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鸡
羽衣厚、皮肤坚韧的鸟类
鸠鸽目(鸽形目)属于沙鸡科(Pteroclidae或Pterocletidae,常列为沙鸡亚目〔Pterocletes〕)的16种亚洲以及非洲荒漠鸟类的统称。然而某些分类系统认为沙鸡接近鴴形目(Charadriiformes)鴴科(Charadriidae)。
1987年,我所从深圳引进一批台湾沙鸡,该鸡种体型大,外貌与石歧杂鸡相似,羽毛黄色或浅麻色,喙黄色,黄色或土铅色。
形态特征
鸠鸽目(sandgrouse)体长约22∼40公分(9∼16)。体羽灰或褐色,翅尖,腿短,大多数种类有针状中央尾羽。飞行及奔跑均迅速。羽衣厚,皮肤坚韧,是不易杀死的猎禽。跟鸽一样,终生配偶。产卵2∼3枚,卵色深,呈椭圆形。巢在地面洼处。雄鸟夜间抱卵。幼雏一孵出就能离巢,但尚需双亲多方照料。沙鸡属(Pterocles)脚趾裸露。毛腿沙鸡属(Syrrhaptes)无後趾,前趾覆有长羽毛。
物种对比
生活习性
初冬,瑞雪初降,阴 山之南的呼和浩特市平原成了银装素裹的于里沃野。冬寒,不但迫使花草凋敞和蛇虫入眠,同时,也摧走了无数在此度夏的鸟群,它们不得不背乡离土长途飞迁到风和日暖、百花竟艳的南国去越冬。然而,此时此地,我们却迎未了夏日不见的;新客—沙鸡。
说起沙鸡,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人们是决不会陌生的,这是一种身体和鸽鹑大小相仿的鸽类,羽毛沙黄色,中间两根尾羽特别尖出而十分显眼,由于小腿上的羽毛又长又密,披及脚面,所以,有毛腿沙鸡之称。
科简介
沙鸡科为一小科。其种类色彩晦暗,外形似鸽,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见于非洲、中东亚洲。沙鸡多为群栖性,聚大群于水源处饮水。营简陋巢于地面,早成雏孵化出即可离巢。行走和飞行能力均强。
中国种
中国有3种:西藏毛腿沙鸡、毛腿沙鸡、黑腹沙鸡
文字沙鸡
分布在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和其他各盟的北部草原。鸟纲,沙鸡科。大小如鹌鹑,外形似鸽,喙短而弯曲。翅尖长,飞行极快。羽毛沙黄色,中间两根尾羽特别尖长,小腿上的羽毛又长又密,披及脚面,故又有毛腿沙鸡之称。雄鸟体长约40厘米,上体沙棕色,有黑色横斑。初级飞羽极长,末端呈丝状。雌鸟羽色相似,但头、颈和背部白色。都不生后趾,前三趾合生。常在开阔地带结大群觅食。主食种子。为不定性冬候鸟。肉可食,尾羽可供饰用。全区年产量约20万对,是自治区传统的出口物资之一。
鸟纲鸽形目沙鸡科鸟类的通称,俗称野鸡。体长23~43厘米。嘴基无软膜;翅端尖形;跗蹠被羽;后趾退化或全缺。该科有:毛腿沙鸡属和沙鸡属。毛腿沙鸡属有毛腿沙鸡和西藏毛腿沙鸡2种,中国均有分布。沙鸡属世界有14种,分布于非洲、欧洲和亚洲;中国仅有黑腹沙鸡1种,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天山地区繁殖,为新疆西部喀什一带的旅鸟。毛腿沙鸡体型大小似鸽子,体重约250克;头较小;上体沙棕色,杂以黑色横纹;翅膀长而尖;中央尾羽特长,成叉状;后胸有淡棕色带;腹部淡沙棕色,有一黑色块斑,脚和趾都被以较密的短毛,足3趾,脚底为垫状,被以细鳞,适于在沙漠中行走。栖息在沙漠和荒原,常大群在开阔地飞翔觅食,往往是低空疾速飞行。在新疆、内蒙古繁殖。在地面沙土凹处筑巢。卵椭圆形,每窝3卵。食物主要为各种植物种子和幼芽。尾羽长而尖,可作装饰品。
黑腹沙鸡
黑腹沙鸡属鸟纲鸽形目沙鸡科。拉丁学名为Pterocles orientalis。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黑腹沙鸡体长29~34厘米。颏部和喉部呈栗色,伸延至颈两侧形成颈环。胸下部及腹部有大块的黑色或棕黑色斑纹。头顶、颈部及上背部为灰色。下背部、腰部及尾上覆羽呈暗灰色,尾上覆羽的羽缘呈土黄色。中央尾羽为灰色,并有土黄色横斑。腹部和胁部为黑褐色。黑腹沙鸡通常栖息于山麓、荒漠和草原地带,喜集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植物的种子和嫩芽等为食。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生活习性
科简介
中国种
文字沙鸡
黑腹沙鸡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