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龙
黄惠龙
黄惠龙(1878—1940),台山市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革命军中将、孙中山先生的贴身保镖。黄惠龙与马湘同是当年随侍孙中山左右的侍卫副官,有“左龙右马”之称,甚为孙中山所器重。早年侨居加拿大,1915年响应孙中山号召回国参加讨袁。后任孙中山贴身卫士。后升为卫士队长、总统府总务局局长,多次在危险的环境中护卫孙中山和宋庆龄。
1940年病逝。著有《中山先生亲征录》。
人物简介
黄惠龙,早年侨居加拿大,1915年响应孙中山号召回国参加讨袁。后任孙中山贴身卫士。后升为卫士队长、总统府总务局局长,多次在危险的环境中护卫孙中山和宋庆龄。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参与中山陵的建设,任中山陵警卫处处长。后出任国民政府参军长,领中将衔。1931年,因不满当局放弃东北地区,民族系于危急存亡之秋,乃愤而弃职回粤参加讨蒋行列。曾被推举为省港海员工会主任委员,领导海员支持抗日救亡工作,为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募集军用物资作了极大贡献。1938年广州战役后退居香港特别行政区,与袍泽挚友探讨救国大计,但壮志未酬,在1940年客寓病逝。身后萧条,几无以殓,幸赖友好侨胞支持,才能隆重为之殡葬。
生平事迹
年少爱国有正义感
黄惠龙,1878年出生于广东台山市白沙镇朗北村委会盛华村,少时随父务农,常练少林拳,性情耿直,富有义气,有豪侠之风,并以孝悌著称。后来,奉父命与其兄侨居加拿大谋生。黄惠龙很爱国,很有正义感,在国外看到侨胞被洋人凌辱而无处申诉,痛感国弱无外交,所以每见侨胞受到欺负,便挺身而出,维护侨胞安危,不遗余力。黄惠龙每次在与乡亲谈起革命战斗时,总是撩起衣裤,露出斑斑弹痕,笑着说:“壮士临阵,非死即伤,大丈夫为国牺牲,幸也,何足惧哉!”
孙中山亲选的贴身卫士
黄惠龙是如何成为孙中山贴身侍卫的呢?根据孙中山另外一名侍卫马湘在《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一书记载可知: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起讨袁运动,号召华侨回国讨袁。当时,在加拿大的黄惠龙参加了以加拿大洪门为骨干的“华侨讨袁敢死先锋队”,队员们先集合于日本横滨,在廖仲恺领导下训练了5个月。1916年,华侨讨袁敢死先锋队300多人回到山东省潍县周村,正准备进攻山东济南时,袁世凯病死,先锋队奉孙中山电令开往上海市集中。就在慰劳先锋队的大会上,孙中山把黄惠龙和马湘留下当贴身卫士。从此,黄惠龙就一直跟随孙中山,先后担任卫士、卫士队长等职。1936年5月18日,黄惠龙任国民政府陆军少将
据记载,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卫士队几十人中,几乎全都是从美国加拿大回来的台山市人或中山人。据孙中山副官张猛的夫人潘景晴女士发表的资料表明: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返广州市重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开创革命新局面。当时,大本营副官分三部分:一是侍卫副官如黄惠龙、马湘、邓彦华、黄梦熊、马坤、高中禹、黄民生等;二是庶务副官如宾镇远县席楚霖等;三是交际副官如张猛、丁象益、王文汉、钱针、萧芹、葛昆山等。据说孙中山特别挑选黄惠龙、马湘做贴身卫士的原因,是由于两人特别忠厚而且骁勇敏锐,同时他们两人的原名跟当时革命同仁祈望革命早日成功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马湘的原名叫马天湘,黄惠龙原名黄湘,孙中山等以“左龙右马”这句话取其意,认为“黄湘马湘”就如岳飞之“马前张保,马后王横”一样。事实上马湘黄湘当孙中山贴身卫士,两人合作,保卫周到,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有“黄湘马湘,相得益彰”之誉。据《台山县华侨志》记载,黄惠龙英勇善战,被升为元帅府卫士大队长后,参加了东莞石龙之役、滇军叛乱之战,在敌军的历次攻击中,他始终临危不惧,机智勇猛,化险为夷。1917年,他与马湘保卫孙中山在枪林弹雨中奋勇突出重围,安抵“永丰舰”。他尽管伤口累累,鲜血汩汩流淌,但仍是泰然自若。孙中山为嘉其忠勇,亲笔题书“南方勇士”锦旗表彰他,并派舰送黄湘回乡省亲。
孙中山逝世后,黄惠龙任中山陵警卫处处长。中国国民党清党时,他任国民政府参军长,领中将衔。因不满当局放弃东北地区,民族系于危急存亡之秋,乃愤而弃职回粤参加讨蒋行列。曾被推举为省港海员工会主任委员,领导海员支持抗日救亡工作,为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募集军用物资作了极大贡献。据记载,广州战役后,黄湘退居香港特别行政区,与袍泽挚友探讨救国大计,惜乎壮志未酬,竟于1940年于客寓病逝,享年62岁。身后萧条,几无以殓,幸赖友好侨胞支持,才能隆重为之殡葬。
孙中山宋庆龄忠心耿耿
1922年,陈炯明叛乱,轰击越秀山总统府。黄惠龙和马湘掩护孙中山撤离南京总统府后,保护宋庆龄撤退。关于这一段经历,《宋庆龄选集》中有具体记述。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中一文提到:1929年9月24日,宋庆龄所乘的邮船停靠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那里,她只接见了孙中山的侍卫副官黄惠龙。黄(惠龙)在1918年发动加拿大华侨集资购买上海莫里哀路的住宅,赠送给孙氏夫妇(孙中山和宋庆龄一生中惟一一幢自有住宅);1922年,在陈炯明叛变时,黄惠龙冒死保卫广州观音山总统府。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曾派专人到黄惠龙的故乡寻找他的后人,一切都说明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与黄惠龙之间的深厚情谊。
据1925年3月19日天津市大公报》载《中山逝世后之第七日》,其中披露了孙中山治丧处发出通函,通函中公布了为孙中山举柩的名单,有张继汪精卫孔祥熙林森、石青阳、宋子文于右任陈友仁、李大钊、李烈钧等三组24人,除此之外,派黄惠龙、马湘等帮同执在灵柩两旁,留心照料。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孙中山治丧委员会决定于1925年3月19日将孙先生遗体移往中山公园社稷坛公祭,当天上午,黄惠龙、马超俊等八名中国国民党党员将灵柩抬出,其他人分为三组轮流扛棺。蒋介石、汪精卫等都曾亲自出马,一路护送灵柩。之后黄惠龙担任了中山陵警卫处长,默默无闻地守卫中山陵。
人物家庭
黄惠龙有两位夫人和一子两女。一位夫人一直居住在乡下直到去世,另外一位及其后人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约1948年,黄惠龙在乡下的妻子去世时举行了很隆重的葬礼,其在香港的妻儿都回来参加了葬礼,那也是黄惠龙的家人最后一次返乡。解放后,当地村民一直和黄惠龙的后人保持联系。当时故居收藏有很多黄惠龙和民国军政要人的合影,可惜解放后不久就被留守的佣人拿走了,当时他还写信告知黄惠龙在香港的女儿黄江华。据了解,黄江华目前仍居住在香港,一直和家乡亲人有通信往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生平事迹
人物家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