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县黄鸡肉质细嫩,产肉、产蛋性能均佳,是
四川省优良鸡种之一。主产于
成都平原西部
成都市的
彭州市及其附近县份。广泛分布于四川平原和丘陵地区。它是该平原和丘陵地区以千万计的
黄鸡类群中的代表类型。据1981年调查,彭县境内有彭县黄鸡近30万只。
成都平原田连阡陌,属
都江堰灌区,水力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发达,农作物一年两熟,部分地区三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
番薯等,是有名的"天府之国"富饶地区。农家养禽副业发达,群众喜养黄色母鸡和大红
公鸡。
建国前,
成都市即为
四川省省会,为一消费城市,需要大量蛋品和禽肉供应,在
鸡蛋、活禽的批发和零售市场上,西路蛋和彭县黄鸡享有盛名。所谓西路蛋就是指彭县黄鸡所产的蛋,因其蛋大、壳色匀净而美观。彭县黄鸡体型较肥九肉质细嫩。卖者以西路蛋、彭县黄鸡盛名招来买者,买者以西路蛋、彭县黄鸡为上品而选购。这就无疑促进了彭县养鸡的发展,养鸡者选大蛋、产蛋多、生长快而易肥的鸡留种。因而彭县黄鸡在建国前即成为
成都平原和
丘陵地区
黄鸡的代表类型。1979年,产区成立了彭县黄鸡种鸡场,对其进行繁殖推广工作。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近几年来进行了彭县黄鸡的杂交利用,利用新汉夏、红育鸡与其杂交,生长速度、体重、产蛋量都有提高,500日龄产蛋量提高到150.2-181.3个平均蛋重达到57.2g,就巢性大大降低。
彭县黄鸡体型浑圆,体格中等大小。单冠红色,极少数豆冠。耳叶红色。虹彩橙黄色。喙肉色或浅褐色。皮肤、胫肉色或白色,少数黑色,极少数有胫羽。
公鸡体大雄壮,头昂尾翘,眼大有神,冠大直立,两脚开阔,站立稳健。除主翼羽有部分思羽或羽片半边黑色、镰羽黑色或黑羽兼有黄羽、斑羽外,全身羽毛黄红色,梳羽、蓑羽大部分为红色、富光泽,故群众称为大红公鸡。母鸡羽毛黄色分深黄、浅黄和
麻黄三种,据彭县黄鸡种鸡场资料,深黄色占58.62%浅黄占12.07%,麻黄占29.31%。
雏鸡绒羽大部分全身黄色,依其色泽深浅,换羽后即成深黄和浅黄两种母鸡羽色。如果全身绒羽黄色而在头顶和背线两侧有黑色条(斑)状绒羽带,长大后即成为麻黄色。
彭县黄鸡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饲养,6月龄
公鸡体重可达2.02kg,母鸡1.48kg;成年公鸡为2.43kg,母鸡为1.66kg。经彭县黄鸡种鸡场选择的成年公鸡平均体重为3.95kg,母鸡体重为1.88kg。其成年鸡的体重和体尺如表一。
据1982年
四川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测定,彭县黄鸡生长期各阶段体重如表2。
母鸡开产日龄(按产蛋率50%计)为216d。据
四川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观测资料,未经系统选育的鸡群,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饲养,采取适当的醒抱措施,每窝蛋产为20--35个,年产蛋量为140--150个;不采取醒抱措施,就巢持续期约30d左右。就巢时间,一般在每年4--6月份。平均蛋重为53.52g。蛋壳浅褐色。蛋壳厚度为0.33±0.01mm。蛋形指数为1.35。蛋的组成,据测定,蛋白占57.26%,
蛋黄占30.83%,蛋壳占11.91%。
公母配种比例为1:7--10,种蛋受精率为91.43%,受精蛋孵化率为83.62%,育雏率为95.63%。群众很注意种
公鸡的选留,以个体大、腿刚健、眼大、鸣声宏亮和头、梳羽、背羽、蓑羽呈红色富光泽者作种。淘汰公鸡一般在0.75--lkg时去势后肥育,供应市场。春秋两季为繁殖季节,农户一般采取天然孵化,选择性温驯、就巢性强的母鸡孵抱,每窝孵蛋20个左右。用外来鸡种对彭县黄鸡进行杂交改良,500日龄产蛋量可达181.3%枚。
彭县
黄鸡为
四川省分布广、数量最大的黄鸡类群的代表型,产蛋和产肉性能均较优良。全身羽毛黄色,但喙、胫、皮肤的颜色与华东、
广东省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黄鸡明显不同。今后应在加强彭县黄鸡本品种选育提高的同时,利用
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其产肉量和产蛋量。
彭州市位于
成都市西北部,拥有5条高等级出入境公路,且均已对本地车辆免费通行,还有一条年运输能力达1080万吨的铁路穿境而过,
交通运输极为便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一个畜牧大市,被成都市命名为“小家禽发展牵头县”和“生猪发展辐射县”。彭县黄鸡作为驰名全省的地方良种,是彭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主要饲养品种,年出栏近10万只,通过经济杂交,将形成年出栏500万只彭县黄鸡山地鸡养殖规模。
项目预计于
彭州市阳工业园区内建设修建占地50亩,年屠宰加工500万只彭县黄鸡的宰杀
加工厂一座。
我国家禽业的发展,随着
改革开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品种优良化、饲料全价化和饲养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随着人们对膳食平衡和全面营养的认识不断提高,禽肉销售数量技续增长,已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