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波兰裔中国作家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1915—2005)犹太裔,又名艾培,著名记者、作家。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7年随父母来到中国。1931年后在天津市的英文《京津泰晤士报》《北平时事日报》任记者、编辑。1937年任美国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在埃德加·斯诺创办的英文杂志《民主》任编委。1939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1944年,他参加中外记者团延安市之行和对晋绥军区的访问。所写20余篇通讯在《纽约时报》发表,并收入《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1947年在美国出版,被译成德、波、匈等多种文字,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57年加入中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到1976年,爱泼斯坦三次赴西藏自治区采访,中文版《西藏的变迁》于1983年出版。2005年5月26日,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北京逝世。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见证中国》《西藏的转变》等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新闻报道和专著。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增进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贡献。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今日中国》杂志(原《中国建设》)名誉总编辑、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福利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务。2019年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人物生平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1915-2005),中文名“艾培”,犹太裔,记者、作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
1931年,爱泼斯坦进入《京津泰晤士报》工作,开始记者生涯。他积极向全世界报道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情况。1937年至1938年,爱泼斯坦作为美国美国合众国际社驻华记者,奔走在抗战一线,真实记录了七七事变台儿庄大捷以及广州战役等事件。
1938年6月,由宋庆龄邀集中外人士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在香港成立,爱波斯坦任宣传委员。“保盟”向世界各国友人和海外华侨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争取同情与支持,并募集医疗器材、食品衣物和经费,吸引和团结了一大批国际友人、海外侨胞。1945年,“保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为“中国福利会”。
1939年,他撰写的《人民之战》一书在伦敦出版,以亲身见闻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1941年,爱泼斯坦制造了自己死亡的假新闻以欺骗试图逮捕他的日本政府,这则假新闻甚至被以短消息形式印刷到了《纽约时报》上,但是他仍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被抓入集中营。1942年3月18日,他在后来成为其妻子的邱茉莉(Elsie Fairfax-Cholmeley)的帮助下越狱成功。1944年离开中国后,爱泼斯坦笔耕不辍,在美国出版《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中国劳工札记》等著作,继续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革命。
1944年,爱泼斯坦跟随中外记者团,突破封锁,前往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所写的20余篇通讯在《纽约时报》发表,并收入《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该书于1947年在美国出版,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较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波斯坦应宋庆龄之邀,回到中国。1952年,创办《中国建设》,旨在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人民生活变化及有关中国的各方面背景知识,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1957年,爱泼斯坦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新闻记者的爱泼斯坦,用手中的笔时刻记录着新中国的发展变迁。为了让西方的读者了解真正的中国,他撰写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1955年到1976年,爱泼斯坦三次赴西藏自治区采访,先后访问了近千人,笔记记了近百万字。在历经近30年的积累和研究后,中文版《西藏的变迁》终于在1983年出版,将一个真实可感、不断进步的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同年6月,爱泼斯坦被选举为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他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1985年4月20日,为祝贺爱泼斯坦70大寿和在中国工作半个世纪,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举办了庆祝活动,邓小平亲临祝贺。
199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爱泼斯坦专门将其当年发往《纽约时报》的25篇通讯和写给妻子的14封家书结集成书,为后人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活动提供了许多鲜活材料。该书篇幅并不长,只有10余万字,但它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中国抗战与革命,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道路的艰辛不易与光明前景。
2005年5月26日,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北京逝世。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家庭生活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父母是一对波兰籍犹太夫妇,父亲拉沙尔是会计师,母亲松亚是助产士,1917年带着爱泼斯坦来到中国。
1942年,艾培与邱茉莉几经辗转到达重庆后,在重庆结为夫妇。他们都是记者,膝下无儿女,就抱养了一对中国儿女,组成一个地道的中国式家庭。邱茉莉去世后,1985 年,爱泼斯坦与同事黄浣碧女士走到一起,后育有一子一女。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新华社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是著名记者、作家。他对中国人民有真挚的感情,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为增进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活动
1939年,爱泼斯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努力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今日中国》杂志(原《中国建设》)名誉总编辑、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福利会理事等职。
人物贡献
爱泼斯坦一生为中国革命创下四个第一:1939年,爱泼斯坦为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英文定稿并将其广泛传播到海外;1944年,经他改写,新华社在延安窑洞向世界播发了第一条英文电讯;同年,爱泼斯坦与人合作,第一次将《黄河大合唱》歌词译成英文;新中国成立后,在爱泼斯坦等人士推动下,美国刊物(《远东之光》)第一次刊登了有五星红旗的照片。1951年,爱泼斯坦应宋庆龄之邀回到中国创办中国第一本对外刊物《中国建设》(后更名为《今日中国》)。
衍生作品
2019年,纪录片《中国封面》中,记录了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相关事迹,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
参考资料
爱泼斯坦:以赤子之心见证中国.今日中国微信公众平台.2024-12-01
宁波图书馆.爱泼斯坦.2023-12-22
“最美奋斗者”名单.新华网.2019-10-29
历史不应忘记.豆瓣读书.2023-12-22
见证中国.豆瓣读书.2023-12-22
人民之战.豆瓣读书.2023-12-22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豆瓣读书.2023-12-22
中国未完成的革命.豆瓣读书.2023-12-22
我访问延安.豆瓣读书.2023-12-22
西藏的变迁.豆瓣读书.2023-12-22
403 Forbidden.新华网.2023-12-22
中国封面 (2019).豆瓣电影.2023-12-2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家庭生活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社会活动
人物贡献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