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心
张铭心
张铭心,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理事。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吐鲁番学、出土文献学(侧重于石刻学)以及书画篆刻史。
人物经历
张铭心的职业生涯始于1983年12月,当时他加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部金石组,该部门后来并入古器物部。他在1990年完成了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习。随后,他在1994年10月前往日本深造,并分别在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和大阪大学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完成学业期间,他还曾在2002年至2004年间担任大阪经济法科大学的客座研究员。除了在学术机构的工作外,张铭心还积极参与多个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如自2005年起成为吐鲁番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同年起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的理事。此外,自2010年起,他还在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担任专职研究员。
教育与职业发展
张铭心的职业生涯始于1983年12月,当时他加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部金石组,该部门后来并入古器物部。他在1990年完成了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习。随后,他在1994年10月前往日本深造,并分别在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和大阪大学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完成学业期间,他还曾在2002年至2004年间担任大阪经济法科大学的客座研究员。除了在学术机构的工作外,张铭心还积极参与多个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如自2005年起成为吐鲁番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同年起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的理事。此外,自2010年起,他还在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担任专职研究员。
学术贡献
张铭心在其研究领域内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并撰写了数部著作。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石刻学、中国书画、中国考古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他的论文和著作不仅在国内刊物上发表,也在国际期刊上有广泛的影响力。张铭心还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编写工作,如《中国美术全集》、《故宫词典》和《中国文物典》等。他的作品《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
社会影响
张铭心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他的研究成果对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讲课程
张铭心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开设了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石刻学、中国书画、中国考古学和古代史等。他的授课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学生喜爱。
主要作品
论文
张铭心的论文作品涉及多个主题,其中包括《石鼓文“吾车”“工”字为何有点》、《后汉刑徒砖の文字》、《浅谈刑徒砖铭》、《高昌砖书法浅析》、《一批赵之琛为陈孚恩篆刻的印章——兼谈赵之琛篆刻艺术》、《麴氏高昌墓砖の纪年问题》、《“义和政变”与“重光复辟”问题的再考察》、《高昌墓砖书式研究——以“纪年”问题为中心》、《凡将斋金石题跋录》、《篆刻艺术家马衡》、《トゥルファン出土高昌墓砖の源流とその成立》、《吐鲁番市出土“且渠封戴墓表”的性质以及无纪年高昌墓砖的年代问题》、《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新出土高昌墓砖及其相关问题》、《从粟特商人到中华儿女——吐鲁番新出粟特人墓志素描》、《十六国时期碑形墓志源流考》、《司马金龙墓葬出土碑形墓志源流浅析》、《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参与研究——以高昌故城为例》、《唐代乡里制在于阗的实施及相关问题研究》、《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神道石柱及其相关问题探析》、《吐鲁番交河沟西墓地新出土高昌墓砖及其相关问题》、《吐鲁番学研究新资料》、《高昌故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一个维吾尔家庭与高昌故城的百年沧桑》、《旅顺博物馆所藏文书与大谷文书及其它文书的缀合》、《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神道石柱及其相关问题探析》。
著作
张铭心的著作包括《高昌砖书法》、《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以吐鲁番地区故城遗址为例》(与徐婉玲合著)。
编著
他作为主编或参与编写的书籍有《中国野史精华》十卷(与郭英德共同主编)、《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7·玺印篆刻》(参与撰写)、《故宫词典》青铜器及玺印篆刻部分(负责撰写)、《中国文物典》篆刻玺印部分(负责撰写)、《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边疆社会调查报告集成》、《湘西苗疆珍稀民族史料集成》、《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
译著
张铭心也是一位活跃的翻译者,他的翻译作品包括日语翻译:荣新江著《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出自考》(合译)、中文翻译:池田温著《近年日本的敦煌吐鲁番研究》、中文翻译:伊藤敏雄《书评:侯灿·杨代欣编(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日文翻译:荣新江著《大谷探检队とその将来品》、中文翻译:池田温著《敦煌文书的世界》(与郝轶君合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与职业发展
学术贡献
社会影响
主讲课程
主要作品
论文
著作
编著
译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