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wutai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截至2022年,该县境域面积为28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1万人。下辖6镇、8乡、1个
驼梁景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居民办事处、249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五台县向前街政府大院 。
五台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春季干旱而多风,夏季温和而湿润,秋季凉爽而多雨。年平均气温7.1°C,年平均降水量528.5毫米。境内共有5条较大河流贯流全县,山涧沟岔的244处小泉小溪大都汇入5条河中。五台县在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西周时将冀北划为并州,五台为并州北地。韩赵、魏三分晋地,五台归赵。
秦国统一后,五台县设立太原郡。
晋朝时属新兴郡,未置县。公元1216年(金贞四年)升为台州。元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明属太原府,清不归太原府管辖。1914年(民国三年),五台属雁门道。1949年,五台县属忻县专署。1959年忻县、雁北二专署合并,属晋北专署。1961年复归忻县专署,1985年后隶属
忻州市。
五台县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以镁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优势产业为主导。五台县的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截至2022年,五台县地区生产总值6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亿元,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3%;第二产业增加值18.2亿元,下降1.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7.1%;第三产业增加值40.76亿元,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778元,全县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7924元。
五台县境内有文保单位达112处,从
西周公国、春秋战国时期到两汉隋唐、宋元明清全县都有分布。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还有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五台山佛乐、唢呐艺术五台八大套2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台赛戏、东岗老龙、温氏空心澄泥砚、五台传统彩塑、五台山骡马大会5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此外,有
新石器时代为主的古遗址20处,
春秋时期至
清代的大型古墓7处。五台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该县以以佛教文化、红色景点、自然风光、工业景观四大板块为主的旅游新格局。
名称由来
明代《清凉山志》中有载:“五峰耸出,顶无树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历史沿革
先秦
五台县在
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李家庄南禅寺附近,曾发现灰层多处,并采集到磨尖的石斧、石刀、石杵、石簇,以及陶鼎、灰陶鬲足等,说明生活在五台地区的人类已懂得磨制石器,捕获野禽以充食物。五台古为戎狄所居。
西周时将冀北划为并州,五台为并州北地,一度为北狄所居。公元前541年(
鲁昭公元年)晋荀吴败狄于大卤(太原),渐拓而北,地归于晋。韩赵、魏三分晋地,五台归赵。唐、
五代十国,五台县属代州。宋隶代州。金属河东北路代州。
秦汉至南北朝
秦国统一后,五台县设立太原郡。汉因秦制、属太原郡。三国时属魏国,隶太原郡,为匈奴北部帅所居。
晋朝时属新兴郡,未置县。四八六年(
北魏太和十年)复置县,改名“驴夷”,属肆州
永安郡。
北齐改属雁门郡。
北周因之。
隋唐至宋元
唐、五代十国,五台县属代州。宋灭
北汉,地乃归宋,隶代州。金属河东北路代州,公元1216年(金贞祐四年)升为台州。元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
明清
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仍复为五台县,属
太原府。公元1376年(
洪武九年)改属代州,仍辖于太原府。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代州升为直隶州,于是五台不归太原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1914年(民国三年),五台属雁门道。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一行政督察公署,旋改称晋东北政治主任公署。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五台县属二专署领导。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改属晋冀二专区。1948年又改属晋中区一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五台县属忻县专署。1959年忻县、雁北二专署合并,属晋北专署。1961年复归忻县专署,1985年后隶属
忻州市。
地理
位置境域
五台县位于
山西省东北部,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2°57'41"--113°50'56",北纬38°28'--39°4'45"。县界北起峨岭,与
繁峙县、
代县为邻;南至牛道岭,与
盂县为界;东邻长城岭,与
河北省省的
阜平县、
平山县毗连;西至
济胜桥,与
定襄县、
原平市接壤。全县南北长五十公里,东西宽七十公里,略呈长方形。全县总面积为2865平方公里。县城距忻州65公里,距
太原市135公里,距北京530公里。
气候
五台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从624米向3058米呈梯级过渡,形成了梯次分明的气候特征。该县冬季漫长而严寒,春季干旱而多风,夏季温和而湿润,秋季凉爽而多雨。年平均气温7.1°C,最冷月平均气温-12.8°C,最热月平均气温22.7°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5°C,极端最低气温-32°C;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528.5毫米,其中6-9月降水量383.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6%;年平均相对湿度59%;年平均无霜期155天;全年
