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糕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广泛分布于
山西省、陕西关中、
河北省、北京和
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它是一种使用油炸的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
白糖。油糕吃起来既甜又软绵,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耐用,不变色不变质,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制作方法是将面粉加开水搅拌均匀,和成面团,分成三小份,锅内煮水,水开后放入面团蒸15分钟,将红糖、白糖、芝麻、花生、核桃等捣碎混合制成馅料,将面团取出,稍微晾凉,抹油揉成小剂子,包入馅料,最后下锅油炸即可。油糕在
陕北地区民歌《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有生动的描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时,
延安市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
油糕:油糕又叫
炸糕、
年糕、
枣子糕,是晋陕甘宁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陕北油糕由黍科糜子、
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食用时佐以
白糖和
粉汤,味道盛佳。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天然绿色食品。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以后,先后在今
三原县的北部原区兴建了开国皇帝
李渊以及
李湛李湛、
李炎李炎等帝王的宏大陵园,即
唐献陵、
敬宗李湛庄陵、
端陵。于是三原的北部原区便成了唐王室巡拜陵、从事狩猎的重要场所,经常是帝王御驾前往,王公大臣们的活动也甚为频繁,以致路上行人常年络绎不绝。这条道路上有个村子距京城
长安和原区均不远,便成了皇家往返休息的重要场所,人称“王店”。这个村也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常来常往的地方,随之兴起了物资交流、集市贸易,王店也成了兴旺繁华的“王店集”。
据传说,在“王店集”上有一个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吃店,制成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滑、馅软甜香,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有一天,被前往北原狩猎的
李世民所尝,连连赞道“好、好、好,见风消”。对
泡泡油糕赞不绝口,并将其作为宫廷食品。于是该店的名声大振,生意非常兴隆,小吃店经营的油糕也得以广泛流传。
李显在位时,宫廷中有一种制度,即大臣初拜官或升迁,照例要献食于天子,名叫“烧尾”。烧尾是指神话传说中“
鱼龙目变化”的故事,凡是有跃上龙门的鲤鱼,必有天火(
雷电)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大臣们为了献媚取宠,向“真龙天子”进宴,当然就叫做烧尾了。唐景德镇龙二年(公元708年),
韦巨源官拜
尚书令后,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有一款名点叫“见风消”就是
泡油糕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已是轻如白纱,薄如蝉民办,入口即消,真是巧夺天工。经过历代相传至今,泡油糕久盛不衰。
3.剂子压成
面皮,包入红糖馅心,搓成长8厘米、宽5厘米的条,压成牛舌形,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时起锅。
1.锅内加入800克水,烧开后加入熟猪油,搅匀后加入面粉,用小火加热,将油、面用勺子搅匀,面烫透后取出,放案板上晾凉,加凉开水250克,分数次加入面中,反复揉搓至均匀,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