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军区的延续。1945年8月,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向侵华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后,中共中央军委为统一战略区的作战和行动,并实行人民军队由游击军、游击战向正规军、
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决定将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从陕甘宁联防军建制中划出,重新成立晋绥军区机关,吕正操(后贺龙)任司令员,林枫(9月,李井泉代)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
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军区机构仍存在。1949年初,部队并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序列,但军区机构仍保留,仍由贺龙兼任司令员,李井泉兼任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命撤销。
军区介绍
9月12日,经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批准,晋绥军区将原辖的12个军分区分别组成
吕梁市、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和1个直属军分区。同时,将晋绥军区骑兵旅划归
绥蒙军区建制,改称绥蒙军区骑兵旅;将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机关大部和特务团及第17团合编,组建独立第3旅,均归晋绥野战军建制。至此,晋绥军区下辖:第1军分区,
陈漫远兼任司令员,刘长亮任政治委员;抗大第7分校,王长江任校长,
杨尚高任政治委员;吕梁军区,张宗逊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3、第4、第7、第8、东9军分区);雁门军区,吕正操兼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辖第2、第5、第6、第11(绥南)军分区);
绥蒙军区,姚任司令员,张达志任政治委员(辖骑兵旅);晋绥野战军,贺龙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辖第358旅和独立第1、第2、第3旅)。该军区组成后,即与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道发起
绥远战役,击退了向平绥路西段进犯的国民党军,收复了丰镇、集宁、
卓资山镇、陶林、和林、
凉城县、
大清河、托克托、萨拉齐、武川、百灵庙、四子王镇、兴和等13座县城,使大同的国民党军陷于孤立。1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吕梁军区第11、第13、第14团为基础组建独立第4旅,归晋绥军区指挥。12月,晋绥军区又将晋西工委改建为第10(晋西)军分区,归吕梁军区领导。
建制
1940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为统一晋西北地区武装力量的领导,决定成立晋西北军区。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领导机关兼军区领导机关,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
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辖境东起
同蒲铁路(
大同市―风陵渡)北段,西至
黄河,北迄
大青山,南
临汾市(阳)离(石)公路,划为6个军分区。独立第2旅兼第2军分区,第358旅兼第3军分区,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2
纵队兼第8军分区。
1941年3月成立军区直属军分区。5月,成立第5军分区。1941年,日伪军推行“
治安强化运动”,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作战与特务活动等手段相结合的“总力战”,更加频繁、残酷地“扫荡”“蚕食”根据地,扩大占领区。3~12月,
华北方面军在晋西北地区先后三次展开以晋西北军区第5、第8军分区机关为主要目标的“分区扫荡”,并在“扫荡”中强迫占领区群众实行保甲制、连坐法,修筑堡及护村沟,限制
八路军和
地方武装的活动。晋西北军区以主力部队分散活动,在寻歼小股日军的同时,抽出战斗骨干,组成便衣工作队配合地方武装,深入日军占领区和
平川区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活动。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共作战1200余次,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挫败了日伪军的“分区扫荡”。但由于日伪军的连续“扫荡”,加上多年未遇的大旱灾,晋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时期,面积缩小了1/3,人口由150万减少到100万。为克服困难,晋西北军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实行精兵简政等重要政策。
至1942年3月,全区部队由5.1万余人减至3.5万余人。1942年6月,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正式成立,贺龙、关向应分任司令员、政治委员,晋西北军区归属其领导。6月底,由于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和
中国国民党顽军的夹击,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党政军机关由
绥远省(今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中部地区退至晋西北的偏关地区。中共晋绥分局将大青山游击支队和雁北军分区(晋西北第5军分区)合并,成立塞北军分区。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10月开始,晋绥军区进行第二次精兵简政,主力部队减至2.5万人,
