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
中国甘肃省白银市市辖区
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偏北,地处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总面积2126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1月,平川区总人口19.96万人。
平川区地形的总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于干旱少雨的大陆性季节气候。东西长91.5公里,南北宽75公里,由西北向东南呈一狭长地带,阶梯状多台阶地形。黄河为平川区唯一人境河流,是生活生产的主要水源。平川区夏、商、周三代,区境属古武威郡地,为羌戎所居。战国后直至秦末为匈奴所居。刘彻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得河南地,区境为汉北地郡属地。元宝炬十三年(548年)改称会州。北周时改会州为会宁防。宋初,仍置会州。其后分属元巩昌路西宁县,固原州,靖远县卫辖地,靖远县。1985年,白银市设立平川区,将原靖远县的5乡一镇划归平川区管辖。截至2022年,平川区下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5.36亿元,增长8.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11.7%、4.9%。工业增加值增长8.6%。平川区处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边界相接的枢纽地带、沿黄经济带和刘白高速经济带交汇位置,是丝绸之路北线通往河西走廊的要道。平川区主要有银兰高速线和红会铁路两条铁路线路。有长征站、平川西站两个旅客枢纽站。
平川区有省、地级文化保护点15个,包括缠州城、柳州城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民俗音乐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民间文学类等7类。
名称由来
平川区辖境中部为宽阔的旱平川,海拔1500~2000米,因此命名为平川区。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夏、商、周时期,平川区属于古代武威郡地,曾被羌戎民族居住。战国时期后,被匈奴占领。
秦始皇统治的第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大将蒙恬夺回了这一地区,纳入北地郡的统治,但不到十年,秦朝灭亡后,这一地区再次被匈奴所占领。
刘彻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朝收复了河南地,将这一地区划归汉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建立了安定郡,设立了祖厉县和鹑阴县,并将其纳入安定郡的管辖。由于这两个县位于边陲之地,在蒙恬迫使少数民族渡河西迁后,留下了广阔的荒原,人烟稀少,野兔和狐属随处可见,荆棘丛生。因此,这两个县并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设立亭、里、什、伍等农村基层行政组织。
东汉初年,鹑阴县改名为阴县,并归属于武威郡。在接下来的400多年里,沿黄河两岸以及屈吴山麓的泉水丰富地区,农业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和发展。到了三国时期,鹯阴县隶属于魏国的武威郡。
在魏晋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入侵,鹯阴县作为控制鹯阴口的军事要地,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然而,它仍然只是用于储备军粮和驻防军队的地方。其边界受限于黄河,是割据河西地区的限制线,城池成为前进的据点,用于占领陇右地区。晋朝初年(公元265年),鲜卑族的秃发氏族迁徙到鹯阴,并将其改名为麦田城。到了西晋末期,麦田城被夺回,仍然称为鹯阴,隶属于武威郡东晋晋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麦田城成为另一支鲜卑族的乞伏氏所占领。司马曜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后,苻坚改鹯阴县为平凉郡,此后平凉郡先后被前秦后秦南凉、大夏和北魏所占领。所以,这个地方的称呼一直是平凉郡。
元宝炬统治的第十三年(公元548年),宇文泰率领太子进行了西巡,在平凉郡举行了会师,随后将其改名为会州。在北周时期,会州改名为会宁防。
隋唐至宋元
隋朝时期将会宁防改称为会宁镇。唐朝以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鹯阴不再被视为军事要地。在李渊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会宁镇被改为西会州贞观年间,会州的州治从鸣沙迁至阴。唐代的会州在疆域面积上属于中等州郡,在人口方面则属于下等州郡。贞观六年(公元630年),废除了原本的鸣沙之会州,将西会州重新称为会州。李隆基天宝(公元742年),将会州改为会宁郡,但十六年后再次改回为会州。李豫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之后,这一地区被吐蕃统治。
宋朝初期,仍然保留了会州。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继迁攻破了会州,焚毁了城镇,这一地区成为北宋西夏对峙的前沿,从此废弃了会州,双方设立了军事单位,主要驻守军队,同时管理边境贸易赵顼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之后,李宪筑起了打罗城,形成了杨稍沟、打拉池、双铺、狼山和海原县等地的宋夏边界线,这一边界线以东归宋统治,以西为西夏领土。南宋时期,这一地区归西夏所有。西夏灭亡于蒙古统治下的元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这一地区成为元代巩昌路西宁县的领土。
明清时期
朱元璋洪武元年(1369年),设迭烈逊巡检司,属军事设置单位,归固原州管辖。巡检司治所在黄湾中村。朱祁镇正统二年(1437年),于会州旧址置靖虏卫,迭烈逊巡检司归靖虏卫管辖。成化十年(1474年),移迭烈逊巡检司驻打拉池。
清朝初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区境属靖远卫辖地。后改为靖远县,隶巩昌府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奏设海城市县丞于打拉池,分会宁县、靖远、海原县部分地方归其管辖,亦称打拉池分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归属靖远县,而小水村则由会宁县管理。1926年(民国15年),靖远县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宝积、共和、种田和复兴乡属于南区,水泉乡属于北区。1935年(在民国24年),靖远县实行保甲制度,分为四个区、18个联保、84个保、877个甲。水泉乡属于靖远县的第一区第四联保,陡城、水泉和黄湾分别属于其中的一、二、三个保,共管理37个甲。共和乡和宝积乡属于第一区第五联保,分为打拉池和周家地两个保,共有30个甲。红会和磁窑属于第一区第八联保之一。而种田和复兴则属于第二区第一联保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新划定了靖远和会宁县两县的边界,将靖远县境内的会宁飞地,包括小水村、杨稍村和小芦村,划归靖远县管辖。而将会宁县境内的靖远飞地,包括宋家河畔、大羊营、小羊营和红堡子,划归会宁县管辖。靖远县分成了7个区和69个乡,复兴和种田两个乡合并为一个,属于第二区。水泉乡当时分为三个乡,陡城、水泉和黄湾,属于第三区。共和和宝积两个乡属于第二区。
1958年,靖远县的行政划分再次调整,划分为4个区和31个乡,同时设立了37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1959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后,撤销了区和乡的划分,整个县成立了20个农村人民公社。区境内包括水泉、宝积、共和、种田四个人民公社。到了1961年,社队规模进行了调整,种田分为种田和复兴两个公社。水泉公社直接受县政府管理,而打拉池地区设立了工作委员会。同时,新增了东湾地区工作委员会,将水泉公社划归东湾地区工作委员会管理。
1963年,取消了大队建制,将公社划分为小公社,并恢复了区公所的体制。1965年,将85个人民公社合并为24个,同时恢复了生产大队的建制,并设立了城关和宝积两个镇。这一时期区境内有水泉、共和、宝积、复兴、种田五个人民公社和宝积镇
1983年,五个人民公社一律改名为乡。1985年,设立了平川区,将原靖远县的5个乡和一个镇划归平川区管理。种田、复兴、共和、宝积乡地域不变。原水泉乡的三个村和宝积镇的三个居民委员会设立了王家山镇。同时取消了宝积镇,原宝积镇的其余居民委员会分别设立了电力路、红会路、宝积路三个街道办事处。
1993年7月乡镇机构调整时,撤消宝积镇建制,从水泉乡析置王家山镇,成立宝积路、电力路和红会路。1997年4月原共和乡分设为共和与黄峤两个乡。水泉乡析置,设立陡城乡。2002年9月撤销陡城乡成立陡城镇,红会街道办事处撤办建镇。2004年9月合并水泉乡和陡城镇,设立水泉镇。
2005年2月乡镇机构改革,撤销红会镇,恢复红会路,在共和乡的基础上组建共和镇,宝积路析置设立兴平路。形成宝积路、红会路、电力路和兴平路4个街道办事处;水泉镇、共和镇和王家山镇3个镇;宝积乡、黄峤乡、种田乡和复兴乡4个乡的建制格局。2009年10月宝积路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长征路街道办事处。2014年12月宝积乡更名为宝积镇。2016年12月黄峤乡更名为黄峤镇
地理
位置境域
平川区位于白银市的中部略偏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4°18′~105°26′,北纬36°10′~37°00′之间。总面积为2106平方公里。它与东部的会宁县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海原县接壤,南部和北部与靖远县相邻,西部与景泰县相接。平川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兰州市银川市这两个重要的省会城市之间,距离兰州约130公里。因此,它位于"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气候
