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石,又名
蝙蝠虫,学名三叶虫化石。它形成于
古生代的寒武纪后期,距今约有5亿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稀有的古生物化石之一。三叶虫,是当时生长在海水中的一种
节肢动物门。它的繁衍过程,从寒武纪开始,经过
奥陶纪、
志留纪、至
泥盆纪已全部绝迹。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批三叶虫尸体的软组织腐化后,亮质的外骨骼,由于
地壳的变动,形成化石,由于其形态颇似正在飞翔的小燕子,故称之为燕子石。
燕子石色多黄绿,间或紫褐色岩性属薄层钙质泥岩或泥灰岩。化石部分微黄,略凸起于石面。该石常被用来制作画屏,也用于制作烟盒笔筒等器皿。从明、清时期起也用于制砚。虽纹饰美观,毋需精工细雕,但因硬度偏低(2~3),发墨慢,不是优质砚石,仅宜收藏观赏。
历史沿革
燕子石亦称蝙蝠石、蚕峨石,实为三叶虫化石,因其化石虫体形如飞燕,故称燕子石。
早在寒武纪(五亿七千万年前),泰沂山区的莱芜、
沂源县、
费县等地域正处在浩瀚无坦的大海中,到
奥陶纪(四亿年前),海洋生物中60%是三叶虫,由于鹦形目的大量蚕食,至
志留纪以后逐渐衰亡,后又因
地球气候等条件的变化,到
二叠纪末(二亿多年前)就完全灭绝了。
三叶虫为古生
节肢动物门,属三叶虫纲,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从一厘米至一米不等。沂蒙山区的三叶虫分布很广,除
临朐县、沂源、费县外,
平邑县等地均有发现,与南方如
湖南省等地发现的三叶虫不同,不是完整的虫体化石,而是在形成过程中只有虫体的硬体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出身体一倍,两弓如翼融为一体。三叶虫种类繁多,在中国发现的就有一千多种,因虫体背部为
甲壳质甲壳亚门组成,又因背甲两背沟纵为轴部,和左右对称两肋叶,故称“三叶虫”,自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该虫能终生阶段性脱壳,所以常见于头甲及尾甲,分散保存而成为化石。
早在2000多年前,齐人就以此石制砚名蝙蝠砚,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燕子石制品已成为人们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艺术珍品。如砚台、纸镇、笔筒笔架、墨海笔洗、印章印盒等。
宋、明、清时代即有人把玩三叶虫化石,称之为“多福石”“洪福石”.这在宋人笔记和明代
曹昭的《
格古要论》中都有详细的记述。因三叶虫体形近似飞燕,古人又称之为“燕子石”。三叶虫化石色泽古雅,姿质温润,纹彩特异。燕子石还常被制作成砚台镇纸、笔架、印泥盒等文房用品,以及屏风、花瓶、扇面等装饰品。
由于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加工条件有限,只能作为少数达官贵人的欣赏品。国家
改革开放后,燕子石的开发利用有了较大发展由传统制砚发展到雕刻各种形式的座屏、插屏、挂屏、仿古瓶、古鼎、青铜器等。
石刻艺术家
叶连品创作的《归来兮》风趣含蓄,寓意深远,富有想象力。他的燕子石作品已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成科教片《燕子石雕》曾在
日本召开的万国博展会上放映受到中外名家的赞赏。时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题词:“雕精石古。"
韩书凡创作的燕子石《日月永恒》座屏,立意新异,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把燕子石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赋予强烈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受到中外名人的称赞和商家、收藏家的青睐。聂玉俊雕刻的《九龙杯》师古而不古,在设计、雕工、纹饰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原文化部代部长
贺敬之称赞曰:“琅球多美石,费乡出俊才,星耀催龙起燕子含春来。”
国外研究三叶虫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1698年。当时,鲁德把一个头部长有三个圆瘤的三叶虫化石命名为“三瘤虫”。到了1771年,瓦尔其根据这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即身体从纵横两方面来看都可以分成三部分:纵向上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横向上分为中轴及其两边的侧叶部分,因而给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三叶虫”。
名字来源
燕子石,因其石面上有天然形成的,形态酷似“燕子”的立体纹饰而得名。
成分结构
燕子石是一种含大量三叶虫化石的薄层
石灰岩,石上的“燕子”就是这种三叶虫化石的头部。三叶虫是早已灭绝了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物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小油栉虫亚目很像现代道的幼虫、躯体呈横圆形,身长30~100毫米,宽10~30毫米。三叶虫背壳纵横都分为三部分、横向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纵向由头到尾的中间部分称为中轴,左右两侧称为肋叶,正因为这个缘故,它才被古生物学家取名为三叶虫。
分布地区
山东省盛产燕子石,主要产于莱芜市莱城区高庄、
张家洼街道、
钢城区、
颜庄街道,
岱岳区大汶口镇、
临沂市费县
马庄镇、
沂源县等地。近几年,随着山东省
临朐县成为北方最大的奇石集散地和红丝砚加工基地,在临胸县
冶源街道、
寺头镇、五井和
嵩山一带也发现了大量的燕子石,不仅有的块度很大,最大的甚至有六七米长,而且石质坚硬,虫体突出,体型完整,色泽古雅,极具观赏性。临朐冶源、寺头两镇和莱芜山区是中国燕子石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应用领域
由于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天然形态,成为制作工艺品的珍贵石料。据说大书法家
王羲之和
颜真卿曾用此石雕刻成砚。80年代初,在北京展出的石砚中,有一方用燕子石雕刻的“函香砚”备受观众青睐。该砚长l5厘米,宽10厘米,呈铲形,古绿色,抚之如婴肤,叩之发出悦耳的钟磐声,砚盖上有两只三叶虫化石,酷似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人们观后皆誉为国宝。
有关报道
咸丰发现三叶虫和震旦角化石
2022年4月26日,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家界村一处作业现场,施工人员有了惊人发现:石块中有很多三叶虫化石。岩石上的三叶虫化石清晰可见,化石纹路十分明显,大小和一元硬币相近。此外,在该工程现场还发现了中华震旦角化石。
宣恩发现5.6亿年前远古动物三叶虫化石
2022年12月11日,奇石爱好者在宣恩县
沙道沟镇发现纹理清晰的虫型石头,经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专家认定,此石头为三叶虫化石。
山东5岁男孩发现三叶虫化石
2023年11月25日,网友“杨涨涨”在视频平台上分享称:小山里发现化石窝,掀开石板整片都是三叶虫化石。
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郭颖老师鉴别后认为,这是古生物化石,发现的这个地方应该属于寒武纪或者是
奥陶纪的
地层,距今5亿多年。
临沂市博物馆也回应称,会向相关科室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