地方武装减至5000余人。同时,将山西新军总指挥部并入第8军分区;第4军分区并入第3军分区;新编成第6军分区;取消
大青山骑兵支队番号,将原第5军分区部队编成雁北支队。1943年8~9月,八路军第3纵队司令员吕正操奉命率6个团到达晋绥军区后,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吕正操为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为政治委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0月,冀中警备旅亦调入晋绥军区,其旅部与第8军分区合并,该旅第1、第2团改编为第1、第2支队;第3
纵队第18、第27、第29团合编为第27团,归军区直接指挥;第3纵队第32团归独立第1旅指挥。1943年,晋绥军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共挤走日伪军据点58处,收复1000余个村庄,粉碎大小“扫荡”13次,使斗争形势得以好转。与此同时,部队还开展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了战斗力。
1944年1月开始,晋绥军区抓住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从华北战场抽走兵力的有利时机,展开攻势作战,实行局部反攻。仅8月28日~9月30日的秋季攻势,即作战290余次,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攻克据点48个,收复土地770多平方千米。
1945年,晋绥军区连续发动春夏季攻势,把日伪军挤到同蒲、
京包铁路(今北京―
包头市)和太汾、汾离公路沿线,扩大了解放区。晋绥根据地面积由反攻前8.3万余平方千米扩大到8.8万余平方千米,人口由198万增加到215万。1945年8月10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发布解放区部队对当面日伪军进行全面反攻的命令。晋绥军区在贺龙领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于11日向日伪军发出最后通牒,促令境内的日伪军立即停止作战行动,缴械投降。同时集中主力在冀晋、太行军区一部配合下,分南北两线对
山西省省会
太原市、
绥远省省会归绥(今
呼和浩特市)及
同蒲铁路北段和平绥铁路西段拒绝投降的日伪军进行全面反攻作战。至9月12日,共歼灭日伪军1.6万多人,解放城镇53座,使晋绥根据地与
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连成一片。晋绥军区部队发展到7个旅、29个团,4.5万余人,
地方武装4万余人,民兵66万余人。八年全国抗战中,晋绥军区军民共作战2.8万多次,歼灭日伪军12.8万余人。军区部队牺牲1.3万余人。抗日战争结束后,晋绥军区于1945年9月中旬组建
吕梁市、雁门、绥蒙3个军区。吕梁军区,张宗逊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3、第4、第7、第8军分区;雁门军区,吕正操兼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辖第2、第5、第6军分区;
绥蒙军区,姚_任司令员,张达志任政治委员。9月下旬,晋绥军区奉命抽调第32团和可以组建10个团的连以上干部400余人,在吕正操和晋绥分局书记林枫率领下开赴
东北地区。贺龙兼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
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
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10月初,晋绥军区部队和察北骑兵第3团,
商都县、
兴和县等县大队组成联合
纵队,在兴和县全歼向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两个团。10月18日~12月14日,晋绥军区部队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
绥远战役,击退向平绥铁路西段进犯的国民党军,收复丰镇、
集宁区、
卓资山镇、陶林、和林、
凉城县、
大清河、
托克托县、萨拉齐、
武川县、百灵庙、
四子王旗、兴和13座县城,使大同的国民党军陷于孤立。10月下旬,晋绥军区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将全区部队编成4个正规旅和3个地方旅。
绥远省的骑兵旅也进行了扩编。12月,洪赵大队编入晋绥军区独立第4旅,
绥蒙军区成立骑兵
独立旅。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颁发停战令。1月15日起,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破坏停战令,在北起左云、
宁武县,南到
介休市、
孝义市,西至
石楼县、
大宁县的广阔地域,向晋绥解放区发起进攻,攻占左云、大宁、
永和县、石楼、
隰县、
汾西县、介休、中阳、孝义、汾阳、阳曲、文水、交城、县(今原平)、宁武15个县。绥远国民党军在抢占
卓资山镇、集宁等地时被晋绥军区部队和冀晋纵队击溃。1946年4月,为缩小机关,晋绥军区决定撤销第4、第7军分区,并将第7、第9、第10军分区合并为第9军分区,归吕梁军区建制。6月,为统一指挥
晋北战役,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晋北野战军,归晋绥军区建制。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炳炎任副司令员,廖汉生任副政治委员,
王绍南任参谋长,张国声任政治部主任。6月16日,晋绥军区部队发起晋北战役,解放
原平市、
朔城区(今
朔州市)、
宁武县、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等7县。8月2日,参加
大同集宁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700余人。8月29日,从
中原突围的第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返回陕甘宁边区,列入晋绥军区建制。11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雁门军区,其所辖第2、第6军分区归晋绥军区直接领导;第5、第11军分区划归