平川区属于大陆性季节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它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央,东北方有六盘山,东南有秦岭充当天然障碍物,这使得东南部难以受到温暖湿润的气流影响,因此雨量较为有限,气候偏向干燥。向北接近腾格里大沙漠,地势辽阔,没有高山阻挡,使得西伯利亚地区的寒流更容易侵入,因此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风沙和霜冻的危害也较为频繁。地区的气候受平均海拔影响,呈现出东南和西北两个不同的气候带。年平均气温为8.2℃,夏季和冬季的温差较大。全年的降水量平均不到200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达26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
地质
平川区位于祁连山脉东端,地质构造复杂,受多次地壳运动影响,其中加里东运动最为显著,导致了明显的地壳沉降和局部隆起。自第四纪以来,这一地区的构造运动一直较为活跃,地层分布有明显的带状特征,具有多样的成因类型。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主要是陆相沉积,包括河流冲积,梁地区的风成黄土,山前洪积平原以及断陷带内的冲积平原等四种类型,形成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该地区自古至今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都有露出,其中第四系的分布面积最广。已经研究明了的地层包括古老的寒武系、奥淘系、志流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在黄家洼山和屈吴山前面,可以看到加里东中期的花冈闪长岩、奥淘系的灰岩、大理石,以及侏罗系的烁岩等地层
平川区区域内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其次为斜坡和地面塌陷。县域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共34处,其中,泥石流8处,滑坡3处,地裂缝1处,崩塌9处,地面塌陷5处,不稳定斜坡8处。
地形地貌
平川区的地形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它呈现出狭长的地理形态,东西长91.5公里,南北宽75公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阶梯状的地貌。这个地区的最高点是位于屈吴山南沟的大顶,海拔高达2858米。而最低点位于水泉乡的野麻村红麻湾,海拔为1347米,这两者的高度差达到了1511米。
平川区西部是干旱的平川地带,而东部则是西格拉滩地带,呈盆地状的缓坡平原。山脉主要由甲盔山、水泉尖山、喀拉山、碑南泉、黄家洼和屈吴山等组成,虽然植被不如丰茂的森林,但其山峰依然峻峭险峻,呈现出壮观的景象。
平川区地形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主要有基岩中低山地貌、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山间笳地平川地貌和河谷平原地貌。
水文水利
黄河是平川区唯一流经的河流,它自水泉镇的月河人境流经,直至野麻村流出平川区,全长大约35千米。这条河流的多年平均流量达到了328亿立方米,是该地区居民和生产活动的主要水源。此外,平川区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年可开采量为3600万立方米。截至2021年底,该区已被允许开采的水量达到了14127.0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1082511万立方米,地下水占3301.97万立方米。平川区位于黄河流域,拥有两个三级水资源分区,分别是兰州市至下河沿以及清水河苦水河。该区内有133条河流,其中包括1条非季节河(即黄河),以及132条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24条,包括黄河在内,而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则有109条。其中,最大的季节性河流是杨梢沙河,全长76千米,流域面积达818平方千米。
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涉及平川区水泉镇黄沙湾村、陡坡村的影响范围。平川区西格拉滩水库为重点水源工程,蓄库容70万立方米,兼顾区域内农业、生活、生态用水,承担平川区共和镇黄峤镇及靖远县高湾乡部分村镇供水任务。
土壤
平川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灌淤土潮土灰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石质土等。
灌淤土是古老的耕地土壤,也是最肥沃的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平川区沿黄河灌溉带,是经过长期的灌溉、耕作、施肥以及农业耕作而形成的。
潮土则是在河流沉积或冲洪积物上直接发育的土壤,它主要分布在水泉乡地区。
灰钙土是平川区最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它处在干旱向沙漠过渡的地带,几乎遍布全区各个乡镇。
栗钙土主要生成于海拔2200到2600米的山地,这些地方的年平均气温在4到6摄氏度之间,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水泉、共和、种田和屈吴山等地。其中还有淡栗钙土分布在宝积、共和、种田和屈吴山等地。
风沙土则是在干旱多风的条件下,由淡灰钙土沙化退化而成的土壤。由于干旱多风,风积作用将流沙在一定的地形部位上堆积,形成了风沙土。平川区只有少量的风沙土分布,而风积沙丘则容易流动,只有少量植物能够在上面生长,因此被称为半固定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宝积镇
石质土是初育幼年性土壤,是由于土壤严重侵蚀(包括水蚀和风蚀)而形成的。这种土壤的土层非常薄,大部分岩石都外露在地表,属于石质剥蚀山地,主要分布在水泉乡和宝积乡。
灰褐土则是一种干旱地区的森林土壤,它在半阴凉半湿润的森林植被条件下发育。这种土壤主要分布在种田和屈吴山等地。
红土是指在新生代第三纪红土层上直接发育起来的土壤,或者是在洪水搬运的次生红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平川区只有少量的红土分布,主要出现在宝积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平川区的总土地面积为2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6.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3%,人均耕地为2.58亩。在耕地中,有山地占14.36万亩,川地占11.56万亩,其中水地面积为9.03万亩。整个区域的林业用地总面积为91.1万亩,包括有林地占5.1万亩,灌木林地占16.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占12.5万亩,宜林地占57.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7%。此外,还有24.25万亩四荒地和其他类型的土地。
矿产资源
平川区煤炭储量达到了11.37亿吨,其中动态保有量为6.4亿吨,年产优质煤炭接近900万吨,核定煤炭产能为1262万吨。该地区拥有一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和12家本地煤矿企业。此外,平川区还拥有超过40亿吨的探明陶土储量。能源方面,平川区的火电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为25.45万千瓦,同时还有超过50万千瓦的风能可供开发利用。黄河流经平川区长达35公里。2013年12月,平川区被确认为甘肃省煤矿安全重点县区之一。
水资源
平川区的地表水主要来自黄河,黄河自水泉乡流入该区,流经约32公里后再流出,流域面积为7.88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为1043.25立方米每秒。
该地区还有独特的温泉资源。这里拥有19处常年涌出大量水的泉眼,泉水中富含、等人体必需的稀有元素
此外,平川区的地下水资源也相当丰富。这些地下水资源主要是由地表降水和境内的崛吴山涵养的水源渗入而得到的。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含水层岩性和埋藏深度等因素,可以将其分为中低山基岩裂隙水,黄土低山丘陵沟谷潜水和河谷平原潜水。中低山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水泉尖山、黄家洼山、屈吴山等地,多以泉水形式涌出。黄土低山丘陵沟谷潜水来自基岩裂隙水,以潜流的方式贮存在沟谷的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中。河谷平原潜水主要是黄河漫滩的一级和二级阶地潜水。含水层的深度为7至12米,大井的出水量可达2600立方米每天。一级阶地潜水的矿化度为0.3至1.2克每升,而二级阶地潜水的矿化度只有3至6克每升。三级阶地基本不含水资源
林草资源
林地主要分布在黄峤镇种田乡,占全区林地的61.73%,有10618.58公顷(15.93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079.84公顷,占10.36%,灌木林地5867.1公顷,占55.24%,其他林地3653.64公顷,占34.4%。截至2022年5月,平川区完成11万亩造林任务,建成配套供水蓄水池8个,共计55万方。
草地全部为其他草地,有126001.66公顷,占平川区土地总面积62.71%。水泉镇和宝积镇草地面积较大,占全区草地的52.45%。
生物资源
2021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完成32.78万亩,亩产鲜草平均80kg,理论载畜量为3.23万个羊单位
在特色种植业方面,平川区主要以玉米制种、设施蔬菜、平川苹果大枣、平川西甜瓜、旱作小杂粮、马铃薯和中药材等为主要种植项目。而在特色养殖业方面,主要以平川山羊、平川黑驴、生猪和肉牛为主要养殖项目。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平川区自然草场丰富,除少数白刺沙棘、锦鸡儿等灌木外,多为耐旱的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植物。有冷篙、短花针茅内、狗尾草、醉马草、冰草、骆驼莲、地椒等。
动物
平川区区内森林、草场资源丰富,岩羊狐属等野生动物众多。位于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村月河社至野麻村的黄河干流流域中生长的有兰州鲇圆筒吻𬶋大鼻吻𬶋、黄河鲤鱼等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自然灾害