日照市总时数2601.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61%;年平均蒸发量1457.6毫米;年
雷暴日数42.1天。
地质
五台县的地质构造历史悠久。在前震旦纪,该地区经历了一次被称为五台运动的重要事件。随着五台运动的发生,
五台山地区发生了隆起和拗陷,伴随着碎性
岩浆活动,形成了厚度达3000米到6000米的
沉积物。太古界时,五台县的五台群
地层是最古老的,主要由变质程度极深的各种正副
片麻岩和结晶片麻岩组成。元古界时期,五台山地区出露了下元古界的沱群地层,厚度为2070米到2900米。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迭系;中生界涵盖了三迭系和侏罗系;而新生界的第三系和第五系在五台山区也呈零星分布。五台县的地质构造主要特点是经历了漫长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裂,导致古老岩层发生强烈变质。全县可以划分为太古代五台群片麻岩系、元古代滹沱群变质碳酸
碎屑岩系、元古代和
古生代的碳酸岩系、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碎岩岩系以及
新生代的松散沉积岩系。
地形地貌
五台县位于
山西省中北部,东与
河北省以
太行山山脊为界。县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
五台山位于县境东北,其中
北台顶最高,海拔3058米,为山西省最高峰。县境大部分为石山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丘陵次之,分布于中部。盆地的海拔在700~1200米,这些地区土地平坦,人口密集,为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豆村盆地、
茹村盆地、
沟南盆地和
东冶盆地。河谷沟川为水蚀冲刷的地貌类型,包括五台县清水河、滤泗河、泗阳河两岸丘陵区和
繁峙县、代县
滹沱河南岸
平川区,原平县东社平川区。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梯田层层,为黄土丘陵区。
水文水利
水文
五台县共有5条较大河流贯流全县,山涧沟岔的244处小泉小溪大都汇入5条河中。
河流
滹沱河为县境内流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繁峙县,由县境西南瑶池入境,在神西边家庄出境,最终汇入
海河,注入
渤海。境内流域全长15公里。境内所有地表水,最终都汇入该河,流速每秒1米,汛期流速4-6米/秒,年总流量86400万立方米。沿河设有高灌设施,建有水电站2座。
清水河为县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发源于
五台山的紫霞谷及东台沟,于坪上村汇入滹沱河。沿路有23条支流及汇水沟谷与其汇集,流速每秒1.2米,汛期平均流速2.5米/秒,年径流量25500万立方米。河上曾建有河口水电站,可供照明,机灌和粮食加工。
滤泗河亦名护城河,发源于杨岭南的岭底村,于环椿坪汇入清水河,全长30公里,流速每秒0.3米,总径流量2100万立方米。
泗阳河,发源于小柏村,至河口村与清水河汇合,全长20公里,沿河有7条小溪和节令河与其汇合,流速每秒0.4米,汛期1.1米/秒,年总流量5627万立方米,部分地段为枯水河川。
小银河,发源于殿头村,至槐荫村南与滹沱河汇合,全长30公里,流速每秒0.3米,年总流量1774立方米。
水利
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五台县
建安镇西河村
滹沱河畔。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安装有4台30万千瓦竖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额定水头640米,最高扬程704米,是目前国内已投产水头最高的
抽水蓄能电站,年发电量18.05亿KW·H,年抽水用电量24.07亿KW·H,主要建筑有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和地下厂房。上水库位于
白家庄镇龙池村,水库正常蓄水位1492.5米,死水位1467米,总库容485.1万立方米,死库容61.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424.1万立方米。下水库位于
神西乡西河村,水库正常蓄水位838米,死水位798米,总库容494.2万立方米,死库容72.7万立方米,调节库容421.5万立方米。该
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内最高、世界第二(第一是日本葛野川电站,水头高700米)。
土壤
五台县的土壤划分为六大土类、十八个亚类、七十二个土属以及九十五个土种。
山地草甸土分布在台山、金岗库,铜饯沟,灵境、刘定寺、铺上等乡镇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平台
缓坡处。为夏季天然牧场,可繁殖。
山地草原分布在台怀、金岗库、灵境、柳院、铺上等乡镇,海拔范围从1800米至2500米的山坡上,适宜进行造林和放牧。其特征表现为生草过程减弱、腐殖层变薄、滞水性能降低,土体呈中性反映。根据成土过程,可将其划分为山地草原土和山地草甸草原土两个亚类,包括十个土属和十个土种。
该土壤分布于台怀、金岗库、石咀、门限石、湾子、灵境、刘定寺等乡镇,海拔范围从1800米至2400米的次生林区。
主要分布在二级阶地以上的丘陵区和1900米以下的低山区,是该县面积最大的农耕地土壤。
主要分布在滹沱河、小银河、滤泗河、泗阳河沿岸的一级阶地上,同时在茹村盆地边缘地带也有零星分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五台县山地329万亩,占总面积的77.3%,盆地54万亩,占12.7%,丘陵42.6万亩,占10%。耕地51万亩(其中已退耕还林5.3万亩),基本农田30万亩,水地9万亩,保浇7万亩,宜林面积160万亩,宜牧面积190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五台县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但储量少。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30余种,矿点100多个,主要有煤、铁、铜、、硫、磷、
白云石、石英石、
水晶、黄铁、云母、
铝矾土、砂石、
大理石、
花岗石等。煤炭储量为9962万吨;铝钒土储量为2500万吨,尤其是大理石,储量大,种类多,矿质坚硬,色彩艳丽。白云矿,位于东冶镇的槐荫村,储量6800万吨。铝钒土,总储量2500万吨,主要有两处,
茹村乡的石沟储量235万吨,
白家庄镇的窑头储量42万吨。
