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小城子一带是包括完颜希尹墓在内的
金朝早期贵族墓地。整个墓地占地13万平方米,绵延近4公里,共分5个墓区。墓前多有石雕的文臣武将、
石虎石羊等,可以看出宋代统治阶级埋葬风习对女真贵族的影响。
扶余国发现的墓葬占地广阔,象生布列,随葬大量铁工具,使我们对金代早期女真贵族的葬制有了具体的了解。墓中出土的镂花金帽顶和磨制精细的金扣
白玉带,代表了金朝初年相当精湛的工艺水平。
大定以后的金代墓葬发现较多,其中圆形或方形单室砖墓,多仿木建筑,彩绘有建筑细部及日用家具,随葬物多为明器,如
宁城县大明城西城外及小榆树林子金墓、
巴林左旗砖室墓等。
黑龙江省绥滨、吉林镇的平民墓葬,用羊距骨、羊肢骨和桦皮箭筒随葬,尚保持着地方民族习俗。
1973年在黑龙江畔发掘绥滨中兴金代墓群时,出土了较多的金银器、玉器、丝织品、铜钱、铁器等,其中精美的丝织品和名窑瓷器(定、耀、磁)可以肯定为中原产品;“飞天玉雕”是受
中原地区佛教艺术影响的作品,特别是墓中出土一枚带有汉字“郎”的私人石印。“郎”是女真人女奚烈氏改的
汉姓,可见女真人改汉姓不只限于进入中原的,就连其故乡黑龙江流域也出现改用汉姓的社会现象。
中原和北方的金墓在不同的地区也各有特点。
北京市、
河北省地区的金墓,
正隆以前者皆为土葬,
大定以后普遍实行火葬,时有精美瓷器出土。河北新城
时立爱父子墓和井陉柿庄6号墓均为
金朝初年
壁画墓,都系多室砖墓,墓室内有仿木建筑结构及彩绘。时立爱墓的主室为八角形,前室两侧附圆形耳室,在形制上与
辽墓有相似之处,河北兴隆萧仲恭墓墓志甚至用契丹文字书写。
山西省地区的金代墓葬注重营造墓室,流行雕砖墓,仿木结构及墓壁装饰基本上与
北宋后期者相同,随葬品较少。
中原和
北方地区的墓葬,最有特色的是一种仿木结构建筑的
砖室墓,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墓室结构在10世纪中叶的
辽朝汉族墓中即已出现,如
北京市发现的
应历八年(958)
赵德钧墓。辽代中、后期和金代墓葬中则更为流行。北宋初年,墓室内的仿木结构还很简单。到北宋中期才达到成熟的程度,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砖室墓。从这以后,墓室平面又从方形或圆形演变为等边多角形,仿木结构则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托替木或“把头绞项造”演变为五铺作重,从版门直窗演变为雕花格子门。一般多为
单室墓,后期较大的墓则分前后两室。
墓室内仿木结构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雕砖为主的仿木结构砖墓,另一种则是以壁画为主的仿木结构
壁画墓。有的墓内同时以壁画和雕砖作装饰,周壁饰以桌椅家具及主仆侍从、戏剧人物等。
河南禹县白沙宋墓,为砖筑画彩仿木结构。墓门正面是仿木建筑门楼,上砌斗栱、檐和瓦脊。墓内各壁亦砌出柱和斗栱,斗栱为单抄单昂重栱五铺作。前室和过道作宝盖式顶藻井,后室作宝盖式截头六瓣攒尖顶,仿木建筑上均绘有彩画。
陇西县南宋建炎二年(1128)李泽夫妇合葬壁画墓,仿木雕绘出柱、础、梁、枋、斗栱、椽、檐、门、窗等,极似一座装饰华丽的木构小院落建筑。
金朝仿木结构
砖室墓一般都在
多边形墓室转角处砌有角柱、枋额和单抄四铺作斗栱,并施以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有的则为复杂的单抄单下昂五铺作计心造斗栱,有的在仿木结构部分施以彩画。墓顶多呈八角叠涩攒尖顶,山西侯马董氏墓则利用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的手法将墓室顶部砌成八角形。
砖壁
浮雕石室墓数量不多,砖室墓较为普遍,并且盛行雕砖。其手法不同于
南北朝的模制,而是以汉画像石式直接雕为浮雕。其内容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墓主人夫妇举行“开芳宴”的场面,有时也有孝子故事图等。在有些
北宋末年墓中,还出现了
杂剧雕砖;墓室的后壁则往往有“妇女启门”雕砖。
金朝雕砖墓雕砖内容基本上与
白沙宋墓相似,采用雕砖和壁画互为补充的手法。
中原地区北宋中期以后形成定制的内容,如墓主人“开芳宴”、“妇人启门”等在金墓中也成为一种定制流传,表现手法更为细腻而逼真,特别是杂剧雕砖和孝子故事雕砖方面,水平大大超过前代。金代中晚期墓葬中砌筑雕砖杂剧舞台内容也已成为一种定制,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雕饰内容繁华丽,作场杂剧角色多立体圆雕或半
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