平川区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大风、霜冻、冰雹和暴雨。其中,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最为严重,它可以分为春旱、春末夏初旱和伏秋旱三个时段。其中,春末夏初旱和伏秋旱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在这个地区,夏季和秋季的干旱最为普遍,而且对农业影响最大。每当发生大范围的干旱时,农牧业生产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大风也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它通常会导致庄稼倒伏,甚至风沙带来的侵蚀。这种大风主要出现在3月到5月之间,尤其在4月最为多见,而且大多数是偏北风。霜冻也是一个重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严重。农作物受到霜冻的影响,会导致轻微的组织损伤,甚至死亡,特别是玉米、糜子、谷子、豆类等对温度较为敏感的作物。平川区的霜冻多为平流霜冻和辐射霜冻混合的形式,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5月和9月之间发生,对农作物危害较大。此外,冰雹也对农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其形成主要与气流强烈对流和气温急剧变化有关。
2021年7月中旬入伏后,平川区区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全区降水量为14.5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八成。导致黄峤、种田等寒旱地区农作物普遍减产。
2022年5月15日和16日清晨,受晴空辐射影响,平川区大部分地方地面最低温度将下降到0℃以下,出现霜冻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豌豆和胡麻受影响最大,部分玉米苗叶心有冻死情况。2022年8月7日下午,平川区种田、复兴两乡突降暴雨,致使部分道路路基塌陷,人饮管道被毁,淤堤坝水位超出安全警戒带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平川区下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长征东路106号。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1月)
政治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8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1月,平川区的总人口为19.96万人。区内共有71620户家庭,还有2502户集体户。家庭户口中的人口总数为191606人,而集体户口中的人口总数为926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口中有2.68人。
在全区的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02817人,占总人口的51.19%;女性人口为98052人,占总人口的48.81%。根据性别比例,男女性别比为104.86。年龄方面,0-14岁的人口为40537人,占总人口的20.18%;15-59岁的人口为128422人,占总人口的63.9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1910人,占总人口的15.89%;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882人,占总人口的11.39%。关于居住地,城镇中居住的人口为147724人,占总人口的73.54%;而乡村中居住的人口为53145人,占总人口的26.46%。
民族
平川区境内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东乡族壮族、维吾尔族、藏族侗族裕固族瑶族锡伯族26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共和镇兄弟村等地,其中回族214户,952人。
语言
平川区特征方言为兰银官话中的靖远县方言和会宁县方言。因明代后人口来源十分复杂,语音流变种类多,字、音、义亦较为复杂。平川区的方言总体分为陡城、黄湾村的“沿河口音”,打拉池的“南川口音”,复兴、种田乡的会宁话及部分村民的“条城话”和“中卫话”等。
宗教信仰
平川区境内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境内有北武当山道观、显云观等宗教活动场所。信教群众分布在五乡一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主要在长任法真寺,打拉池清真寺,打拉池红山寺,打拉池接云观,屈吴山万佛殿,黄土岘基督数聚会点等6个合法宗教场所选行活动。其中伊斯兰教群众2353人,佛教信教群众2600人,道教信教群众1297人,基督教新教群众150人。
道教在平川区境内流传很早。宋代由于朝廷倡导,民间鼎盛一时。历经宋、元、明、清,道教庙宇越来越多。道教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者为天师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清代著名道士刘一民曾在平川区龙凤山老君庙修道6年,往来于红山寺、真武祖师庙之间,兼为民问行医治病,影响极大。
经济
综述
平川区是白银市黄河农业经济带和刘白高速经济带的核心城区。2022年,该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5.3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52785.57元。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727元和13688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了6.2%、11.7%和4.9%。工业增加值增长了8.6%。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总体增长了27.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增长了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0.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59.7:32.9。2022年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858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为121323万元,非税收入为17259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7.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8.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9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32%。民间投资增长12.95%。共有86个项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了4.43亿元。平川区重要产业有煤业和热能等,相关产业有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华能靖远热电有限公司。
第一产业
平川区2023年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区3263家企业,其中农林牧渔72家。2022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5.0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稻谷、豆类、玉米、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油料、蔬菜、瓜果类、中药材、棉花等。全区大牲畜存栏共有2.17万头,主要有牛、驴、猪、羊等。截止2019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751.42万元,其中种植业49129.68万元,林业970.98万元,畜牧业25097.62万元,渔业129.23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5423.91万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3%。小麦面积40071.8亩,增长0.64%,豆类面积10798.4亩,增长0.75%;蔬菜面积7591.6亩,增长7.9%,蔬菜产量8594.8吨,增长5.38%。预计夏粮产量1.42共有万吨,增长2.15%。平川区依托本地以及周边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了80家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其中有23家是省级或市级的领军企业。
畜牧养殖业基本稳定。猪出栏10.6万头,同比增长5.59%;羊出栏5.23万只,同比增长15.07%;牛奶产量6650吨,同比增长18.01%;禽蛋产量1908吨,同比增长12.24%。
第二产业
平川区以煤炭储运交易转化、陶瓷建材、建筑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民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七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
平川区2023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严峻。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9.1%。就企业隶属关系而言,中央属企业的增加值下降了7.5%;省属企业下降了11.2%;而区属企业则增长了5.5%。在不同行业方面,煤炭行业的增加值下降了9.5%;电力行业的增加值下降了11%;陶瓷行业的增加值增长了13.6%。其他行业的增加值下降了7.5%。就产品产量和价格而言,原煤的产量达到了475.2万吨,增长了8.1%;原煤的价格为503.4元/吨,同比增长了1.1%。库存量为178.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7.5万吨。电力产量为42.9亿度,增长了6.2%,而当月电价为0.373元/度,同比下降了19.6%。陶瓷企业的墙地砖产量为1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8.9%。该地区有8家陶瓷企业,其中建筑陶瓷产能达到了1000万平方米,日用陶瓷产能达到了300万件。因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其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称号。