铁矿在全县分布较广,东冶镇北大兴铁矿储量175万吨,
豆村镇铺上铁矿储量3981万吨。
水资源
截至2022年,全县4座水库(中型1座,小型3座),总库容2446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2957.3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510万立方米(城镇215万立方米,乡村295万立方米),农业用水1571.4万立方米,林牧
渔业用水162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76万立方米,
建筑业用水8.1万立方米,服务业用水55.8万立方米,生态用水474万立方米。
滹沱河五台段共监测1个断面,达到Ⅲ类以上(包括Ⅰ、Ⅱ、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00%。
森林资源
五台县内森林资源丰富,共有99科、351属、595种植物,有林地104.3万亩,疏林地19.3万亩,特灌林0.09万亩,经济林4.4万亩,苗圃地0.1万亩,灌木林地80.5万亩,其它无立木地1.1万亩,其它宜林地0.0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9万亩,宜林地43.3万亩,植物群落因海拔变化呈一定规律性,即亚高山分布着耐寒矮小的高山草甸灌木,中山、低中山分布着高大的针阔叶树种及伴生灌木。木质植物资源共42科,79属,131种,其中乔木60种,灌木71种。主要树种有
柏树、柳树、榆树、槐树、
东樊各庄香椿、
松树、
杨属、
云杉等。经济林以木本粮油为主,有核桃、
花椒、柿子、梨、
苹果、杏、枣、葡萄、
黑枣、
文冠果等十余种。
生物资源
五台县的生物资源有
马勃、
蕨苗、台蘑等。这些是五台县的主要土特产品。药材分布较广,种类很多,共有310种。其中耿镇灵境的
党参、黄芪、甘草、猪苓、伏苓等,
驼梁景区
金莲花很有名。野生牧草有73种,牧坡115块,年产草量可达20亿斤。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五台县的动物资源丰富。鸟类共计一百四十二种,涵盖十六目和三十六科。其中,有九种鸟类在本省属罕见,包括黄斑苇鸡、
栗苇鳽鸡、
红胸田鸡、
风头麦鸡、
赭红尾鸲、白项溪鸲、
黑眉苇莺、棕肩尾莺以及
黑尾蜡嘴雀等。兽类有四十一种,属六目、十九科。分布在五台地区的兽类包括:普通刺猬、
麝鼹、大水、小麝嗣、
普通蝙蝠、
普通长耳蝠、狼、
赤狐、
黄喉貂、
石貂、
黄鼬、
小艾鼬、
香鼬、
猪獾、
狗獾、
白面狸、
豹猫、
华北豹、野猪、狍、
长尾斑羚、草兔、
藏鼠兔、
达乌尔鼠兔、
岩松鼠、
隐纹花松鼠、黄鼠、
小鼯鼠、
复齿鼯鼠、大仓鼠、
长尾仓鼠、
子午沙鼠、中华鼢鼠、棕背鼠、
大林姬鼠、
黑线姬鼠、褐家鼠、
社鼠、小家鼠等。此外,还有
两栖动物如青蛙、
蟾蜍、鳖等,以及
爬行纲包括蜥蜴、
乌梢蛇、
白蛇、
水游蛇等。水域中的鱼类有
泥鳅、
青鱼、
草鱼、鲢鱼、鱼等。在无脊椎动物门中,还包括蚯蚓、虾、蚌、
蜗牛、水蛭等。
植物
五台县的植物种类繁多,共有99科,351属,595种。其中,草本植物482种,占总数的81.3%;乔灌木113种,占总数的18.7%。主要树种有
华北落叶松、
云杉、
油松和白(红)桦、
山杨等。华北落叶松和云衫林集中分布于
五台山北坡东段
繁峙县南山一带,林相整齐,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此外,
臭冷杉、
椴树、
柞树、
千金榆、鹅耳栎等树种亦有分布。臭冷杉属我国分布最南端的珍稀树种。稀有的
兰科有
大花杓兰、
鸟巢兰属、
手参、珍稀的裸子植物有臭冷杉;珍稀观赏植物有
迎红杜鹃;国家级保护植物有刺五加、
野大豆、
内蒙黄芪、黄芪等。
大型真菌有71种,其中五台山独有的有染红环柄菌、黄小皮伞、黑蛋巢菌、
五台杯伞等。
自然灾害
干旱
干旱是五台县主要的灾害性气候。根据历年降水量全县干旱分区为:西南部干旱区,包括东冶、阳白、建安、神西;南部半干旱区,红表、团城、城关、沟南、刘家庄、茹村、陈家庄、东峪口、天和、高洪口及蒋坞、大石、豆村、耿镇一部分;中部正常区,包括铺上、柳院、灵境、刘定寺、屋腔、门限石、石咀、金岗库、湾子等。
霜冻
霜冻也是对本县农作物危害较重的灾害性气候。据《五台新志》载:明代
洪武初年,值秋霜杀,为害甚剧。
冰雹
冰雹亦是本县灾害性气候,且范围广泛,发生机遇较多。本县冰雹时有发生,每年出现次数不等,可造成局部地区的严重灾害。
干热风和磨谷风
干热风是风速大于或等于4m/s,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气温高于
摄氏度28℃。本县干热风出现主要在中南部地区,时间为6月上旬,约3年一遇,危害可致植物青枯病。磨谷风是秋天发生的7—8级的大风,本县中部偏北地区,每年9月份有1天磨谷风日,造成较大损失者3年一遇。
暴雨
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50mm称为暴雨。本县阳白、东冶、建安、神西等地,5年两遇,中部广大地区3年两遇,东北部山区1年一遇,北部高山区1年两遇。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五台县是
忻州市第三大县。下辖6镇、8乡、1个驼梁景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居民办事处、249个行政村。
政治
人口
截至2022年末,五台县常住人口21.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4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3.95%,比上年末提高0.85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249人,出生率为5.9‰;死亡人口2235人,死亡率为10.56‰;自然增长率为-4.66‰。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其中男性人口为111310人,占51.49%;女性人口为104868人,占48.51%,总人口性别比为106.14。全县共有家庭户89660户,集体1593户,家庭户人口为209809人,集体户人口为6369人。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2373 人,占14.98%;15-59岁人口为122974人,占56.89%;60岁及以上人口为 60831人,占28.1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3043人,占19.91%。
民族
五台县有汉族、蒙古族、满族、
苗族、壮族、白族、黎族、维吾尔族、羌族、土家族、藏族、回族等民族。。
语言
五台方言属于晋语的
五台片。其中的五台片包括
山西省北部、
陕西省北部、
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共三十个市县旗,五台县就是其中之一。五台方言内部存在区域分歧和地点分歧,以黄土坡为界限分为上五台话和下五台话;同时因受到毗邻方言的影响,存在着建安话、东冶话、白家庄话和
台怀镇话等差别。
宗教信仰
五台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境内
