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政港横渡到对岸的长耳岩,改乘小木盘顺江而下,约三华里,即到离堆岩旁,弃舟登岸,拾级而上,数百步即到离堆山顶。沿堆缓行,但见离堆背依福中山,面临嘉陵江;南北两翼为沟壑所隔,形成一个与母山似断非断的半岛。这里峰峦挺秀,峭壁嶙峋,
松柏滴翠,百花绿草争艳。无论是季春三月踏青之时,或是暮秋重九登高之际,自新政镇牛头山巅远眺离堆,但见运遮雾掩,水天相连,顿生“胜迹缥缈祥云间,孤堆虚无仙人攀”之感。据史料记载鲜于士简任
隆州(今四川
南部县)
刺史时,举家定居新政。士简倜傥豪杰,多奇卓异,倾万之产,
周济天下士大夫,并与妻兄著作郎严从皋、殿中待
御史何千里,俱以气概相宜,不肯仕官,竞以寿终。新政鲜氏一脉,自士简公在此落藉兹土,不十年而子孙相代,三世尹京,二子专城,一门载荣,甚称巴蜀盛族。
杜甫笔下的
鲜于姓京兆,指
鲜于仲通,即鲜于士
刘嗣绾长子,少好侠,常以鹰犬自娱,轻才高气,年二十余,尚未知书,父常责之。于是乃于新政离堆凿石构室,屏弃人事,慷慨发愤,励精为学,读书欲睡,则以针钩膝,血流至足。曰:“安有勤奋苦读,而不能破万卷书。”终于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仲通举
进士高第,历官
益州新
都尉、
剑南道采访支使、左卫兵曹、
监察御史、西山督察使、剑南节度使等职,后因功司农卿、赠太子少保、
中散大夫京、兆尹。唐
宝应元年(公元752年)因
杨国忠,贬邵阳郡
司马,后移汉阳郡
知府一年,又改任
天水郡太守。六十岁,因病卒于任所。
离堆山东崖靠嘉陵江边的盘石之上,有九曲流杯池,池水源于桂花井,水由石中溢出,澄清明净,冬温夏凉,沏茶煮饭其味
乙二醇,流杯池之左,有一石室可容一人,即
鲜于姓京兆当年读书之处。
李亨上元年间,大书法家
颜真卿任
刑部侍郎期中,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因上疏忤旨,被贬为蓬州(州治在今
仪陇县大寅镇)
长史。他入蜀取道嘉陵江去
蓬安县赴任,途经新政鲜于昆弟早年的离堆故宅,适逢
鲜于仲通之子昱以
成都市兵曹取急归觐,两人邂逅相遇,同游欢叙,当晚便留宿离堆山鲜于氏旧居。真卿与鲜于仲通、
鲜于叔明弟兄俩在京相识已久,情谊甚笃,当夜回首往事,心潮起伏,感慨万端,欣然命笔写下了一篇七百九十言的《离堆记》,于唐
宝应元年书而刻之石壁上。
《
鲜于氏离堆记》历尽人间沧桑,字迹渐近泯灭,1985年1月8日,仪陇县文管所考古工作组前往发掘清理,重新发现崖刻四块,除第一块早年损毁,第二块字迹全无外,第三块尚存“德、也、然、克、舍、不、倦、尚、未、知、寝、与、食、荐、无、何、州、大、都、度、副、大”22字,第四块尚存“处、置、使、人、忠、贬、邵、阳、太、守、十”11字,第五块尚存“之、欢、奉、以、封、二”6字。共存39字,字径均9厘米左右。
残碑所剩之字,雄健浑厚,苍劲典雅,古朴俊逸,神韵盎然,将
颜真卿一生书艺之精髓融汇其间。原碑虽不可复得,但颜书的笔意书风和凛然气势毫无消减,不失为一份珍贵的书法艺术精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85年3月12日,
梵文摩崖石刻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四川省文化厅下拨专款,修建“鲁公祠”,对此摩崖石刻严加保护,使之永放异彩。1994年12月15日,
南充市人民政府将《
鲜于氏离堆记》摩崖石刻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新政人民在离堆山上已建起了河西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