第三产业
平川区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餐业、交通邮政业、房地产业、其它服务业等。,比重逐步提升。
2021年无论是本币还是外币,各种存款和贷款都呈现出年初以来的增长趋势。截至11月底,全区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总额为96.22亿元,较年初略微下降了0.26%,减少了0.2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88%,增加了0.84亿元。各项存款的总余额为189.09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4.5%,增加了2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2%,增加了33.89亿元。
经济开发区
2021年,平川区的开发区取得了以下成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9.35亿元;工业增加值为4.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5亿元;总税收收入为1.42亿元。开发区内共有各类企业78家,其中包括43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和35家商贸服务企业,此外还有1610家个体工商户。2021年新增了5家工业企业。此外,开发区还成功认定了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和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重要企业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靖远矿务局的基础上整体改制而成的国家大型煤炭企业,甘肃省重要的动力煤和出口煤生产基地。矿区总面积102km2,地质储量11.6亿t,现保有储量9.6亿t,主导产品“晶虹煤”获国家出口煤免检殊荣。矿区开采大宝、红会及王家山3块煤田,设计生产能力666万吨,服务年限115年,现有生产矿井7个。2004年核定生产能力885万t/a,2005年生产原煤853.3万t。2021年,该公司的收益增加了8700万元。红会一矿1801-1工作面在去年11月恢复生产,增加了5万吨原煤的产量。整个集团公司的年煤炭产量达到878万吨,完成计划的102%,煤炭销量为941.65万吨,同比多销60万吨;尿素产品产量为35.38万吨,销量为36.78万吨,同比增产1.48万吨、多销3.8万吨,发电量达到35.7亿度,超过计划的5.73亿度,主要产品库存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产销量实现了“双提升”。持续推进的“三项制度”改革中,重点改革任务已完成55项,完成率达到74.3%。公司全年实现了5.32亿元的利润总额,同比增加了3.18亿元,增幅达到148.8%。职工工资稳步增长,福利费同比增加3197万元,取暖补贴同比增加990万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9%。
其中,白银热电完成产值11亿元;刘化公司完成产值12亿元;两个基建公司完成产值8.4亿元;其他地面生产和经营经费单位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了创新和效益提升。整个集团公司的工业总产值为67亿元,同比增加15亿元;营业收入为66.78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年末资产总额接近220亿元。
华能靖远热电有限公司
公司现有4台220MW机组,其中1、2号供热机组在役运行,3、4号机组于2023年8月注销。公司注册资本162620.3251万元,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占股本额的94.7213%、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5.2787%。
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与时俱进强化科学管理,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效益,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锅炉岛达产改造工程和汽轮机通流改造工程,新增机组容量80兆瓦;实施了机组脱硫、脱硝、电除尘改造,低氮燃烧器、等离子点火装置改造、粉煤灰标砖项目和废水回收等节能环保项目,至2015年7月1日,公司4台机组全部达标排放。公司分别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完成1、2号机组供热改造,2021年10月完成2号机组供热安全可靠性提升技术改造,目前已实现白银市平川区市政供热全覆盖,供热面积达到620万平方米。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市平川区供电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市平川区供电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建设、经营、发展甘肃电网的任务。2021年完成电网投资1.25亿元。售电量4.47亿千瓦时。供电可靠率99.96%。电压合格率99.92%。完成驰援河南电网抗洪抢险。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其中幼儿园34所、小学32所,教学点12个、初中7所、九年制学校7所、高中3所、中职学校2所。在校学生40182名,其中幼儿园8768人、小学17789人、初中7537人、普通高中4202人、中职学校1886人。教职工4096人,其中专任教师3982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458人、小学1633人、初中825人、普通高中601人、中职学校121人。
平川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为30686人;拥有高中及中等专业学校学历的人口为33200人;拥有初中学历的人口为63920人;拥有小学学历的人口为48155人;而1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口为7162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3年1月,平川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3家,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市中心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区人民医院)、精神专科医院1家(市精神卫生中心)、妇幼保健机构1家(区妇幼保健站)、民营医院1家(平川济民医院),区级公共服务机构7家(区疾控中心、区卫健局卫生综合监督执法所、区爱卫服务中心、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区健康教育中心、区地方病防治工作站、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站),乡镇卫生院7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室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2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0家。全区医疗机构总床位数1348张,现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06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846人(全科医师98人),注册护士1650人,药师30人,医技师18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1月,平川区有10个区级文化单位: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区文物保护工作站、区体育中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川区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1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1个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68家农家书屋,11个基层文艺辅导基地。其中区文化馆布设了陶瓷、剪纸、书画、摄影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展厅,区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5万册,电子借阅机共有云资源电子图书100万册,2022年开通“一网读尽”数字阅读平台和“超星读书”,同时推出“读联体”数字共享阅读服务平台,并建成“智慧书屋”1座,实现图书自助借还。2022年完成文化馆图书馆11个分馆建设,建成与互联网虚拟图书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服务体系,改造提升3个综合文化站。
科技事业
在2021年,容和重工装备、景烨现代农业、诺尔达工贸和正胜机械制造这4家企业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容和矿用设备、容和煤矿机械以及东鹏现代农业这3家企业则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诺尔达工贸和大果树农业这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整个区域共有17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25家市级科技型企业