五台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组织机构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庙为单位,寺庙分
青庙、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
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故称“青衣僧"。男姓僧侣称“沙弥"、“比丘”、“沙门"、“和尚”,女姓僧侣称“沙弥尼”、“尼姑”,“
比丘尼"、“尼’’。青庙僧侣遵守汉地佛教清规戒律、学习汉文佛教经典,饮食完全清素。黄庙亦称喇嘛庙,僧入穿红、黄色僧衣,故称黄衣僧,亦称喇嘛。明永乐年间,黄教祖师
宗喀巴的弟子降全曲尔计受诏入京后,来
五台山弘扬黄教佛法,故有青庙改为黄庙。
社会组织
五台山佛教会
五台山佛教会成立于1920年至1930年间,隶属于中国佛教会。
僧众救国同盟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五台山僧众组织了“僧众救国同盟会",在佛教界宣传抗日救国,认购救国公债。
青黄庙复兴委员会
青黄庙复兴委员会于1942年在塔院寺成立了复兴委员会。
金光明法会
1939年,担任过
福建省省长的
胡子笏来五台山,以居士身份在
显通寺开办“汉藏佛学院",吸收二十二名僧人为学员。不久,演变为金光明法会。
五台山佛教协会
五台山佛教协会成立于1957年12月,首任会长为能海法师,副会长为深德、灵众,章木样,理事有葛博师、罗增尼玛、轩智,隶属于
山西省省佛教协会,是五台山僧尼佛学研究、佛事活动的组织机构。一九七九年后,由章木样和常务理事请佛,秘书慈贵主持工作。
经济
综述
五台县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以镁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优势产业为主导。五台县的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截至2022年,五台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亿元,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3%;第二产业增加值18.2亿元,下降1.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7.1%;第三产业增加值40.76亿元,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778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725美元。全年全县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7924元,比上年增长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77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4元,增长6.8%。
第一产业
五台县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作物品种现约有49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大豆、
莜麦、
阳芋、稻子等;主要经济作物有
油料、
亚麻、蔬菜等。截至2022年,全年该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7997.6公顷,比上年增加102.4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5351公顷,增加71.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7公顷,增加9.8公顷;中草药材收获面积1728.2公顷,减少462.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38.3公顷,增加484.1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7486.5公顷,增加423.4公顷。果园面积437.9公顷,增加115.2公顷。全年全县粮食产量11.97万吨,比上年增加1020.8吨,增长0.8%。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173公顷。猪牛羊禽肉产量7902.3吨,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4968.4吨,增长2.7%;牛肉产量1562.6 吨,增长 0.4 %;羊肉产量1066.1吨,增长4.9 %;禽肉产量 305.2 吨,增长-21.2%。禽蛋产量 6127 吨,增长39.6%。水产品产量12吨,与去年持平。年末生猪存栏 36257 头,增长0.6 %;生猪出栏 64941头,增长5%。
第二产业
五台县的第二产业以镁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优势产业为主导。依托
云海镁业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打造“3125”发展战略,完成总投资32.38亿元、年产10万吨的高性能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完善一条
矿石开采、
冶炼、压铸、
镁加工、回收利用的全镁产业链条。支持五台山
沙棘厂、五台山酿酒厂、五台山豆瓣酱厂、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高洪口乡金丝面
加工厂、东冶爱青小杂粮加工合作社等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打造食品、饮品、酿品、果品等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
东方希望集团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打造饲料供应、生猪养殖、屠宰分割、肉品加工、粪污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持续奖补中药材种植,重点支持百草绿源等中药材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发展药茶产业。
