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是
法国十九世纪第一位浪漫派抒情诗人,作家,政治家。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和巨擘。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音韵优美。他的主要作品有《新沉思集》《诗与宗教的和谐集》等。拉马丁在法国第二共和国的建立和三色旗作为法国国旗的延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物简介
拉马丁(1790 - 1869)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法国十九世纪第一位浪漫派抒情诗人。1811年秋漂泊
意大利,在
那不勒斯认识了一个叫格拉齐拉的姑娘,后来为她写了一部小说《格拉齐拉》。
1816年秋,他在法国东南都温泉镇
艾克斯莱班(Aix-les- Bains)疗养,认识了一位老科学家的年轻妻子,两人相恋。她次年的病故给他带来懊丧的回忆,写下了许多悲叹爱情、时光、生命消逝的诗篇,后结集为《
沉思集》,1820年发表后获得上流社会的热烈欢迎而一举成名。
他还著有诗集《新沉思集》《诗与宗教和谐集》,小说《一个女仆的故事》《圣普安的石匠》等。
拉马丁长于抒情,诗歌语言朴素,节奏鲜明,但情调低沉、悲观。他认为诗是心灵的语官,是感情充溢时的自然流露。代表作《沉思集》给人以轻灵。飘逸、朦胧和凄凉的感觉,着重抒发内心深切的感受。
人物生平
他1790年10月21日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在宁静的乡村(勃艮地的Mâcon)度过幼年。他喜爱《圣经》和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等人的
浪漫主义作品。他的诗歌多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给人以轻灵、飘逸的感觉,着重抒发内心的感受,语言朴素,一扫三百多年来笼罩在
法国文坛的理性至上、压抑自我的沉闷空气,对十九世纪初的法国文坛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催生了
维克多·雨果(Hugo)、乔治桑(George Sand)、
维尼(Vigny)等一代浪漫派大师。他的一些名篇如《湖》(Le lac)在法国至今仍然妇孺能诵。
1816年秋,拉马丁在法国东南都温泉小镇
艾克斯莱班疗养,认识了一位老科学家的年轻妻子查理夫人(Julie Charles)。两人相恋。1817年Julie原约去法国萨伏依省(Savoie)的
布尔日湖(Bourget)与诗人相会,但到时她病例了,不得不留在
巴黎,几个月后就死了,诗人没有能再见到她。她的病故给他带来懊丧的回忆,写下了许多悲叹爱情、时光、生命消逝的诗篇,后结集为《沉思集》(Les Méditations),这部诗集(诗人的第一部诗集,也是最出色的诗作)1820年发表后获得上流社会的热烈欢迎而一举成名。在诗中,诗人歌颂爱情、死亡、自然和上帝,认为人生是失落和痛苦的根源,把希望寄托在已经消逝的事物和天堂的幻想上,或者向大自然寻求慰藉。《沉思集》重新打开了
法国抒情诗的源泉,为
浪漫主义诗歌开辟了新天地,被认为是划时代作品。
同时,拉马丁又是一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职业政治家。
法国大革命时,他因保卫
路易十六而被捕。波旁王朝复辟后入王家禁卫军。
拿破仑·波拿巴百日统治时流亡
瑞士。
路易十八第二次复辟后回
巴黎,进入上流社会。1825年至1828年间在法国驻
意大利使馆工作。1829年被选为
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1830年当选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1830年
七月革命后转向资产阶级自由派。1833年成为议员(député),1848年
二月革命后为临时政府实际上的首脑。他从1848年2月24日至5月11日出任外交部长。1848年12月10日的总统选举中败于
拿破仑三世。此后,他退出政坛,潜心文学创作,并于1869年2月28日在巴黎去世。
拉马丁在法国第二共和国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与共和党议员和记者在市政厅会面,商定了临时政府的组成。拉马丁本人被选为在市政厅阳台上以传统形式宣布共和国的人,并确保三色旗作为国家的国旗继续存在。在他担任第二共和国的政治家期间,他领导了一系列努力,最终废除了奴隶制和死刑,确立了劳动权利和短暂存在的国家工作坊计划。作为一个支持民主和