为了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大了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汇聚到企业中。在2021年,组织了容和和大象这两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专项资金。还有组织企业申报了5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13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总计申请资金达到了740万元。甘肃容和集团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获得了科技部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支持,资助金额为50万元,并且还获得了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奖励专项资金200万元。赛诺生物也获得了省级区域合作创新项目资金20万元,而东鹏农业和中心医院则共同获得了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9万元。
体育事业
2022年,平川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2.45平方米。同年,平川区新建了5个行政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包括黄峤镇双铺村的杨崖湾、黄峤镇的马饮水村移民点、王家山镇的井尔川村的蒿子掌社、电力路街道的花苑小区一期、以及电力路街道的世纪春天小区。同时,还进行了4个行政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的更换工作,包括黄峤镇政府后院、王家山镇的万庙村的武拐文化广场、兴平路街道的广场社区,以及王家山镇的公园社区。其次,实施了省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共有7个项目,其中包括1套智能健身路径和6套健身路径。此外,还完成了2个多功能运动场的建设。第三,完成了复兴乡和种田乡多功能运动场建设项目,每个多功能运动场都包括1块篮球场、1块多功能羽毛球(排球场)、2张乒乓球台以及1套包含15件健身路径器材的设施。最后,实施了省级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其中包括共和镇的兄弟村,他们新增了1副篮球架、2副乒乓球台和1套健身路径。
人居环境
在"十三五"期间,平川区取得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成就。首先,城区成功实现了燃煤锅炉污染控制,确保了城区内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为零。同时,严格执行了城区内烟花爆竹的禁燃禁放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场地的"六个百分百"扬尘管控要求,从而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了85%以上的良好水平,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市定目标内。其次,平川区积极推行了河湖长制,进行了黄河平川段的防洪工程和沁川湖的扩容改造等重要工程。还加强了中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包括黄水沟、大水头、红土梁等地的治理,有效综合治理了143.2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此外,平川区还新建了平川公园和大水头公园,提高了城区的绿化覆盖率,使其达到了39.78%。最后,该区还积极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其中包括废旧地膜的回收率提高至80%、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利用率提高至95%、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提高至85%等措施。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年底,平川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共有69008人,其中全年续保缴费人数41061人,续保率93%;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123万元,发放养老金2704万元。全区有54643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实现参保128929人,全年城乡居民缴纳医疗保险费4125.73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达到1935户4701人,农村低保达到1888户5656人。
交通
综述
平川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坐落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界地带,处于沿黄经济带和刘白高速经济带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丝绸之路北线和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全区交通运输用地2397.83公顷。 其中,铁路用地309.71公顷,占12.90%;公路用地642.36公顷,占26.77%;农村道路1442.64公顷,占60.11%。
公路
截止2021年底,平川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70公里。平川区内G341公路,S209公路,S224公路,G6公路,G247公路,G109公路,S103公路穿境而过。隶属于平川区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村组道路114公里道路、危桥改造2座、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0公里。
2023年12月29日0时,改扩建后的G6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原白银市平川区“响泉口”收费站更名为“平川”收费站并正式通车。
铁路
平川区主要有两条铁路线路,银兰高速线和红会铁路。有长征站、平川西站两个旅客枢纽站。隶属于平川区交通运输局。
人文/文化
综述
平川区有省、地级文化保护点15个,包括缠州城、柳州城、打拉池古城、水泉堡、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民俗音乐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民间文学类,人生礼俗类,岁时节令类,传统音乐类7类。
文物古迹
平川区拥有15个省级和地级文化保护点,包括缠州城、柳州城、打拉池古城、水泉堡、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红山寺四大石窟等珍贵的文化遗迹。区内自然风光也是令人陶醉,如缠州怀古、大浪天险、神泉玉液、红山丹霞、屈吴春嶂、崖窑地灵、迭烈揽胜、龙凤呈祥等。
此外,平川区还拥有省级天然林保护区——屈吴山林场。在历史上,1936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四方面军曾在打拉池(今平川区共和镇政府所在地)胜利会师,因此,红军会师纪念馆、水泉小堡子兵变战场遗址、卞家台地下党活动遗址等地成为了新的红色旅游景点。平川区的黄河文化和自然生态之美相得益彰,游客在感受深厚的平川文化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这片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
柳州城遗址
柳州城遗址坐落于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1987年5月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发现,是平川区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该遗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前秦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所建立的平凉郡郡治鹯阴城。距今已有1600多年,唐朝时曾被用作凉川县城,而西夏时期曾将会州迁至此地,正是柳州城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其名字。柳州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20米,东西宽约320米,总面积达到了13.4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02亩。城墙高达11米,上部宽2米,下部宽15米,四周城墙均设有马面,城的南北两侧各有城门,并配以瓮城,城的四个角落都建有园墩台。城的东、南、北三侧城墙下方还保留有护城河。在城内,原有一些古代建筑遗址,地面上散落着黑釉、绿釉、青花、筒瓦板瓦、青砖等古代建筑的残片,同时也出土了瓷器、箭矢、铁链、铁片等各种古代物件。这些遗物的历史跨度从汉晋时期一直延续至唐宋时期,因此,柳州城遗址对于研究该地区汉唐时期的历史、军事、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柳州城遗址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列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96处)保护范围。
王进宝将军墓
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年),王进宝因病去世,他的长子王用予将他的遗体运回西格拉滩青砂岘进行葬礼。墓地修建工程于次年春季开始,使用了石工。墓地坐北向南,地势如同一只犀牛仰望着月亮的形状。在南部大门以北,有一系列的石坊,包括上马石、旗杆石座、牌坊、龟形石碑座、石犴、石马、石羊、文官、武官的石像等等。墓地上还刻有四道谕祭碑文,以及一道钦赐造葬的碑文,还有一道神道碑铭。坟墓的封土是圆形的,周长33米,高7米,最南端有首碑座和石坊。为了保护这一地方的文物,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1992年进行了清理和挖掘工作。