截至2022年,全年五台县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5.4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7.2%,制造业增长3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5.6%;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13.9%,非煤工业下降9.8%。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分门类看,采矿业18.23亿元,下降1%;制造业22亿元,与上年增长3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46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8亿元,增长33.3%。
第三产业
五台县的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发展东部文旅康养区,拓展文旅康养集聚区。以靠近
五台山的灵境、门限石、
驼梁等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康养小镇、星级酒店、民宿休闲等旅游服务业。
截至2022年,五台县服务业增加值40.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2亿元,下降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亿元,下降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亿元,下降1.4%;
金融业增加值11.09亿元,增长7.1%;房地产业增加值2.82亿元,下降1.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5.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6.7%。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1亿元,比上年下降2.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25亿元,下降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16亿元,下降4.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0亿元,下降3%;餐饮收入3.41亿元,下降0.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3%。
经济功能区
五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特色食品产业园位于东雷片区,是示范区按照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思路,推动食品产业由“分散无序”向“集中有序”布局的重要阵地之一,初步形成了以糕点加工、豆制品加工、
醋的运用加工、植物蛋白饮品和休闲
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业态。截至2023年,入园企业5家。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五台县共有幼儿园12所,小学17所,教学点54个,普通初中12所,
普通高中3所,
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县学前毛入园率98%,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6%。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五台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626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622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542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612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613人增加为10938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869人增加为1278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7377人减少为4418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755人减少为25986 人。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1年。 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05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了 4795人,文盲率由2.80%降低为1.41%,减少1.39个百分点。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
村卫生室)316个,床位891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99人,其中: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95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31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五台县文化旅游产业服务中心设立1个,文化站共计14个(其中包括乡镇文化站14个),乡村文化活动场所达24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有4个,而
公共图书馆的总藏书量为7.08万册。影剧院设有2个。此外,全县拥有1座广播电视台,中短波转播发射台为0座,调频转播发射台设有1座,其中一座为一百瓦以上电视转播发射台(与调频转播发射台共建)。拥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0.7万户。
该县有一个博物馆为五台县博物馆。该馆于1955年成立,负责整理陈列境内陶、木、金、石等文物。1960年,文化馆、博物馆合称文化馆,仍兼管文物方面的业务工作。1983年,恢复博物馆建制。1989年,根据工作需要,在不增设编制人员的情况下,设立五台县文物管理所,负责全县(不含五台山风景区)地上地下的文物安全保护、文物收藏展示等工作。2019年五台县文物管理所更名为五台县文物保护所。截至2019年,馆内拥有馆藏文物735件,其中一级品5件,二级品8件,三级品79件,一般文物643件。藏品种类有古化石、名人字画、陶瓷器、金属器具、针织品等。
体育