和平主义的政治理想主义者,他在大多数问题上的温和立场导致许多追随者离开了他。他在1848年12月10日的总统选举中是一位不成功的候选人,获得不到1.9万票,输给了
拿破仑三世。随后他退出政治,专注于文学创作。
他出版了关于各种各样的主题(历史,评论,个人自白,文学对话)的专著,尤其是在帝国时期,当时,他已经退隐私生活,并成为他所谓的“文学苦工”,以维持生计和偿还债务。拉马丁以贫穷结束了他的生活,每月出版《文学家庭课程》的分期付款来维持生计。他于1869年在巴黎去世。
诺贝尔奖得主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的名声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阿方斯·德·拉马丁在他的期刊《文学家庭课程》第四十版中对米斯特拉长诗《米雷奥》的赞扬。米斯特拉是现代奥克西唐文学中最受尊敬的作家。
拉马丁被认为是第一位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尽管查尔斯-朱利安·利乌尔·德·谢纳多尔在同一时期也在进行类似的创新),并被保罗·韦尔兰和象征主义者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也钦佩拉马丁,他在笔记中谈到了拉马丁的一些言论。
宗教信仰
拉马丁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后来成为了一个泛神论者,写作了《乔斯林》和《一个天使的堕落》。他在《人民中的无神论》(1850年)中表达了对时代精神的看法,认为由于普遍理性的增加、哲学的光芒和
基督教的启发,正义、仁爱和博爱的理念在法律、风俗和宗教方面取得了进步。他还在罗伯特·纳什(1943年)的《一位神父》中引用了关于
天主教神父的话,赞扬神父在人类生活的所有重要事务中的角色。此外,在他的著作《土耳其史》(1854年)中,拉马丁对穆罕默德的评价表明了他对不同宗教人物的开放态度和尊重。
作品
诗人之后发表的《新沉思集 》(Nouvelles Méditations, 1823)、《诗与宗教的和谐集》(Harmonies poétiques et religieuses, 1830)等作品,继续着这些主题,但日趋明朗的宗教信念冲淡了忧郁的氛围。他另写有长诗《约瑟兰》(Jocelyn, 1836)、《天使凡记》(La chute d'un ange, 1838)等。
作品赏析
湖
难道就这样永远被催向新的边岸,在这永恒之夜里漂逝着永不回头?难道我们永远在光阴之
海里行船, 就不能有一日抛锚暂驻?湖呵!一年还没有完成四时的运转,她原该同来探望这片亲切的湖波,看呵!只有我一人来坐在石上、波前, 这石呵,你也曾见她坐过。那时你也就这样鸣吼在深岩之下,也就这样冲击着它那皱裂的胸腰,也就这样被风儿吹起你波浪之花, 直溅上她那可爱的双脚。有一夜,还记得吗?我俩悄悄地荡桨,波之上,晴空之下,听不到别的声音,只远远地能听到荡舟人举棹悠扬, 拍着你的
微波,和谐相应,忽然有一种妙音,人间世从未曾有,引起了
回声反射,惊破湖岸的沉酣;湖水凝神静听着,我那心爱的歌喉 迸发出这样的一番咏叹:“光阴呵,停止飞行!你呵,作美的良宵, 也停住,莫象水一般直淌!这瞬息的妙味呵,让我们仔细领略, 领略这一生最好的时光!“世间尽有不幸者,他们在向你呼求, 你流罢,请专为他们流逝;招他们刻骨愁思连生命一齐带走; 至于幸福者,请度外置之。“然而我徒然祈请也难延片刻时间, 光阴正在背着我而逃跑;我对这夜说:‘慢点!’而那晨曦的光线 眼见着就要驱散这良宵。“因此,爱呵,快爱呵:这点易逝的韶光, 我们要赶快地尽情享受!光阴既浑无际涯,人也无停泊之港, 它长逝,我们也过而不留。”你,妒人的光阴呵!这样酣醉的时刻,爱情为我们斟着满杯幸福的琼浆,怎么能离远我们飞去了,无可奈何, 速度和苦难的日子一样?怎么!就不能至少留下它一点痕迹?怎么!永远消逝了?怎么!消逝得净光?是那光阴给予的,又被它收回, 再没有还给我们的希望?永恒呵!空虚!过去!——无底的幽深黑暗你们把这些时日吞噬去有何用途?说呀:你们夺去的那种无上的沉酣 可有再还给我们的时候?湖呵!阴暗的森林!洞呵!无言的岩石!你们受光阴矜惜,或者能恢复春期,美丽的大自然呵,那一宵燕婉良时, 你至少要留下它的回忆!愿这回忆留在你风雨或晴明时候,留在你波浪上的那许多荒僻悬崖, 愿这些苍松翠柏、笑容可掬的山丘 都有那良宵的回忆存在!愿这回忆也随着春风而往来荡漾,也随着湖边清籁岸与岸相和而鸣,也随着银额之星用它那柔软微光 把湖面晃耀成琉璃万顷!愿这叹息的风声,愿这呻吟的芦苇,愿你这芬芳空气发出的香味清和,愿一切听到、看到或呼吸到的东西 都说道:“他们俩曾经爱过!”