2012年,平川区委和区政府对王进宝墓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和修复工作。他们在施工中力求保持原有的墓地形态、规模和纹样。这次修复工程包括建造了三座石牌坊和十座石碑,以及其他多个石制结构如下马石望柱、器械座、石像生等等。墓地封土采用了青砖包,神道则全部铺设了青石,而神道和封土之间设有一个80平方米的祭祀区。整个修复工程于2013年8月完工。王进宝将军墓被列为该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凤山
龙凤山位于共和镇政府北部,距离2千米。它得名于山势酷似五龙在天空中嬉戏飞舞的场景,被列为平川区的八大景点之一。这座山上最宏伟壮观的建筑是明代中期由川陕商人捐资修建的关公老爷殿,因此也被俗称为“老爷山”。
龙凤山的宗教建筑群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人们用石块垒砌成塔形建筑,用来祭拜祈福。在唐朝尉迟敬德西征经过龙凤山,曾经铸造了一座巨大的钟,悬挂在庙前。这座钟声震耳欲聋,声音传遍了两个省份,被誉为“十里唐钟”。至今,明成化年间刻制的《皇经》仍然保存完好。明嘉靖年间修建的仙路桥,已经历了三百年的风雨考验,仍然横跨在山谷之上。桥的东西两侧有匾额,分别写着“仙路”和“饮虹”,见证了当年龙凤山的美景。
在山上还保存着一些古碑,其中包括清康熙九年(1670年)修建太上殿时所立的碑、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修圣母宫碑、乾隆重修玄帝殿碑。1997年在重修玄帝殿时,还发掘出一尊朱见深成化三年(1467年)的木刻真武大帝像。此外,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彭泽曾在龙凤山读书疗养,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刘一明也曾在这里修行。清康熙朝的奋威将军王进宝生前多次前来朝山兴建殿宇,并亲手栽种了两棵侧柏树,因此被称为“将军柏”。
每年农历的上巳节和九月九日,都是龙凤山传统的庙会日期。
屈吴山森林公园
屈吴山位于祁连山脉东延余脉,旧有志书记载:“六盘山回顾西北,蜿蜒而伸展,横跨靖、海、会三个县”,“它以纪念屈、吴两姓族人居住在这里而得名。”屈吴春嶂是平川区的八大景之一。其主峰南沟大顶,海拔高达2858米,是该区域的最高峰。屈吴山的地势壮观,曾是古代兵家争夺的重要地点。北宋时期,李先败夏兵的地点就在山下,而甘肃省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暴动,即靖远兵暴的战斗,也在屈吴山麓爆发。屈吴山被划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山间布满了清泉流水,以其众多的泉水而闻名,水质清甜,适合酿酒。山上的森林茂密,生长着50多种天然乔木,有8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在此栖息。唐朝贞观十九年(645年),三藏法师唐僧在水坝滩建殿驻锡,清龙门派名道士刘一明曾在山中修行,他主要著述了《西游记解》,这本书就是在山上开始写作的。潮云寺是这个地区的古老寺庙,而万佛殿气氛宏伟,造型独特,它们分别位于屈吴山的南北两侧,成为了一处避暑旅游胜地。
小川磁窑沟遗址
磁窑沟位于宝积镇小川村地区,主要包括黑石岘窑址、大水沟窑址、老瓷窑窑址、靖远陶瓷厂旧址和任姓祖墓群五个部分,总面积达79.94公顷。距离高平川城区直线大约10千米,地理位置位于北嶂山北麓,东部较狭窄,而西部逐渐宽广。这个地区地质资源丰富,包括煤炭和陶土资源。磁窑沟主要是民窑类型,包括了从宋代、西夏、元代、明代、清代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陶瓷窑址。在约1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保留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民窑窑址,数量超过百座。这些遗址距离红土洼约3千米,地势开阔,水源充足,靠近宝积山,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陶土资源,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陶瓷窑开始在这里建设,当地人称之为“磁窑”。至今,磁窑沟遗址仍然可以继续进行陶瓷烧制。清代之后,这个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集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前来谋生,因此被称为“码头之地”。
磁窑沟的遗址可以分为西区、中区和东区三个部分。西区的遗址形成于元代早期,一直延续至明代;中区的遗址则形成于元代末期,一直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东区的遗址位于磁窑沟的东端,距离黑石岘不远,越过黑石岘即可通往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等地,这一区域的遗址发源于唐末宋初,一直延续至宋末元初。小川瓷窑遗址是少数拥有西夏瓷器特征的瓷窑遗址之一,其剔刻花瓷器的烧制时间可能早于西夏窑址,对于研究西夏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小川瓷窑遗址在1988年被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16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17年10月7日,小川磁窑遗址(宋至民国)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寿山摩崖石刻
寿山摩崖石刻位于黄河西岸的红砂岩崖壁上,位于水泉镇小黄湾村。这些石刻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捧灯照岸”“太上混元宗派”和“福寿山初迹”,它们呈现出一种"L"形的分布,占据了黄河西岸长50米、高20米的红砂岩壁。石刻的内容主要包括《建创修福寿山逍遥宫南北塔募引》、《创修福寿山记》、《购买地契文书》和《修建磨针观记》。所有这些石刻文字都创作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二十六年(1761年)之间。这些石刻主要以阴刻为主,有时会兼用双勾,书写形式包括行书、楷书魏碑草书四种书体,都是由靖远县的儒生陈汝龙书写和抄录的。在石刻所在的岩壁上有一条栈道,全长约200米,最宽处为1.5米,最窄处仅有0.8米。这些石刻记录着福寿山曾经是甘肃省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留下了菩萨殿、斗母宫、磨针观、逍遥官、北斗七塔、南斗六塔等道教遗迹。山顶有七个小山峰,被当地称为“塔儿山”,至今仍然保存着七星塔的古建筑遗址,与石刻文中的记载相符。这些摩崖石刻实际上是迭烈寺(迭烈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寿山摩崖石刻于1979年被清远县人民政府宣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平川区人民政府宣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宣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川区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民间音乐类(道教音乐),民间美术类(民间剪纸荷包刺绣、漆技艺、皮影戏、木雕工艺),传统手工技艺类(平川窑陶瓷烧制技艺、仿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民间文学类(民间文学),人生礼俗类(葬礼一领羊),岁时节令类(送灶神、十月一日送寒衣、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传统音乐类(唢呐曲)。其中平川陶瓷烧制技艺和仿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为省级非遗。2020年12月市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川区有1类2项,即传统技艺类(铁器锻制技艺和柳编技艺)。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8月)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8月)
饮食
平川人喜爱面食,臊子面、搅团(取团圆吉祥之意)、灰豆饭(扁豆面),炒面,糁饭是当地主要的传统家常饭,还有羊羔肉、酸烂肉(酸菜粉条炒肉),此外还有风味小吃麻腐包子、马蹄子等。
臊子面
臊子面是平川人民逢年过节,结婚嫁娶,孩子满月,盖房上梁等喜庆事上招待贵客的面食。臊子汤,当地人称“汆汤”。靖远一带流传着一首童谣:“咕噜雁,扯长线,一扯扯到马家院。马家女儿会擀饭,擀了两碗好长面。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根线。你一碗,我一碗,你把碗跘掉我不管。
糁饭
糁饭是将米和面混在一起做成的面食,是平川人的传统家常饭和主要食品。平川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及高扬程灌区,大面积种植糜子、谷子,经碾磨去皮后称之为黄米、小米。黄河沿岸则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去皮后称为大米或白米。因所用米料及加人面粉的不同,有小米糁饭、黄米糁饭、白米糁饭之别,还有黄米和白米混合做成的糁饭,有麦面糁饭、豆面糁饭、苍谷面糁饭等。
搅团
搅团面是平川人喜欢吃的面食之一。取团圆吉祥之意,养面搅团为佳。年轻人结婚第三天,就要全家吃一顿搅团面,寓意为全家团团圆圆,喜气盈盈,特别是新婚夫妇,要像搅团一样黏紧如团,生活绵长。一些家庭闹矛盾关系好转后,家里人也吃一顿搅团面,意味着要忘掉前面的不快,重新开始,夫妻闹别扭吃搅团,意味美好生活就从吃搅团面重新开始。
羊羔肉
平川位居黄河上游冲击盆地,属半千旱荒漠化草原过渡地带,自然环境独特,境内山大沟深,水草富足,气候凉爽,生长着数十种草药,山中泉水富含矿物质,羔羊饥食药草,渴饮山泉,从而使其肉质细嫩,味道奇特。平川滩羊、山羊品种独特,其肉肌理细腻,骨肉匀称,极易煮烂,人口滑嫩细软。羊羔肉是甘肃省特产,平川为重要产地之一,以及其独特的滩羊品种与生长环境,平川人独创的烹调制方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可以达到滋补身心、强健体魄的奇特功效。
灰豆饭
灰豆饭是平川人特别喜欢的一种面食。因其颜色呈酱红色,民间俗称红豆饭。灰豆饭具有清热解暑、中和胃酸等功效。灰豆面也叫扁豆面,因为它的原料是扁豆(也有用豌豆的)和面粉。之所以叫“灰豆面”是因为在做这种面的时候要用“灰”,但现在很少见,就用食用碱代替。
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和八月初八是平川街道红东村2口头等古井的扫井换水日。这个日子以乡规民约或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确定了下来,当地叫“换井”,以此唤起人们饮水思源,保护生态,保护好水资源,至今流传了数百年。