截至2022年末,五台县有体育场地面积46.29万平方米;体育场地1170个,全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8.43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9项。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01万人,其中企业部分为18,103人(包括退休人员7,313人),机关事业部分为12,038人(包括退休人员4,908人)。相较上一年,参保人数增加了1,001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43万人,较去年减少了3,58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39万人,减少了1,75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1.88万人,参保率为96.72%。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54万人,增加了912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41万人,增加了2,87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04万人,增加了749人。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达到5,661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总额为3006.41万元(其中五台山城市低保金支出53.48万元)。年末,全县农村五保供养人数为3,033人。
全县设有两所养老服务机构(敬老院),共提供130支床位;此外,还有54所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每所中心拥有10支床位。全县累计拥有680支养老床位,其中收养五保户的人数为70人。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评价,五台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7天。全年PM2.5平均浓度31μg/
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6%。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340天左右,被称为“天然氧吧”,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茅。
交通
综述
五台县是京津冀雄入晋的主要通道,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阵地。4个小时内可达北京、
天津市、
雄安新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400公里范围内。境内“铁、公、机、港”样样俱全,
朔黄铁路、
沧榆高速、
天黎高速通贯全境,繁五高速正在规划建设,
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即将开工,境内设有
五台山、五台2个站口,2小时内可直达京津冀雄。
忻州五台山机场毗邻五台,可通航各大城市。
公路
截至2021年,五台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1383公里,其中国道(含
忻阜高速公路81公里)271公里,
省道19(五盂高速)公里,县道182公里,乡道443公里,村道468公里。
铁路
五台县有朔黄铁路穿越县境。台忻旅游线、石凉线、原阜线、阳石线、豆繁线等五条省道纵贯东西,形成以省道为主框架的公路网络体系。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高达95%以上。2022年7月17日,
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至五台县陆港专用线正式开通,该线路使五台至
黄骅港运距仅460公里,成为中西部地区货物运输通向出海口最短的陆路运输通道。
航空
忻州五台山机场位于定襄县
宏道镇,是国内
支线机场,由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设计。五台山机场距离五台山核心景区71 公里,与
太原市到
大同市的高速公路相衔接,与直通
河北省、
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的高速公路相连接。机场按照4C 标准建设,跑道长2600米、宽45米,建设一座面积为1.3万余平方米的航站楼、5 个机位的站坪以及3000 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等设施。2015年12月25日正式通航。
航运
2020年4月24日,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与
渤海新区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订陆港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打通五台县海陆物流通道,开发建设五台陆港项目。项目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
东冶镇,预计总投资21亿元,占地2000亩。项目分2期实施,一期工程占地300亩,总投资5亿元,打造
铁路专用线1条,站内3线2台,并建设货场及仓储等配套设施;二期工程占地1700亩,总投资16亿元,建设大型商贸集聚区5个,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相关设施,货物年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
公共交通
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忻州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五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承担五台公交运营任务,截至2023年1月,运营线路有三条,试运营期间首班车发车时间早上7:00,末班车发车时间晚上7:00,每班车发车间隔时间为30分钟,本次投放9台46座新能源公交车,每条线路投放3台。采取单线循环方式运行。其中,1号线:沟南乡政府—东雷。2号线:松台村—五台中学。3号线:汽车站环城—汽车站。
文化
概述
五台县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有文保单位达112处,从
西周公国、春秋战国时期到两汉隋唐、宋元明清全县都有分布。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还有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五台山佛乐、
唢呐艺术五台八大套2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台赛戏、东岗老龙、温氏空心澄泥砚、五台传统彩塑、五台山
