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民医院(第一名称: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第二名称: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院始建于1949年,位于宁波市
百丈东路251号,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现任院长为陆勤康。
鄞州人民医院的前身是鄞县县立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9月。1956年7月改名为
鄞县人民医院,2002年4月改名为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院不仅成为
鄞州区医疗、科研、教学中心,也是宁波市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020年6月11日,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成为
宁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2021年6月17日,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3月,
宁波市首家眼科重点实验室(A类) 落户鄞州人民医院。
鄞州人民医院2018-2021年连续四年在国家公布的三级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中荣获A等级评价,位列全国146位。2018年通过了“中国
胸痛中心”“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认证评审;2022年荣获宁波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获批宁波市视网膜视神经疾病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现场评审。
鄞州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9月,前身为鄞县县立人民医院,1956年7月改名为
鄞县人民医院,2001年通过
浙江省首批三乙医院评审;2002年4月改名为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成为
鄞州区医疗、科研、教学中心。2015年年通过JCI国际医院品质认证;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8年12月25日,
宁波东部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鄞州人民医院分院)开始试运营。同年通过了“中国
胸痛中心”“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认证评审;2019年获得“全国VTE防治中心达标单位”; 2018-2021年连续四年在国家公布的三级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中荣获A等级评价,位列全国146位、全省第17;2021年荣获首届
浙江省“十佳医院”称号、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准入机构、通过国家
电子病历五级评审。
2022年荣获
宁波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月11日,经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批准,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成为
宁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第一名称更名为“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保留)。2021年6月17日,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公布第四周期第二批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结论的通知》(浙卫发函[2021]69号)文件,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23年,获批宁波市视网膜视神经疾病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机构资格现场评审;3月,全市首家眼科重点实验室(A类) 落户鄞州人民医院,7月20日,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进入搬迁阶段。
鄞州人民医院,是在
宁波市鄞州区卫生健康局领导下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医院设施
齐备,拥有新一代全球顶尖数字化PET/CT、3.0T核磁共振、320排螺旋及大孔径CT、肿瘤放疗
直线加速器、肿瘤模拟定位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近视全
飞秒激光、消化系统肿瘤超声内镜、磁导航
支气管镜、四维彩超、乳腺靶机、
砾石激光、数字X光机、移动DR等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疫情期间,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作为
宁波市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之一,全体医护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抗击疫情,在承担疑似和确诊病例救治重任的同时,还和11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紧密型医共体,发挥“纵联横合”优势,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013年第23号
强台风“菲特”对我市多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其中
余姚市地区的灾情尤为严重。10月11日,院党委向全院职工发出捐款倡议之后,短短半天时间就收到捐款6350元。紧接着,全院职工积极响应鄞卫委组织开展的“同心协力,重建家园”赈灾捐款活动号召,965名职工自觉自愿踊跃参与,共捐爱心款48250元。此次捐款是我院职工在今年8月底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活动,踊跃捐款90010元之后的再次奉献爱心。“灾难无情人有情”,愿我们鄞医人的一份爱心能为灾区群众尽快度过难关增添温暖和动力。
2008年5月9日,
国际护士节前夕,我院护理部组织了12名医护人员去姜山敬老院献爱心。小组成员自带理发工具、
血压计、
听诊器、
血糖仪等用品免费为在院老人理发、检查身体及进行健康指导。另外,还为每位在院老人发放了由我院护理人员自行捐款3260元购买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活动于当天中午顺利结束,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医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
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红领鄞医”党建品牌建设,秉承“仁爱、精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改善人类身心健康”为使命,全面执行现代医院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推行“医院质量和患者安全”体系构建、“6S管理”“智能化医疗”“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等管理措施;运行“入出院准备中心”“检查预约中心”“日间手术”“门诊化疗”“诊间结算”等服务举措,改善就诊流程,展现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