范希衡译 ①这个“湖”是法国萨伏省的布尔热湖;“她”是爱尔菲,也就是查理夫人。1817年爱尔菲原约来此与诗人相会,但到时她病例了,不得不留在
巴黎,几个月后就死了,诗人没有能再见到她。这首诗,大音乐家尼代尔迈耶曾为之谱曲。拉马丁在本篇小注里说:“我总觉得音乐和诗一合在一起就互相妨害。二者都是完整的艺术:音乐本身就有其情感;好诗本身就有其和声。” [2]
选自《法国近代名家诗选》,
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1981)
谷
我的心倦于一切,甚至也倦于希望,不再拿它的祝愿去和那命运啰嗦;我童年的山谷呵,为使我等候死亡,请你仅仅借给我一日的栖身之所。这里就是幽谷的那条狭隘的小径,从这些陂陀腰部垂下来林莽萋萋,它们在我的额上低下交织的浓荫,把我用静穆和平复盖得十分周密,这里是两道清溪潜流在绿荫交处,它们蜿蜒着划出这条山谷的边缘;它们的
微波汩汩汇合后渐就干枯,成一条无名之水,流不长源又不远。我的生命之源呵,也同样已经流尽,象它们无声无臭消逝后水不回还;可是它们的水清而我的心境不宁,永远不会反映到一日的晴光灿烂。溪中沙底的清凉、溪上枝条的阴影把我羁留在两岸,整天地不忍离开;我的灵魂入睡了,听着流水的清音象个单调的歌声把婴儿轻轻摇摆,啊!我喜欢逗留的正是在这般境界,环绕在绿荫城郭,满足于有限地平,我喜欢独自一人在大自然里徘徊,听到的只是波声,看到的只是云影。我平生所见、所感和所爱太多太过,所以生前就来寻迷魂津①畔的清幽.你,美妙的境界呵,请做我遗忘之河,从今后只有遗忘才真是我的幸福。我的心儿宁息了,我的灵魂在沉默,辽远的尘嚣人籁一到来便即消残,仿佛那遥天声响经距离逐渐销磨,虽被风送到耳边,也隐约模糊莫辩。我从这里看到了,仿佛隔一层烟霭,生命在弃我而逝,
湮灭于过去之渊,只有爱情留下了,象一场大梦醒来只剩个巨型影象还久久不能消遣。歇歇罢,我的灵魂,在这最后的栖止,正如一个旅行者在进入城市之前,怀着满心的希望靠城门小坐片时,呼吸一下晚来空气里的清香掩掩。我们也和他一样来掸掸脚上尘土,这条人生之路阿,永远也不会重经;我们也和他一样在这人生的尽头,呼吸一下归宿前预兆永安的宁静。你的日子象秋日一样地凄凉短暂,象山坡上的阴影迅速地渐就沉沦;友谊把你背叛了,怜悯也与你无关,只让称独自一人走入基因的途径。可是自然在这里,它爱你,把你邀请投入它的怀抱罢,它经常向你开怀:一切对你都在变,自然则不改其垣,天天是同一
太阳照临着你的存在。自然仍旧环抱你,用那晴光和清荫;对你失去的虚宝你应该解脱痴愚。热爱
毕达哥拉斯②当年热爱的回音,来这里和他一同倾耳听钧天乐曲。在天要随着阳光,在地要随着阴;在茫茫的太空里要随着朔风飞行;随着神秘之星的那种柔软的清辉,要轻轻穿过树林溜进谷中的幽隐。为使人意识到他;上帝创造了智慧:你要在自然背后发现到万物之由!有个声音在说话,当精神静默之时:谁没听到达声音在他的内心深处?
范希衡译 ①迷魂津,据希腊神话,迷魂津环绕地狱,亡魂渡过,即忘掉生前一切,故又称
忘川河,与中国古代传说亡魂渡迷魂津、喝迷魂汤相似。 ②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劝人清心寡欲,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自己也这样身体力行。
选自《法国近代名家诗选》,
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198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