骡马大会5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此外,有
新石器时代为主的
古遗址20处,
春秋时期至
清代的大型古墓7处。
饮食
五台县以盛产山药蛋而闻名,这种食材不仅可作为主食,还可用于多种烹方式,包括蒸、煮、馏、焖、炸、烤、炒等,制作出各种花样繁多的美食。在一日三餐中,山药蛋常常成为食物的常客,因此有“五台妇女离开山药蛋不会做饭”的说法。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饮食略有变化。人们通常会食用白面、
油糕、
豆面、
莜面和莽面等食品。白面一般用来擀
面条、蒸饱子、煎
烙饼,还可以用来包饺子。而
荞麦面则常用来抿圪料,或者压制成
速冻春卷。
豆腐丸子
五台县的豆腐丸子将豆腐块打碎,加入花椒粉、盐等调味品,搅拌均匀,手动搓成圆形丸状(取团圆美满之意),上锅蒸3分钟。
摊饭
摊饭是用硬黄米磨成的面粉制成的。配料有
黄米面、
玉米面、白面,将三种面按比例放入盆中,边搅边撒,投入开水搅成糊状,盖好后发酵。期间准备油置炭火上加热,有的以小勺慢慢倒入火炉的油鏊中,有的舀一勺面糊往“凹子”上一淋。摊饭
养胃活血,降低胆固醇,营养价值丰富。
习俗
喜庆习俗
满月时,新娘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位宝宝,随后举行了庆祝活动,通常被称为“过满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朋好友会为新生儿裁剪花布,缝制小袄,并送上
豆面作为对产妇的祝福。主家则准备丰盛的宴席,款待亲朋好友。新娘的母家通常会蒸制大馍馍,并带着花布前来探望女儿和外甥。对于一些家境较为困难的人来说,可能会选择避开满月,而选择在二十岁或四十岁时进行较为简单的庆祝。
生日是另一个重要的庆祝时刻,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会过生日。在过去,小孩过生日时需要经过“过关锁”的仪式,以祈求长寿。而如今,庆祝生日更多地是为了享受生活的喜悦。
寿辰祝福也是一项传统习俗,富裕家庭注重祝寿,五十岁称为大寿,六十岁为耆寿,七十岁为稀寿,八十岁为寿,九十岁为寿。在祝寿时,通常需要设宴款待宾客,亲朋好友也会献上寿礼以示敬意。
盖房上梁时需要邀请众人助阵,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通常会举办丰盛的宴席,俗称为“上梁馍馍按栈糕”。
赶会习俗
五台县各地都有丰富的赶会传统,多数起源于百姓对神灵的敬畏,以期祈求风调雨顺。在赶会的时节,各村镇都会搭起戏台,邀请戏班表演,持续数天。亲朋好友也会相约前来共襄盛举。赶会期间,每家每户都需要准备豆腐、唐河凉粉,甚至可能杀猪宰羊,以热情招待亲朋好友。这种热情款待是赶会活动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们对待客的敬意。
艺术
经典著译
五台山自古以来就是历代高僧的聚集地,众多僧侣在此进行著述。在
北魏时期,唐鸾主要著作包括《净土往生论注》二卷,《无量寿经论注》二卷,《净土论注劝化讲解》二卷,《
略论安乐净土义》二卷,《
赞阿弥陀佛偈》等。
唐朝的
澄观法师创作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而慧祥则著有《古清凉传》二卷。唐代的志远则编写了《法华疏》和《止观释义》。宋代的名僧清了创作了《显密图通成佛心要集》二卷,而释延一则为《广清凉传》三卷的作者。至于元代,
真觉大师留下了《惠灯集》十卷。明末的德清是四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观愣伽经记》八卷,《华严经纲要》八十卷,《金刚经决凝》一卷。在明代,释编《
清凉山志》八卷,而寂光著有《上坛正范》。
清代时,阿五老藏重编了《清凉山新传》。在民国时期,能海法师进行了佛教经典的翻译,包括《大时伦上师相应》,《毗卢仪规》,《大威德生图次第秘伽陀》,《三尊胜赞供善饮食观行仪规》,《水陆供施食仪》,《清静法身天香供养法》,《佛塔建修供养义利分别集经》等。
诗歌创作
五台山僧人除了深研佛学外,亦常赋诗作文,亦抒其怀。诗歌创作以明代最为丰富,首推作者真可、德清、镇澄等人。
刻板印刷
五台山的刻版印刷起于明代。
显通寺文物存列室,有一木刻印版,为《五台山全景》,由
清代格隆龙柱喇嘛所刻,上有奇峰、古柏,及金刚舞道场情景。
庙堂音乐
庙堂音乐由
印度梵乐佛传入中国后,吸收中国唐宋曲牌、元代散曲及各类戏曲、民歌,演变融合而成。抗日战争前,五台山十大
青庙,十大黄庙,大都有寺庙乐队,演奏人员皆为僧人。
文物古迹
经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2018年不可移动文物核查认定,五台县有不可移动文物资源367处(不含五台山风景区内的文物)。
五台县境内文保单位达112处,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到两汉隋唐、宋元明清全县都有分布。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佛光寺、南禅寺、广济寺、
延庆寺、
尊胜寺、徐帅故居、白求恩模范病室、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徐氏宗祠、槐荫两级小学、16个烽火台等。在中国,现存仅有的3座
唐朝木构建筑都在山西,而其中最早的和最大的2座又都在五台,那就是南禅寺和佛光寺。重建于公元875年的佛光寺东大殿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单体建筑,是现存已知的唐代木构殿堂的范例。
五台山的寺院各有千秋,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有大大小小的寺院62处,其中佛光寺、南禅寺、广济寺、
延庆寺、尊胜寺等5个国宝级寺庙。有
新石器时代为主的古遗址20处,
春秋时期至
清代的大型古墓7处。如:古城村墓葬、红表乡南头村有董永坟、豆村镇法华寺之西坡和尚墓、
阳白乡善文村西南土岗杨糙墓系
金代墓葬、
沟南乡上西村紫罗山下张大节墓和张岩叟墓、城关镇南关齐麟墓和红表乡南头村西北清代王瀛宇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台山佛乐、
唢呐艺术五台八大套2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台赛戏、东岗老龙、温氏空心澄泥砚、五台传统彩塑、五台山骡马大会5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五台山佛乐
五台山佛乐是指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山西省省内佛教胜地五台山寺庙中长期流传的传统佛教音乐,五台山佛乐兼有汉传佛教(称“
青庙”)和
藏传佛教(称“黄庙”)佛教音乐。佛教音乐与五台山佛教相伴,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佛教音乐分为
声乐和
器乐两个部分,前者为在法事中对各种经文的演唱,主要分和念、令调、吟诵、直数四种形式;后者是为经文诵咏的部分曲调的伴奏或单独器乐演奏。其中,常见曲目有《楞严经》《大悲咒》《十小咒》等。
五台山唢呐艺术
