏曲艺术控制论》,90年代的《术—道小说研究》,新世纪以来评论
莫言小说的论文,关于
李白、杜甫诗词学的论文发表后或被宣传介绍,或被转载收录,或受网友追捧,或引起学术争鸣,均产生一定影响。出版有学术专著《自由的诗性》等,在《
诗刊》、《
中华诗词》等刊物发表一定数量具有鲜明江南特色的诗词。无论学术研究抑或艺术创作均率性而为、因情而发,被朋友和同行专家认为是无固定套路且不按常规出牌的“杂家”。多次获各项社科奖和文学奖。
潘新宁的个人兴趣和理念丰富多样,他儿时梦想成为学者,最喜欢的思想家是
伊曼努尔·康德,最喜欢的学科是军事学。他最佩服的战略决策是
曾国藩的“非皖莫属”,最佩服的战役指挥家是粟裕,最佩服的理论是
卡尔·马克思关系本质观。潘新宁主张自然文化决定论,反对人类文化中心论,喜欢写论文和旧体山水诗,观赏足球,最欣赏的足球运动员是
克劳迪奥·卡尼吉亚。他最喜欢的当代学者包括
高尔泰、
栾栋、
孙津、
邵建,最想推行的事业是在全世界实行
安乐死。潘新宁崇尚书生才子江南赋、骏马秋风塞北魂的人生模式,认为大学教师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
德国是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国家,关系论、整体论思潮是对20世纪贡献最大的思潮,而他认为21世纪将产生的最大思潮是生态思潮和反单向文化思潮。他认为人生成功的四大要素是理想、积累、忍耐和果断,而处于弱势者要想成功应采取的战略秘诀是越常规、不按固定套路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