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琪,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妇女学学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人物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择偶、性别角色、夫妻权力、离婚和单亲家庭。曾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获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中国社会学会、
中国妇女研究会、上海市社会学会、上海妇女研究会优秀论文/著作一、二、
三等奖30多项。2007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2008年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持研究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比较视野下的家庭价值观变迁研究》(2007.7-2009.6),课题编号:07BSH029;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家庭压力和因应:女性资源、认知和社会支持》(2005-2006),课题编号:2005BSH004;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离婚研究(1950-2000)》(2001-200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单亲家庭福利及其社会政策》(2001-2002),课题编号:01BSH008;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单亲家庭子女的福利及其社会政策》(2001-2002);
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国社会发展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离婚研究》(1999-2001);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转型期中国婚姻质量研究》(1996-1999)。
主要研究成果
专著
张亮、徐安琪:《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徐安琪、张亮、刘汶蓉、包蕾萍:《风险社会的家庭压力和社会支持》,
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版。
李煜、徐安琪:《
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获第八届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
三等奖。
徐安琪、
叶文振:《中国婚姻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徐安琪、叶文振:《中国婚姻质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0年获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徐安琪主编:《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徐安琪:《离婚心理》,
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年版,1991年获
上海社会科学院著作奖。
论文(2000年之后)
徐安琪:“家庭幸福:金钱愈加重要了吗——一项关于家庭幸福观的经验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1期;2010年获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张亮、徐安琪:“家政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及社会支持——以上海家政服务为例”,《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Xu, A.Q., Zhang, Y. T., and Amato, P. R. (2011). A Comparison of Divorce Risk Model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42(2) .
徐安琪:“‘孩奴’现象传媒炒作的负效应和实证辨正”,《
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8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青少年导论》2011年第1期转载。
徐安琪:“浪漫爱的追求:渐行渐远?”,《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徐安琪:“白头偕老:新世纪的神话?——终身婚姻态度的代际比较研究”,《
青年研究》2010年第4期;2009年获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一等奖。
徐安琪:“家庭性别角色态度:刻板化倾向的经验分析”,《
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第2期;2009年获
上海市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妇女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
徐安琪:“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青少年导论》2010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7期转载。
徐安琪、李煜:“浪漫爱情:指数构建及其性别差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徐安琪、
张亮:“父职参与对男性自身成长的积极效应——上海的经验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
徐安琪、张亮:“父亲育儿假:国际经验的启示和借鉴”,《
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第4期。
徐安琪、张亮:“父亲育儿投入的影响因素: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
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4期。
徐安琪:“和谐家庭指标体系及其影响机制探讨”,《
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徐安琪、张亮:“父职参与水平:夫妻配对资料的共识和歧见”,《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徐安琪、张亮:“父职参与对孩子的效用:一个生态系统论的视角”,《
青年研究》2008年第9期。
刘汶蓉、徐安琪:“城市家庭经济压力:一个社会脉动的视角”,《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徐安琪、
张亮:“转型期家庭压力特征和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2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8期摘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7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8年第6期转载。
徐安琪:“从家庭研究报道的失实诘问媒体责任”,《新闻记者》2007年第12期。
Xu, A. Q., Zhang, J. H. and Xia, Y. R. Impacts of Parents’Divorce on Chinese Children:A Model with Academic
表演 as a Mediator.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2007, 42(3),91-119.
李煜、徐安琪:“普通人的爱情观研究——开放性问题的量化尝试”,《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Xu, A. Q. Xie, X. L., Liu, W. L., Xia, Y. and Liu, D. L. (2006). Chinese Family Strengths and Resiliency.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41(1/2), 143-164.
徐安琪、包蕾萍:“家庭压力和应对:女性的认知、资源和社会支持”,《
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徐安琪、张亮:“父亲参与:和谐家庭建设中的
上海市城乡比较”,《
青年研究》2007年第6期;
徐安琪:“离婚与中国女性的家庭地位和权益”,《
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
徐安琪、张亮、刘汶蓉:“家庭:转型期的功能变迁和政策支持”,《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新华文摘》2006年第14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6年第9期转载;2008年获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
三等奖;
徐安琪、张亮:“孩子效用:转型期的特征与结构变化”,《
青年研究》2005年第12期;
徐安琪:“夫妻权力与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2010年获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二届(2005-2009)妇女研究优秀论文
二等奖;
徐安琪:“男性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转载;
徐安琪:“离婚率计算方法的学术拨正”,《社会经济问题专报》2005年第2期,《解放日报情况简报》2006年6月22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2006年6月29日转载。
徐安琪:“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青年研究》2004年第12期;
李煜、徐安琪:“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青年研究》2004年第10期;
徐安琪:“女性的家务贡献和家庭地位——兼评
上海市‘围裙丈夫’、‘妻管严’的定性误导”,载于
孟宪范主编:《
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2004年获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著作
一等奖;
徐安琪:“单亲家庭子女福利及其法律、政策援助”,《青年研究》2004年第7期;
徐安琪:“健康素质及其影响因素——来自上海的报告”,《社会》2004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4年第6期转载;
徐安琪:“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
