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祯,1939年生,
宁阳县东述镇老王庄人。共产党员,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
中核集团第2研究设计院研究员,辐照技术研究所所长,1993年起任北京核工业第2研究设计院比尼新技术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辐照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99年7月1日退休,担任北京3强核辐射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
1953年7月起王传祯在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读书,1963年7月毕业于化工部青岛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在化工部
北京有机化工厂筹备处工作。该厂是中国从日本仓敷人造丝公司引进的大型化工联合企业维尼龙厂,王传祯在该筹备处负责与日方技术人员对口及安装技术监督工作。1972年3月他调入
中核集团第二研究设计院,从事核反应堆
工程机械研究设计工作。先后完成
重水反应堆用全封闭
氮气鼓风机组和风冷式冷水机组的研制及重水回收系统的设计工作。
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为了贯彻“军转民”的方针,王传祯开始从事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及核辐射加工技术和γ辐照装置的研究开发工作。他带领的科研组于1982年至1985年研究开发了科研型—137源和钴—60源γ辐照装置,并首先应用于
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
γ射线温室工程中。该工程经国家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
二等奖,其中的旋转辐照台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科研组继此之后又连续开发出FJX—630型系列工业γ辐照装置、FJX—648G改进型工业γ辐照装置、FY—1型液体专用辐照装置和YCF—1型可移动式γ辐照装置等系列装置。其中YCF—1型可移动式γ辐照装置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并获得1995年度国家级新产品奖。其他各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先后获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
三等奖4项和四部委第三届科技人才交流会金奖。还获得3项国家专利,其中二项获粤港科技进步
一等奖。
为进一步转变机制,把握机会,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于1993年成立了集科工贸于一体的辐照技术研究所,王传祯担任所长。该所进行科研开发、工程设计、设备供货、安装调试、技术培训一条龙服务。先后完成南京、
郑州市、
大庆市、
昆明市、
长春市、
中牟县、
延吉市、唐山、
绵阳市等大型工业辐照工程,这些工程现已成为我国辐照行业的骨干企业。
王传祯负责的科研所先后同
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能源部同位素办公室、
加拿大诺迪安
跨国公司、俄罗斯玛雅克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三次主持承办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中国召开的国际技术交流会,并与美国、加拿大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书,研制开发新型γ辐照装置。
王传祯在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会和学术刊物中发表技术论文30篇,主持翻译、编辑三本技术论文集,并于1991年、1992年和1996年由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由于以上重要贡献,王传祯1995年获得全国首届辐射加工产业化推进奖,还被推选为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我国辐射加工技术专家王传祯日前在
加拿大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辐射加工大会上,被授予该领域的最高奖项
劳伦斯世界体育奖。这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王传祯曾任
中核集团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辐照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事核技术应用及辐照装置研究设计工作数十年,参与完成了几十项辐照工程,并主持编写了2个国家标准和1个核安全导则。他致力于国际辐照技术的交流,促进了中国辐射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国际辐射加工大会由国际辐射联合会主办,自1978年开始,每届大会都会颁发
劳伦斯世界体育奖,用于表彰在促进辐射加工科学、技术和商业发展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是国际辐射加工领域的最高荣誉。历年共有33人获得了此奖项,王传祯是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中国人。
中国核学会理事长
李冠兴院士表示,这不仅是对王传祯本人为中国及国际辐射加工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中国近年来辐射加工事业迅猛发展的充分肯定。辐射加工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一大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灭菌消毒、食品保鲜、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国辐射加工产业经过四十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具备了世界第二大辐射加工装备研制、供货和工程建造能力,年产值达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