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岐山县国有
崛山林场中心西崛山(
蒲村镇崛山村北),依托历史渊源极深的“崛山名刹”建设是一个集森林景观、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生物种类繁多,东、西崛山龙风相望,挺拔峻秀,古洞奇石各异:有国内首次记载的大地震遗迹“地域殊深的佛教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游览、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理想之地。
佛教圣地法华寺(原名崛山寺),位于
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四十华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600多米。
传为东晋末年,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大师来
长安译经途中,下榻于圣地
灵鹫山,并在此译出佛教一切法门经典之纲要《
金刚经》。后在
南北朝时期,禅宗始祖
达摩从西天竺来中国,也曾驻足此地。据传
梳妆台、
舍身崖为观世音菩萨成道舍肉身之处。崛山古刹早在隋、唐就久负盛名,并与扶风法门寺遥遥相望。
很多文学中对法华寺(崛山寺)有记载:孟瑛《春晚游崛山寺》中写到:简括峰高宿雨收,春山载酒作春游......削壁天开数韧山,
岩风润雨画图间.....岭树暗传钟飘渺,林花晴绘日斑斓。王树堂《游崛山记》中写到:......或即唐时寺内物与山洞皆天然
四大石窟予欲游未敢者,
舍身崖铁索渡而已......
远在东普时期,崛山因佛教而闻名,唐时兴盛,后经历朝历代多次修,久盛不衰。旧时寺院星罗棋布,人文景观随处可见,绵延四十余里,闻名遐尔的“崛山名刹图”碑呈现了昔日的盛景。有东普后秦主
姚兴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避暑阁和译注《
金刚经》的佛堂。崛山寺等闻名遐尔,是我国西部佛教发源的重要场所。
据史料和寺内壁记石刻记载:崛山寺经隋、唐、元、明屡次修缮,规模宏大,庙宇楼阁星罗棋布,逶迤重叠,后与
香山寺相连。寺内有佛像百尊,有朝佛殿、梳妆楼、大佛洞、卧佛洞、
天王殿、韦驮殿、伽蓝殿、香山殿和讲经堂等建筑。此地林木繁茂,浓荫密布,奇峰错列,沟壑纵横,山道婉转崎岖。每当红日东升,霞光瑞气弥天,
玉兔西沉,祥云缭绕山间,景色十分壮观。惜近世百年,尘劫迭起,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今盛世,物阜民康,名胜重复。适逢其时,有大德释悲圆法师于公元一九九O年二月由
五台山来
岐山县,先后修复东坡太白寺、刘家通元寺,又于公元二OOO年寻访到西崛山。师以75岁高龄,面壁发愿,矢志复兴名刹,艰苦卓绝,历时九载、集合四方之信众,筹资数十万元,于原卧佛洞之旧址,依山借势,次第修成卧佛洞、大佛洞、十八罗汉洞、石佛洞、三圣洞、三圣殿、
千手观音殿、迦蓝殿、山门及僧房数间。籍原残存之
梳妆台,重加修葺彩绘,焕然一新,其余诸洞皆筑檐翼蔽。统其名为
灵鹫山法华寺。
寒衣节早八时佛光显现,万道金光,山寺红遍,光中无数宝莲,西方三圣暨海众菩萨相好光明,时隐时显,悲圆法师率众弟子十五人顶礼瞻仰,并拍摄照片留念。
后于二OO六年二月迎请四大天王、
弥勒菩萨、伽蓝、韦驮七尊圣像。佛光又后于二OO三年四月初一,二OO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OO六年三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显现六次,乃崛山佛刹之盛事,实为中华和谐、国运勃兴之瑞兆。
周围景观独特,西崛山五峰拱罗,势若戟列,形同鹫灵鸟,称之
灵鹫山。古树参天,危崖、石洞、奇峰、怪石依托,惟妙惟肖。
西崛山生物种类繁多,植被茂盛,古树名木奇特,森林覆盖率达96%,气候宜人,为避暑胜地。历史典故及人文轶事众多,
姜子牙拜
仙台市;周纣交兵六月炎天降雪,为寻访探险增添了神秘色彩。地貌结构典型,首次记载的商乙帝三后六月大地震遗迹为鲜活的地震考证研究现场,具有极高观赏和科研价值。
西山诸胜,西山万木丛生,林深叶茂。穿林而上,有羊肠鸟道72盘,山上五峰拱罗,势若戟列。南峰有天王殿,睡佛洞,十八罗汉堂等;中峰有梳妆楼、
琉璃殿等。东西二峰称为东石碣、西石碣。东石碣突出如塔,高耸插天,其南崖幽深;险僻,鸟迹罕至。俗传三公主,(即传此《香山寺还愿》戏剧故事中之妙善公主)舍身于此,故称“
舍身崖”。崖中设有索桥(即是在绝崖上凿穴,横架独木,并系以
泸定桥桥时,必须面壁攀索,横步斜行而前。其危险情状,视前述诸险境更有过之。北峰称为香山,其上有三公主殿,殿壁有连环悬塑,工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