浙江学刊》2004年第1期;
徐安琪:“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3期摘录;
徐安琪:“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国际比较”,《社会》2004年第1期;
徐安琪:“青年择偶过程:转型期的嬗变”,《
青年研究》2004年第1期;
徐安琪、刘汶蓉:“两性家务分工及其公平性”、徐安琪:“单亲女性的生活状态及其政策思考”,载于
徐佩莉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上海妇女发展》,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版,该书2004年获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调查报告
一等奖;
张结海、徐安琪:“家庭结构与未成年子女的福利”,《
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保障》2004年第2期转载;
徐安琪:“未婚青年性态度和性行为的最新报告”,《青年研究》2003年第8期;
徐安琪、刘汶蓉:“家务劳动的分配及其公平性——一项
上海市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6期;
徐安琪、张结海:“单亲主体的福利:中国的解释模型”,《
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2004年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
一等奖,2005年获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第二届妇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徐安琪、
叶文振:“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学术季刊》2002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3年第1期转载;
徐安琪、叶文振:“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分析”,《人口研究》2002年第4期;
徐安琪、叶文振:“家庭生命周期:夫妻冲突的经验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
徐安琪:“单亲弱势群体的社会援助”,《
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转载;
徐安琪:“问题儿童?缺陷儿童?异常儿童?——千余名教师视角中的父母离异学生”,《青年研究》2002年第3期;
徐安琪:“妇女自主生育:合理合法”,《
中国妇女报》2002年1月10日,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2年第3期转载;
徐安琪、
叶文振:“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2年第3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3年第3期转载,2002年获第六届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
二等奖;
徐安琪:“父母离婚与子女犯罪关系的学术拨正”,《青年研究》2001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2年第2期转载;
徐安琪:“婚姻暴力:一般家庭的实证分析”,《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1年第12期转载;
徐安琪:“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的实证分析”,《
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徐安琪:“婚姻暴力的概念和现状”,《社会》2001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1年第3期转载;
徐安琪、
叶文振:“自由离婚的立法理念及其婚姻法修改操作化”,《东南学术》2001年第2期。
徐安琪:“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高离婚率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第4期转载;
徐安琪:“婚姻权力模式:城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台湾大学《社会学刊》第2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4期转载,2000年获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一等奖,2004年获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2001年第3期转载,1999年获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徐安琪:“婚姻法修改的舆论误区”,《社会经济问题专报》2000年第10期,《
中国青年报》2000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01年第2期转载;
徐安琪:“有无和好可能: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判断标准”,《学术季刊》200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01年第2期转载;
徐安琪:“新疆维吾尔族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福利”,《
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妇女研究》2001年第2期转载;
徐安琪:“限制离婚不应是修改婚姻法的主要目标”,《
法治日报》2000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商法学》2001年第1期转载;
徐安琪:“中国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生活质量——来自实证研究的报告”,《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妇女研究》2001年第1期转载;
徐安琪:“婚姻关系评价: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年春季卷;
论文(2000年之前)
徐安琪:“性生活满意度:中国人的自我评价及其原因”,《
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1999年第5期转载;
徐安琪:“夫妻伙伴关系:中国城乡的异同及其原因”,《
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1998年第6期转载;
徐安琪:“婚姻法修改的误区:限制离婚”,《社会科学》1998第4期;
徐安琪:“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青年人道德水平下降吗”,《
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妇女研究》1998年第6期转载;
徐安琪、
叶文振:“婚姻质量:度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8年第4期转载,1999年获
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
一等奖;
徐安琪:“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讨”,载于夏禹龙等主编:《大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思考与上海实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该书1998年获
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
二等奖;
徐安琪:“上海女性择偶行为的现状和变迁”,《
妇女研究论丛》1997第4期;
徐安琪:“经济收入的分化与夫妻关系”,《
浙江学刊》1996第5期;
徐安琪:“城市家庭社会网络的现状和变迁”,《学术季刊》1995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1995年第5期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8年第1期转载;
徐安琪:“两性婚外恋的心理差异探析”,《社会心理研究》1995年第1期;
徐安琪:“家庭暴力的发端——夫妻攻击行为的现状及特征”,《
严复先生翻译名著丛刊:群学肄言》1995年第1期;
徐安琪:“对家庭结构社会学与人口学的考察”,《
浙江学刊》1995第1期;
徐安琪:“论转型期
上海市家庭变迁的特点”,《
社会科学》1994第12期;
徐安琪:“中国离婚现状、特点及其趋势”,《学术季刊》1994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1994年第4期转载,1995年获
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论文奖,1996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优秀成果论文类
三等奖;
徐安琪:“社会转型期农村妇女资源的开发”,《
妇女研究论丛》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妇女研究》1992年第5期转载;
徐安琪:“中外妇女家庭地位比较”,《社会》1992年第1期,1993年获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学术成果奖;
徐安琪:“我国城市婚姻的现状及其趋势”,《
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3期;
徐安琪:“论第三者介入的离婚纠纷之特点及趋势”,《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徐安琪:“被动性、选择性和低满意度——妇女的性角色特征初探”,《
严复先生翻译名著丛刊:群学肄言》1990年第3期;
徐安琪:“性生活在夫妻冲突中的作用”,《社会》1989年第7期,《
新华文摘》1989年10月第130期摘录;
徐安琪:“离婚女性再婚难吗?”,《社会》1989年第5期;
徐安琪、王友竹、周开芬、
夏国美:“父母离婚的学龄少儿的调查”,《
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3期;
徐安琪、王友竹、
田晓虹:“离婚诉讼中女原告多的社会心理因素试析”,《学术季刊》1987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妇女研究》1987年第6期转载,1988年获
上海社会科学院论文奖和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优秀学术成果奖;
徐安琪:“青年夫妇离婚增多原因析”,《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第11期;
徐安琪:“青年夫妇家庭角色的性别差异”,《社会》1986年第4期;
徐安琪:“诱奸未成年少女的惩处问题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198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