平川区自古就有“大圣崇拜”的民俗活动,相传玄奘西行时路过平川区时收了一个胡人徒弟,因其毛发浓密,天生猴相,便被戏称为“毛猴”。黄河发大水时,“毛猴”带领当地村民成功治理水患,百姓为表达对“毛猴”的崇敬之意,改称其为“猴王”,由此便有了猴王出世一说。
游灯是平川区的传统民俗活动,每逢重大节庆观音寺大桥等地都会举行游灯仪式,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
艺术
建筑
高维宋自幼随其外祖父高贵芳学艺,继承学习前人传统建筑木作技艺的同时,又出外多方拜师学艺,借鉴全国各地仿古建筑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在城市园林建筑、寺庙与宫殿建筑、民居建筑等方面展示了木作营造技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内在的生命活力。为平川区设计了许多极具特色的仿古建筑,比如平川区四大门楼建筑群、平川区文化馆建筑群、红山寺、屈吴山万佛殿建筑群落等。
手工艺
平川地处丝绸之路上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交界之处,两种文明既滋养了平川陶瓷产业的烧制工艺,也提供了平川陶瓷东进西出的大市场。陶瓷收藏馆位于平川陶瓷小镇核心区内,展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以收藏、展示、传播中国陶瓷文化为主。馆内首展为高小山陶瓷收藏品,有汉陶类、陶瓷类、灯具类和日杂类藏品300余件。其中小川瓷窑沟遗址出土的夹砂黑粗陶排水管,汉墓陶灶、陶瓷筒等陶制品都是平川本地烧制。
平川区的民间剪纸、刺绣、荷包为白银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学
平川区当地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平川区常言俗语拾掇》《鹯阴方言》《鹯阴故经述记》《耳食趣话》《平川区民间故事》《金泉寓言》等著作。
音乐
由平川区音乐人朱耀东作曲,王彬作词的《豌豆花开》在平川区学生的演绎下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小学乙组一等奖。
影视
由平川区籍导演大辉执导的本土短片电影《屁股后面还有一张纸》首次入围在塞尔维亚普罗库普列举办的第十二届塞尔维亚国际短片电影节,荣获故事类最佳影片奖。
首个落地平川的高校国际电影文化交流项目,并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共同出品《回家》开机仪式在区文化馆举行。
白银市文联、平川区文联、平川电视台、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视台、平川区戏剧影视家协会、7+1文化传煤公司等联合拍摄的公益微电影《彩虹》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各大主流媒体纷纷上映,这是平川区首部弘扬中华文化的公益微电影。
美术
“”艺术馆坐落于平川陶瓷小镇核心地带,总建筑面积达到7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占据612平方米。这个艺术馆充实了平川文化艺术的新动力,呈现出著名画家刘珺先生的110余幅作品。其使命在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杰出的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展示白银和平川的故事,为这个地区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风景名胜
综述
平川区拥有5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15个省市级文化保护点。这个地区的文化遗迹包括缠州城、柳州城、打拉池古城、水泉堡、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红山寺石窟等。在自然风光方面,平川区以缠州怀古、大浪天险、神泉玉液、红山丹霞、屈吴春嶂、崖窑地灵、迭烈揽胜、龙凤呈祥等平川八景而闻名。此外,该区还拥有省级天然林保护区屈吴山林场。在红色旅游方面,平川区还保留着红军会师彭总指挥部、水泉小堡子兵变战场遗址、卞家台地下党活动遗址、中国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以及平川区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等重要历史遗迹。
重要景点
北武当
迭烈寺,又被称为迭烈寺,坐落于平川区水泉镇大黄湾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唐朝,曾有一次西征青海省的远征,唐敬德曾在这里渡河,并进行了对庙宇的修复与整修工作。明朝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设立了靖虏卫,而迭烈寺逐渐归靖虏卫进行管理。然而,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废除了巡检司,而原有的巡检司之上原有一座空心楼,后来被用于建造庙宇,并命名为北武当,并在此处留下了一块碑文记录。明朝嘉靖年间,固原市游击黄时在此巡边时,特意捐赠俸金,着力改建这座庙宇。清代曾经历大规模的修建,即使在民国九年的大地震之后,它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规模。每年上巳节,庙会在此举行,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参与,成为一时之盛事。近年来,政府引导和周边群众的捐资修建,使庙宇建筑逐渐恢复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红山寺
红山寺又被称为开元寺,得名于山石呈现出的红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而在宋代曾经进行了重要的修复工作。在寺内的石窟中,雕塑了三尊佛陀的形象,以及六尊护法神。在明朝万历年间,还在石窟前面扩建了一座大殿。之后,又相继建造了东西两殿、法王殿、岳王楼、苏武庙等建筑。然而,到了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这些建筑遭受了战乱的破坏,随后数次遭受损毁和修复。而目前保存下来的建筑则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行的新建工程。
中国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
中国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于2010年9月建成并对外开放。这座纪念馆采用了六层框架结构,长70米,宽18.9米,高26.2米,总建筑面积达5118平方米。在纪念馆内,您可以看到铜像,其中包括革命领袖和十大元帅的铜像。馆内还设有多个展厅,如红军长征文物陈列室、长征革命历史展馆、会议室、接待厅等。此外,还提供了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和军训场地等服务。中国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已被白银市委宣传部和白银军分区命名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学生军训基地。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是一座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其主题内容聚焦于红军西征胜利。该纪念馆位于平川区会展中心的二楼,始建于1985年,于2009年正式竣工。在2009年,它获评为白银市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双基地,而在2011年,又被评为甘肃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分为五个不同单元,分别是靖远起义、红军西征胜利、陡水支部、迎接解放和当家做主。展厅的总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其中展出了300余件革命历史文物,其中包括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62件。此外,馆内还收集整理了文字史料30余万字,并出版了一本革命历史画册,还拍摄制作了4部影视资料。为了陈列这些文物和史料,纪念馆拥有31个展柜、70块展板、15个展台以及40余幅图片和图表。
恒山公园
恒山公园坐落于平川会展中心的西侧,沁川湖的东岸,长征西路的南侧,以及复兴路的北侧。该公园占地总面积为14.1万平方米,其中有11.2万平方米被用作绿化区域,绿地覆盖率高达79.5%,休闲设施、水体和道路占地2.9万平方米。整个项目的总投资达3600万元,于2011年6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在恒山休闲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公园山体的自然“龙”形状。设计采用了古代建筑元素,并结合了高尔夫练习场和休闲会所的中西合璧方式,以山体中的龙形水系作为项目的核心,展示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形象。公园设置了东西南北四个步行入口,将公园与沁川湖、平川公园、人民广场和复兴路相连接,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游园和休闲通道。景观轴线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布局,将整个山体景观打造成了一条南北贯穿的长龙。同时,在公园北入口和中心广场的汉白玉浮雕景观上,融入了平川陶瓷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龙文化以及支柱产业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展现了平川丰富的文化传承、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以及崭新时代的形象。
陶瓷小镇
平川区陶瓷小镇景区属于甘肃省3A级景区。从宋朝以来,拥有丰富陶土资源的磁窑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陶瓷生产地,窑火一直传承了好几个世纪。到了20世纪90年代,原靖远陶瓷厂成为西北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在小镇内有一系列陶瓷文化设施,包括陈列馆、博物馆、创客中心、工业遗址博物馆、生产基地、老窑(馒头窑)遗址、大匠坊、院士工作站、非遗传承基地、陶吧、烟囱遗址以及咖啡厅等。此外,还有珺·艺术馆和收藏馆的建设。西部陶都及其品牌形象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人民广场、平川公园、城区的主要街道、高速公路入口等地,以宣扬平川的陶瓷文化。
