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同盟
永久同盟
瑞士联邦的最初组织形式。11世纪以后,欧洲南北贸易发展,处在商路上的瑞士各州日益兴盛。为了反对哈布斯堡家族压迫,维护共同的利益,1291年施维茨、乌利和尼特瓦尔登3州缔结同盟,称为“永久同盟”。此后,其他的各个州也相继加入,组成瑞士联邦
详细介绍
名称
“永久同盟”:瑞士联邦(die 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的雏形
名字由来
在十二世纪初,圣哥达隧道(Sankt Gotthard,英语:St. Gotthard Tunnel)打通之前只有两条道路可以跨越阿尔卑斯山:一条是从西经过勃艮第(Burgund)的海尔维第,另一条是经过东部的拉埃蒂亚。圣哥达基线隧道开通之后,在德国意大利之间,在佛兰德斯[Flandern 法语:Flandres](包括现在的比利时荷兰南部、法国北部一带)和亚得里亚海(Adriatisches Meer)之间出现了一条新的通道。这条新通道的开辟,在瑞士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使瑞士中部一些原来与世隔绝的地区卷入了欧洲事务的洪流,而且也许更重要的是使当时流行于意大利北部的地方自治思想得以越过阿尔卑斯山传到瑞士。从1231年到1240年圣哥达附近的乌里(Uri)、施维茨(Schwyz)以及翁特瓦尔登(Unterwalden)先后从帝国取得了一定的自由。而1254年出现的(德国王位)大空位时代,更使阿尔卑所山南北两侧的村落和自由城市结成了各式各样的联盟。这些联盟为了争取和维护各自的自治权利,反对奥地利的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而这一斗争的发展,导致了1291年的“永久同盟”。“永久同盟”不仅是瑞士联邦的雏形,立国的基础,而且也是瑞士中部人民反抗外国占领的先声。
瑞士中部琉森湖(Vierwaldstättersee,英语:Lake Lucerne)周围有三个森林州,这三个森林州是乌里(Uri)、施维茨(Schwyz)和尼瓦尔登(Nidwalden)(后来奥布瓦尔登[Obwalden]也参加了这个同盟),在历史上被称为“老三州(drei Gründungskantone)”。它是英雄威廉·退尔(Wilhelm Tell)的家乡(乌里州阿尔特多夫[Altdorf]),是瑞士人民引力骄傲的地方。退尔的英雄事迹在瑞士是脍炙人口的。
过程
奥地利王朝的统治者占领乌里、施维茨期间,在阿尔特多夫市广场上竖有一个桩子,上面挂着象征外国统治的一顶帽子,每个经过那里的人都要向这项帽子屈膝致敬。一次退尔经过那里,没有向帽子屈膝致敬,马上便被抓了起来。当时阿尔特多夫的奥地利长官盖斯勒(Gessler)知道退尔是个娴熟的弓手,于是下令把他的儿子抓来绑在树上,并在他儿子的头上放一只苹果,要退尔用箭去射这只苹果,否则就立即处死。退尔怀着巨大的痛苦,犹豫一会之后,张弓搭箭一箭射去,果然把他儿子头上的那只苹果劈为两半。这时盖斯勒问他为什么要带两支箭,退尔起先不肯说,后来盖斯勒再次许诺赦他不死,退尔便说道:如果我的第一支箭伤害了我的儿子,我就用第二支箭射穿你的胸膛。盖斯勒听后勃然大怒,命令把退尔押回囚牢。他们绑了退尔,放在盖斯勒的船里,向湖的被岸划去。途中突然遇到一种叫“焚风”的热风暴,当时有覆舟的危险。盖斯勒的手下知道退尔也是本地精练的水手,便要求盖斯勒把退尔的绑松了,由他来掌舵。船快靠岸时,退尔乘机把盖斯勒的船冲向后来名叫‘退尔斯普拉特(Tellsplatte)”的石壁,盖斯勒落水,退尔乘势纵身上岸,然后躲在盖斯勒返回城堡时必经的一条山路旁的树林里,伺机射死了民族仇敌盖斯勒。盖斯勒死后不久,残暴的外国统治者派人到退尔家里,凌辱他的妻子,挖他父亲的眼睛,并烧了他家的房子。但是退尔始终英勇不屈。退尔的英雄事迹不仅引起了奥地利统治者的极度恐慌,而且更重要的是激起了瑞士中部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浪潮。
就在退尔射死了奥地利暴君的统治者之后,三州有三个爱国者冒着寒风大雪,组织了三十三名爱国者(其中就有退尔),在吕特利秘密集会宣誓(Rütli-Schwur),要求把他们的土地从奴隶的梏下解放出来。这三十三名爱国者利用年底节日,敌人正在寻欢作乐的时机,机智地进入敌人堡垒,一举消灭了敌人。从这以后,这三个州的人民,结成了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永久同盟”,开创了瑞士建国的大业。
“永久同盟”的盟约规范结盟的三个州中的任何一州遭到侵犯时,要互相援助;不承认任何委任的长官,也不承认非本地人或者非缔约地区居民的长官。在缔约各方发生争执时应选出仲裁人并尊重仲裁人的裁决。
评价
瑞士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盟约的缔约人多半是些熟习共和事务和商务的人,是州里的一些自由民。因此,可以说“永久同盟’是在圣哥达基线隧道开凿之后,瑞士中部城乡的自由民和新兴的工商业者反对外来统治和封建势力斗争的成果。
施维茨州的“联邦档案馆(Bundesbriefarchiv)”,至今还保存着“永久同盟”第一个盟约的拉丁文原件。这个盟约中关于抵抗外来侵略的那部分条文,后来印入了瑞士《民防手册》的封页。这个盟约签署的时间是1291年8月初,后来瑞士联邦成立后便把8月1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著名战役
莫尔加尔滕战役(Schlacht am Morgarten)