《五台八大套》是五台县的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器乐套曲。《五台八大套》源于唐宋古典音乐,吸纳了佛教音乐、宫廷音乐、戏剧音乐、
民俗音乐,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器乐套曲,也是与西安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并称的
中原地区古老乐种。《五台八大套》由《青天歌套》《傍妆台套》《推碌套》《十二层楼套》《大骂渔郎套》《箴言套》《鹅郎套》《劝进杯套》八个套曲组成,共86个曲牌,除去重复部分,基本曲牌57个。主要流传于山西五台、定襄、
忻府区、
原平市等地以及国内和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
特色产品
五台山砚
五台山砚简称“台砚”,因取石料于文山,亦名文山石砚。五台山砚石料分黑、绿、红、紫四种。黑如漆、绿如叶、红如丹、紫如肝,颜色纯净美观。石砚生产始于明代,有段砚、凤砚、砚之别。
台蘑酱
台蘑酱以五台山野生台蘑为原料,经过清洗、浸泡、沥干、切丁、漂烫,按照科学比例混配其他原辅料,再经过炒制、装罐、杀菌、冷却而成。台蘑酱品种有香辣台蘑酱、原味台蘑酱等,有驱寒暖胃、提神健体等功效,拌米拌面拌馒头均为上乘。 台蘑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舒筋、活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智商,唐宋时就被选做宫廷菜,是山西传统的著名特产。
五台县沙棘
五台县沙棘主要生长在
门限石乡、耿镇、
阳白乡、
陈家庄乡等地有许多连片天然沙棘林区,是全国沙棘主产县之一。五台县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优越的经、
纬度位置,孕育了比我国同纬度山地群落更为丰富的沙棘植物资源。
五台万卷酥
五台万卷酥历史悠久。相传,清朝
爱新觉罗·弘历朝山拜佛来到
五台山,寺庙里的僧人曾以万卷酥奉皇帝,乾隆皇帝食后赞不绝口。
风景名胜
概述
五台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该县以以佛教文化、红色景点、自然风光、工业景观四大板块为主的旅游新格局。佛教文化有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南禅寺和
佛光寺被誉为中华瑰宝。五台县是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发祥地,境内由西向东尽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活动的踪迹。东冶镇有北方唯一元帅
徐向前故居,
茹村乡有
八路军东渡黄河后创建的第一个总部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耿镇松岩口村是国际
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战斗过的地方,现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边区银行等十余处红色景点。五台县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县城
唐家湾水库总水域面积1100亩,该水库成为旅游、休闲、垂钓和赏景的乐园;此外,还有驼梁、南梁沟、五龙池等风景区和太子城、龙凤洞等自然景观。
重点景区
五台山
五台山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地处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是自然遗产和
文化遗产合璧的名山胜地。该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
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
繁峙县、
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五台山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活动场所,是记载和传说中的四大菩萨之首的
文殊菩萨道场。自
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开始建庙、弘扬佛法,至今历时近2000年,形成了国内唯一的一处由
青庙(汉传佛教)黄庙(
藏传佛教)并居一山共同讲经说法的道场,被誉为
中国佛教的缩影、著名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仍保存着
北魏、唐、宋、元、明、清等7个朝代的寺庙建筑47处,荟萃了7个朝代的彩塑、5个朝代的壁画。
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五台县城内西门旁,俗称西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寺原是一座很完整的组群建筑,是按我国一般
佛教寺院坐北向南而建。占地面积883平方米,中轴线上有二进院落,三座殿宇。依次为山门、文殊殿、
大雄宝殿。其中以大雄宝殿规模最大,面宽5间。钟、鼓楼建在文殊殿两旁,左右配殿、厢房环抱,共计16问,每边为8间。
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
阳白乡李家庄村西侧土岗上。创建年代不祥。唐建中三年(782年)重建,明、清历代维修。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
观音殿)、大殿,左右配以菩萨殿和十王殿。现存建筑惟大殿为
唐朝原构,其余建筑皆为明清遗构。寺内存唐代
塑像14尊,另有唐代小石塔1座,角石1块。南禅寺下殿是目前国内现存木结构时代最早的一座佛殿。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南禅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位于五台县
东冶镇永安村中。故居坐北向南,一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56平方米。正房两层木楼,面宽三间,硬山顶木结构,左右
耳房2间。东西配房各6间,垂花院门。1991年,修复故居木楼和大门。1995年,建展览室,陈列有徐向前元帅的被服、补丁衣等遗物及其革命一生的历史照片和资料。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五台县茹村乡南茹村南侧。旧址建筑占地1663平方米,分为上下两院。下院的东向西的大门前有垂莲柱和象鼻装饰,设有祠堂和耳房,南北两侧有伙房和储藏室,同时包括机要室和总部政治部办公室。上院是一个坐北向南的四合院,北房为砖混结构,下层有窑洞,上层是房东的居室,南房有总部办公室和朱德夫妇、彭德怀的居室。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于2013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