绥蒙军区建制。同时,决定取消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番号,将两个野战军统一编成3个
纵队,即以原第358旅、独立第1旅编为第1纵队;以第359旅,独立第4旅编为第2纵队;以独立第2、第3旅与新建的独立第5旅编为第3纵队,归晋绥军区建制,称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李井泉。11月10日,以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7分校(欠第2大队)为基础组成晋绥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11月22日,第2纵队等配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参加了
吕梁战役。接着,又配合晋冀鲁豫部队进行了
汾孝战役。在此期间,晋绥军区第1
纵队奉命开赴陕甘宁边区作战,调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建制。
1947年1月,重建第7军分区,马佩勋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归吕梁军区建制。3月,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晋绥军区第2纵队西渡
黄河,调归西北野战军建制。5月,中央军委决定,将
西北无线电通信学校、晋绥军区电报训练队和军委作战部第3局电报训练队合并,成立晋绥军区通信学校。6月,部队进行精简整编,
绥蒙军区第5、第11军分区和吕梁军区第7军分区机关撤销。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晋绥军区划归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8月,第3
纵队划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建制。9月,绥蒙军区骑兵旅第2团和第11军分区骑兵第1团调赴西北战场,脱离绥蒙军区建制。10月,吕梁军区第7军分区并入第8军分区;同时,撤销绥蒙军区第5、第11军分区。12月,晋绥军区决定,撤消第1军分区。是年,该军区先后参加了
延安保卫战和
庆阳市、三边、第一次
榆林市、
沙家店、第二次榆林等战役。
1948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晋绥军区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合并为陕甘宁联防军区,晋绥军区改为二级军区。同时,将晋绥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改称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4月,晋绥军区通信学校改称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通信学校。5月,晋绥军区决定,重建第1军分区。7月,晋绥军区报经中央军委批准,以第3军分区之第37团、第9军分区之第56团、第10军分区之第59团组成第10旅,以第6军分区之第40、第41、第42团组成第12旅,并以第10、第12旅为基础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7
纵队。7月下旬,晋绥军区请求重建第5军分区和第11军分区。8月,中央军委决定,重建第5军分区和第11军分区。8月,中央军委决定,以
绥蒙军区之第43、第44、第45团组成第11旅。同时,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撤销吕梁军区,另组建晋中军区,隶属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建制。原吕梁军区第8军分区划归晋中军区,其余军分区由晋绥军区领导。9月,以陕甘宁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第34团、绥蒙军区大左支队、怀仁支队合编为第14旅,并以第11、第14旅及骑兵第1旅(骑兵旅改称)组成第8纵队,担任
绥远省作战任务,归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建制。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的通令,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西北军区,晋绥军区归西北军区建制。12月25日,西北军区决定,以晋绥军区原第9、第10、第11军分区为基础,成立
晋西南军区,直接受西北军区领导。同时,撤消第1军分区;将原第2、第3、第5、第6军分区依次改称五寨、离石、雁北、雁南军分区。
1949年5月1日,晋绥军区决定,以原五寨军分区为基础,成立晋西北中心军分区(又称晋北军分区);同时,撤销五寨、离石、雁北、雁南军分区。5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晋南军区并入晋绥军区,并以原晋南军区为基础,成立晋南中心军分区(又称晋南军分区),归晋绥军区建制。8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山西军区。9月,晋绥军区所属山西境内的晋西北、晋南军分区移交山西军区建制,机关并入西北军区,晋绥军区番号撤销。
编制序列表
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上将政治委员:林枫将军副司令员:续范亭将军
周士第上将参谋长:陈漫远将军政治部主任:张平化将军下辖:
抗大第7分校--校长:
王长江大校政治委员:杨尚高少将
雁门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上将(兼)政治委员:高克林将军
第1军分区--司令员:
陈漫远将军(兼)政治委员:刘长亮将军
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贺龙元帅政治委员:李井泉将军下辖:
第358旅--旅长:张宗逊上将(兼)政治委员:余秋里中将
独立第1旅--旅长:
高士一将军政治委员:朱辉照中将
独立第2旅--旅长:许光达大将政治委员:孙志远将军
独立第3旅--旅长:杨嘉瑞
少将政治委员:金如柏少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