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铁
型腔内部等安放的激冷物
冷铁是指为加快铸件局部冷却速度,在型腔内部,型腔表面及铸型内部安放的激冷物。冷铁与浇注系统、冒口系统配合使用,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以获得合格铸件。冷铁分为内冷铁和外冷铁
作用
(1)减少冒口尺寸,提高工艺出品率。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使用冷铁和保温冒口技术,铸钢件工艺出品率可达到70%以上。
(2)在铸件适当部位放置冷铁,可改善补缩通道。可提高铸件内部质量等级,提供优质铸件。
(3)配合冒口系统使用冷铁可增加冒口的补缩距离:冷铁设计时要放开思路,综合考虑冷铁对铸件的补贴、斜度和延续度等方面的有效作用。
(4)消除局部热应力,防止裂纹。对于大型铸钢件来讲,冷铁之间应当使用激冷效果好的铬矿砂锆砂,可以进一步防止出现热裂的可能。
(5)在消失模铸造中完全可以和普通铸造法一样地使用冷铁。外冷铁可在砂时放人;内冷铁可在制模时嵌入或粘合在铸型的内部,也可将内冷铁延伸到型外,固定在砂型中。消失模铸造的内外冷铁安放原则与冷铁种类、规格与普通铸造相似。
(6)放置冷铁可以加速铸件的凝固速度,细化晶粒组织,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
分类
冷铁可分为外冷铁和内冷铁。
一、外冷铁
造型时放置在模样表面上的冷铁称为外冷铁。外冷铁作为铸型的一部分,不与铸件熔合,可重复使用。外冷铁的形状一般是根据铸件需激冷部位的形状来设计或选用的。
外冷铁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足够高的熔点和大的热容量。常用材料有轧制钢材、铸钢和铸铁等。对于局部激冷,也可采用导热性好的石墨、镁砂,或混有铁砂铁屑的造型混合料等作为激冷材料。
外冷铁必须平正,重复用外冷铁与铸件接触面要用砂轮磨光,外冷铁使用前要给与铸件接触的面刷涂料并烘干。外冷铁尽量安放在不易脱落的砂型或砂芯的上表面或侧面;多排冷铁要相互隔行扫描排列,间距适当,以免在相邻的冷铁缝隙处产生裂纹。在铸件厚度大于150mm处应尽量不放置外冷铁,以防铸件与冷铁熔接。
二、内冷铁
放置在型腔内,能与铸件熔合为一体的起激冷作用的金属物称为内冷铁。内冷铁通常在外冷铁激冷效果不够时才采用,多用于厚大而对质量要求不高的不承受高温高压的铸件。
内冷铁要和铸件熔为一体,因此要求内冷铁的材料应与铸件材质相同或相近。铸钢件铸铁件宜采用低碳钢作内冷铁,铝合金铸件采用铝作内冷铁,铜合金铸件采用铜作内冷铁。一般内冷铁呈圆柱形,中小型铸件可用金属丝、铁钉、较厚的尾旋铁屑等作内冷铁。
确定内冷铁尺寸、数量的原则是:保证内冷铁有足够的激冷作用以控制铸件的凝固,并且能够和铸件熔合为一体而不削弱铸件强度。内冷铁过大会造成激冷过度而不能熔合于铸件,内冷铁过小则激冷作用不够。
内冷铁直径一般为6~30mm。在铸件壁交接处的内冷铁直径为热节圆直径的1/4~1/3;高质量要求的铸件壁厚处的内冷铁重量一般是铸件激冷部位重量的5%~7%,质量要求不高的铸件内冷铁重量为铸件激冷部位重量的8%~10%。
内冷铁表面必须干净,使用前应经喷砂、抛丸或酸洗处理,必要时可镀锡镀锌以防止冷铁氧化。干型中用的内冷铁应在砂型烘干后再放入,以免在烘干过程中氧化生锈硅酸钠砂型和湿砂型中的内冷铁安放后应在3~4h内浇注,以防内冷铁表面集水产生气孔。内冷铁的上方应开设出气孔。需要机械加工的铸件,内冷铁在机械加工后不得暴露,以免影响铸件的力学性能。
常用材料
金属材料高碳钢普通碳素钢、铸件本体材料、生铁、铸铜、铸铝。
非金属材料:石墨、碳化硅镁砂锆砂铬矿砂
化学冷铁:变涂料。
注意事项
(1)每块冷铁尺寸要适中,冷铁间应留有间隙,以避免因冷铁受热膨胀而毁坏铸型。
(2)尽量把外冷铁设在轮缘外侧和下侧,上侧外冷铁不易固定且影响型腔排气。
(3)外冷铁工作平面应平整、光洁、涂以涂料。
(4)对于轮类铸件,应限制冷铁使用次数,齿轮类铸件10~15次,当冷铁表面氧化层和石墨氧化层厚度达到0.2~0.4mm时,冷铁就应停止使用。因为使用过程中,氧及其他气体会沿石墨缝隙进入冷铁内部,造成其氧化、生长。当再次使用时,会导致铸件产生气孔。生产中可以提高冷铁的透气性,即在冷铁内铸出20~30mm、5~10mm的通孔,孔距30~50mm,钻孔取下限,铸孔取上限,孔内填砂。这样气体可以排出,避免浇注时呛火及冷铁气孔。
(5)内冷铁表面必须洁净,应去锈和油污。湿砂型中,没置内冷铁后要尽快浇注,不要超过3~4h,以免冷铁表面凝聚水分而引起铸件气孔,砂型应配有明出气孔或明冒口
(6)冷铁可以设在内浇道及冒口颈处,目的是消除浇口、冒口引起的接触热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用
分类
常用材料
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