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龟属(学名:Trachemys),又名滑龟属,属于
泽龟科鸡龟亚科,是一类常见于美洲的水陆两栖
龟类。该属物种是中小型龟类,壳上覆盖着角质盾片,
甲壳亚门两侧各有12个边缘盾片,腹甲上有6对盾片。腹甲和桥发达。指、趾间有蹼,前肢五爪,后肢四爪,后足扁平且带有一些带状物而变长。它们的壳都很低,背甲上覆盖各种彩色花纹,头颈部常常有黄色和黑色条纹。模式种为
彩龟(T. scripta)。国际上常见的贸易宠物
巴西红耳龟(T. scripta elegans)即属于本属。
动物学史
在1990年代以前,彩龟属与近缘类群
伪龟属(Pseudemys)及
火焰龟属(Chrysemys)的分类关系一直多变,曾因三者的形态极度相似而被合并为一属。尽管这三个属的形态与习性相似,生活区域重叠,求偶模式也相同,但分类学者观察到,在野外分布重叠的区域,这三属之间却从不杂交,后来的遗传分子学也支持这三个类群都可各自成为有效的单系群,三个属也基本确定有效,各为独立的“属”。彩龟属被承认的共有15个物种。其中模式种为
彩龟(T. scripta)。
形态特征
彩龟属的物种是中小型
龟类,壳上覆盖着角质盾片,
甲壳亚门两侧各有12个边缘盾片,腹甲上有6对盾片。腹甲和桥发达。与
陆龟不同的是,后足扁平且带有一些带状物而变长。它们的壳都很低。只有一个腹甲链。
模式种
斑彩龟:体长20-33厘米。龟壳很光滑,脊椎略呈龙骨状,后缘有微弱的锯齿。甲壳颜色从橄榄色至
栗色,并有黄色和黑色条纹和淡淡的可变的图案。腹甲和边缘下侧通常标有两个或更多大的实心黑点或斑点。大多数个体在眼睛后面有一条宽阔、突出的红色、
橙色或黄色条纹;然而,有些个体没有这个标记。腹甲黄色,上面分布有实心或空心的黑色斑块,随着龟的成长黑色斑块会变得模糊;皮肤为橄榄绿色至深棕色不等,身上分布有黄色细条纹;眼后方耳部位置有一对对称的红色条状宽纹,十分醒目。
瞳孔黑色,虹膜翠绿色,有眼线;橄榄绿色的四肢上分布有黄色条纹,指、趾间有蹼,前肢五爪,后肢四爪,雄龟四肢的指甲和尾巴都比雌龟长。
栖息环境
彩龟属(Trachemys)的物种适应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它们在水陆两栖的
生态位上展现出了极高的适应性。这些
龟类主要栖息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池塘、湖泊、河流、沼泽以及沟渠。它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有着丰富水生植物和充足阳光照射区域的水域,这样的环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为它们提供了休息和晒太阳的场所。
彩龟属的成员通常会在水域边缘的陆地上晒太阳,以调节体温和促进消化。这种行为表明它们需要接近水域的陆地区域,这些陆地区域可以是河岸、湖滩或者湿地的边缘。此外,它们也会选择在植被丰富的地区,因为这样的环境可以提供隐蔽处,保护它们免受天敌的
捕食。
在干旱季节,彩龟属的物种会展现出迁移行为,从干旱的水域迁移到有水的地区,这表明它们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在人工环境中,彩龟属的成员也能适应各种水体,包括家庭池塘和水族馆,只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清洁的水质和充足的食物。
分布范围
彩龟属的物种原产于美洲大陆,它们的分布范围广泛,从
北美洲的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经过
中美洲,一直延伸到
南美洲的阿根廷北部。此外,彩龟属的一些物种也自然分布于西
印度洋群岛。这些地区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从热带雨林到干旱草原,彩龟属的物种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栖息地。
然而,由于国际宠物贸易和人类的活动,彩龟属的物种已经被引入到世界其他地区。例如,
巴西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宠物龟,被广泛引入到
亚洲、
欧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这种引入有时会导致生态问题,因为彩龟属的物种可能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甚至传播疾病。
在一些地区,彩龟属的物种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例如,在中国,红耳彩龟被列为生态杀手,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100种最危险入侵者之一。因此,这些地区的环境保护机构和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彩龟属物种的扩散,以保护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活习性
彩龟属(Trachemys)的成员是一类适应性极强的中型水陆两栖
龟类,它们的生活习性体现了它们对多样化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龟类主要栖息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包括河流、沟渠、沼泽、湖泊和池塘,它们可以在全年蓄水的水体中找到,无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建造的。彩龟属的成员偏好温暖湿润的气候,它们在植被丰富的地区选择
栖息地,这样的环境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隐蔽处。
彩龟属的龟类是机会主义的
杂食性动物,它们的饮食包括水生植物、
藻类、鱼、
蝌蚪、小龙虾、种子、昆虫、
植物病原线虫和
软体动物门。在野外,成龟的食谱中植物性食物占比较大,而幼龟则主要摄食动物性食物。这种杂食性使得彩龟属的成员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充足的食物资源。
这些
龟类在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岸边坡地、原木和岩石上晒太阳,以调节体温和促进消化。它们对温度敏感,最适宜的生活温度为20~32℃。彩龟属的成员在干旱时期会迁移到有水的地区,显示出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繁殖季节,
雌性可能会移动上千米以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而
雄性则在水中通过复杂的求偶行为来吸引雌性。
彩龟属的成员在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社交性,它们通常愿意与其他同类共同生活和晒太阳。然而,它们也会在受到威胁时迅速跳入水中逃避捕食者。这些
龟类对低温具有相对较高的耐受性,能够在低至-14℃的短暂寒冷天气中生存,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一些季节性变化较大的地区生存。
生长繁殖
彩龟属动物在水中表现出复杂的求偶行为,求偶模式通常是雄龟会面对雌龟,用细长的前爪抚摸雌龟的头部和颈部。
雌性可能会移动上千米以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壶形巢一般深达12厘米。根据体型和其他因素,每年雌龟年产卵2-3窝,最多可产30枚卵;自然
种群的平均值约为每窝产卵6-11枚。卵和窝的大小因物种、
亚种、雌性体型和纬度而异。 北方通常每个季节产一窝,而南方可以在一个繁殖季节产2-3(或更多)窝。卵的孵化需要60-112天。孵化时间取决于天气:首选温度在22℃-30℃之间,孵化55-80天。在26℃下孵化卵需要50-60天。
彩龟胚胎的性别决定取决于孵化温度,较冷的孵化温度仅产生
雄性,而较高的孵化温度仅产生
雌性。一般当孵化温度在22-27℃左右时,龟苗性别为雄性;在30℃上下时则为雌性。
保护现状
彩龟属的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1996-2010年 ver3.1。其中,2种为濒危(EN),5种为易危(VU),1种为近危(NT),6种为未予评估(NE),1种为无危(LC)。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