“永久同盟”的建立,使卢塞恩湖(即四州湖)三州人民反抗奥地利专制统治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镇压三州人民的反抗,奥皇决定派兵占领施维茨,从而迫使瑞士人民在1315年11月15日发起了第一次反抗奥国暴君的重大战役-莫尔加尔滕战役。
这一仗奥军伤亡甚大,只有极少生还。奥皇的弟弟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 von Österreich)本人侥幸脱逃。而勇敢的瑞士人只牺牲了十四人。现在在莫尔加尔滕附近还有一个木屋,是当年人民庆祝胜利的地方。从那以后,在这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庆祝会。
莫尔加尔滕战役取得胜利后,三州人民重申他们的盟约,他们加强了联系,并且用德语写了新盟约,进一步规免不经三州的任何一州商议同意,不得承认宗主国,也不得与外国谈判或签订任何分离条约。新的盟约还规危任何统治者如果进攻联盟的任何一方,他的臣民就不再臣属,不再对之承担义务。1318年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被迫与他们签了和约,对三个州所有的居民给与自由民的权利。
曾帕赫战役(Schlacht bei Sempach)
1351年苏黎世加入了同盟,内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三世(Leopold III, Duke of Austria,利奥波德一世的侄子)亲率6000精兵来攻打苏黎世城,瑞士人民奋起抵抗,击败了阿尔布雷赫特公爵。但是奥地利统治者并未完全退出瑞士。1386年发生了瑞士人民反抗外国占领的另一次员著名战役-曾帕赫战役。
战斗开始时,瑞士人有些失利,一连牺牲了60人,因为奥军排成一个刺刀的铁墙,瑞士人冲不进去。后来,瑞土人中有一个名叫阿诺尔德(Arnold von Winkelried)的战士跳了出来,高呼:“朋友们,我来替你们开路,你们替我看管我的妻子和孩子(Ich will euch eine Gasse bahnen,sorget für mein Weib und meine Kinder!")”说完就用自己的身体扑向奥军的尖刀墙。由于这一意想不到的英勇行动,打乱了奥军的阵势。尖刀墙被冲开了一道缺口,敏捷的瑞士人迅速冲入敌阵。面对瑞士人的奋勇作战,奥军终于支撑不住,纷纷败退。利奥波德在战斗中被杀死,瑞士人大队阿诺尔德的英名从此和退尔一样,永远留在瑞士人民的心间。
曾帕赫之战也永远记载在瑞士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册上,它使瑞士中部人民彻底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至今保留在瑞士联邦档案馆的一面战旗,上面写有:“1386年芳埃松月(即牧草收割月)第九日,在曾帕赫与利奥波德公爵战,利奥波德毙命!”
经过这几次斗争,在阿尔卑斯山的中心,瑞士中部出现了享有更大的自由和自治权力的一个强大力量,它与周围的城乡进一步联合为瑞士联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卢塞恩战败奥军之后,1332年加入“同盟”。从此通向圣哥达基线隧道的整个卢塞思湖大片地区都置于“同盟’的控制之下。这时几个州已有定期的协商会议。
经过战争之后,北部的工商业城市加入了“同盟”。格拉鲁斯(Glarus)于1352年也加入“同盟”,并在内费尔斯(Näfels)战败奥军。
1191年在阿尔河(Die Aare)畔建立起来的自由城伯尔尼(Bern)也在1353年成为“同盟”的一员。到了1370年“老三州“和卢塞恩苏黎世(Zürich)、伯尔尼、楚格(Zug)、格拉鲁斯订立了八州《牧师宪章》(Pfaffenbrief)。这是一个导致瑞士统一的条约。八个州的联合使欧洲中部出现一个独立的联邦。它在战略上占有重要位置,拥有8万人的军队,因而渡过“百年战争”和经久不息的纷争。
当时局面
八州结成联邦之后,还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由于各州之间发展不平衡,加上奥地利王朝对地方封建势力的控制与影响,因而在十五世纪各州之间不断发生内部冲突。如1439年和1443年苏黎世和施维茨之间的战争(Alten Zürichkrieg);1474年中部各州联合起来反对勃艮第公爵(Karl dem Kühnen)的战争(Burgunderkriegen)等。为了解决这些矛盾,1481年成立“参政会”,它专门调解各州的纠纷。
影响
由于萨瓦比亚战争(Schwabenkrieg),巴塞尔市(Basel)和沙夫豪森(Schaffhausen)加入了联盟。1499年,联邦最后脱离奥地利王朝的统治和法国的影响。1516年与法国缔结“永久和平”(Ewige Richtung)条约,成为瑞士中立政策(Neutralität)的雏形。在这之前不久,由于德国的马克里米里安一世(Maximilian I.)强迫瑞士各州纳贡,因而在1491年引起了联邦与德国之间的战争。联邦军在苏阿比大捷,与德国签订“巴塞尔和约(Frieden zu 巴塞尔市)”,从而正式确立了联邦对日耳曼帝国的独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详细介绍
名称
名字由来
过程
评价
著名战役
当时局面
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