野麻丹霞石林
平川区水泉镇的野麻村位于该区最西北部,与景泰、靖远接壤。黄河穿越这个村庄,这里融合了古代岩画丹霞地貌天峻石林风光、地震遗址和黄河绿洲等多种自然景观。平川野麻的丹霞地貌面积大约有30平方公里,其中有六条沙河,它们的长度在2.5到25公里之间,宽度则在3到12米不等。核心景区由两条山沟组成,一条长8.5公里,宽度在3到12米之间,另一条长2.5公里,宽度在3到9米之间。野麻石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和雨蚀等地质过程的作用,这里形成了以黄色砂岩为主的各种形态各异的天峻石林地貌奇观。在悬崖上,你可以看到粗细不一的沉积层,整个山体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包括平顶山、陡峭山体、缓坡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它们形态各异,形成了极具观赏价值的风蚀和雨蚀地貌。不同形态和尺寸的陡崖和侧坡相结合,形成了各种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如堡垒状、墙状、柱状等。这些岩层厚达300到500米,经过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还有各种各样的奇石、石桥、石洞,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色。这里拥有常见丹霞地貌的壮观和险峻,同时还以丰富多彩的色彩而著称。在阳光的照耀下(无需雨水滋润),你可以看到红色、黄色、灰白等各种色彩。景区内的陡崖挺拔,景象壮观,石柱和石笋多数高达80至100米,最高可达200多米。
对外交流
2014年8月,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中医药合作代表团赴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波兰3国访问,就加强甘肃省和3国中医药领域、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进行磋商,并取得多项合作成果。
2018年8月27日至31日,罗马尼亚科瓦斯拉县议会副主席格鲁曼·罗伯特率议会代表团访问白银市。代表团考察了白银市平川区陶瓷小镇等地,代表团一行主要就两市加大旅游合作、建立中医基地、建立友好城市等事项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2018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白银市平川区陶瓷产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陶瓷企业代表组成“白银市陶瓷产业推介团”,赴俄罗斯阿塞拜疆两个国家进行出访交流,拜会相关政府及经贸组织负责人,召开宣传推介及商贸洽谈会,走访陶瓷企业,考察陶瓷市场,宣传推介白银陶瓷产业,取得了城市间友好交流、企业间有效对接的出访成效。
著名人物
数据来源
重要荣誉
2019年8月25日,平川区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平川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普示范城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
2020年9月,平川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普示范城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
2020年,平川区被评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12月23日,平川区荣获第四届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区。
2021年2月25日,中共平川区黄峤镇委员会、靖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Baiyin city.中国日报网.2023-08-28
魅力平川.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8
自然地理.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8
工业和信息化局.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8
行政区划与人口.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8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8-28
平川区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8
平川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8
白银市平川区民政局信息公开指南.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8-28
平川区政府.地图.2023-08-28
经济发展.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主要职责.平川区政府.2023-09-27
红会铁路线.建筑网.2023-09-27
中国铁路地图.中国铁路地图.2023-09-27
中国铁路地图.中国铁路地图.2023-09-27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8-28
历史沿革.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9-14
白银市平川区区情简介.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403 Forbidden.国家能源局.2023-09-03
平川区国家储备林建设情况.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9-03
平川区召开抗旱减灾工作会议.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9-14
平川区积极开展防冻保粮行动​.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9-14
高启福.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来进明.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王存义.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彭晨嘉.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10-11
中国语言文字概况(2021年版).教育部网站.2023-09-15
..2023-09-27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9-03
白银市平川区志.万方.2023-09-26
..2023-09-27
2023年上半年平川区经济运行简析.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白银市平川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9-15
日臻完善的卫生健康事业.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大众参与的体育事业.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平川区规划纲要.平川区人民政府.2023-08-29
厅党组第二巡察组巡察省白银公路发展中心巡察公告.甘肃省白银公路事业发展中心.2023-09-28
明日正式通车!.澎湃新闻.2024-07-15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文物局.2023-09-01
..2023-08-31
平川野麻丹霞的传奇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A级旅游景区名录查询.甘肃政务服务网.2023-09-03
我省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甘肃省人民政府.2023-09-28
罗马尼亚科瓦斯那县议会代表团访问白银市.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9-26
白银市不断推动陶瓷产业走出去步伐.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9-26
..2023-09-28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隋唐至宋元
明清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林草资源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语言
宗教信仰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开发区
重要企业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华能靖远热电有限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市平川区供电公司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事业
文化事业
科技事业
体育事业
人居环境
社会保障
交通
综述
公路
铁路
人文/文化
综述
文物古迹
柳州城遗址
王进宝将军墓
龙凤山
屈吴山森林公园
小川磁窑沟遗址
福寿山摩崖石刻
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臊子面
糁饭
搅团
羊羔肉
灰豆饭
习俗
艺术
建筑
手工艺
文学
音乐
影视
美术
风景名胜
综述
重要景点
北武当
红山寺
中国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
恒山公园
陶瓷小镇
野麻丹霞石林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