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
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
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是以客家围龙屋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为中心展开,整合周边村庄、山坡、河流、农田、码头等,如今一成为梅州地区和
客家地区的一个旅游文化亮点。距大埔县城17公里。是集民俗与自然、观赏与游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介绍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内有中国葡萄酒之父、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云禄第,张裕首任总经理张成卿故居――资政第;张裕华人酿酒师张子章故居等近十幢客家古民居;梯田菜地、河流沙滩、翠竹绿树、老牛牧童构成一派田园风光。景区主体建筑张罚十故居光禄第建于清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围,内有18个厅、13个大井、99个房间;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气势壮观,是一座超大型围龙屋。
光禄第
“光禄第”是客家民俗文化村的主牌匾,现在能看到的门匾是出自李鸿章的手笔。第府建筑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围,建筑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内有18个厅、13个大井、99个房间,其中还有其后人居住。
“光禄第”故居内陈列着收藏家从民间收集而来的诸多
清朝用品和西方的一些藏品,既有中西合璧的辉煌,更有平时难得一见的玩意,陈列着清朝的官服、清朝时专门用来装官帽的桶子、地契、广告启事等,很是特别。由于
张弼士是张裕
葡萄酒的创始人,故而这里还另有一个小型的葡萄酒相关的主题展。
在“光禄第”右侧的花园里有一座命名为“无逸亭”的客家凉亭,亭内有联:
“无处不栽花记频年纵览编名园当秋水临门两三人野航恰受;逸亭常饮酒得意日倾谈应多雅韵且待春风满座六一老乡杖还来。”
[光禄第外]
光禄第:它背靠树木茂密的山丘,两旁有延伸的山麓拱卫左右,犹如一把罗圈椅稳坐在山脚,屋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平畴。大家可能不知道,客家人建屋时特别重视“地理风水”。客家俗谚“山中少堆土,枉劳一世苦”、“罗盘差一线,富贵不相间”、“后高前下,多牛足马”。光禄第的“风水”,正是符合“堂局”的要求的。
由于光禄第前低后高,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清它“三堂四横”的平面布局:大门围墙内分上、中、下三座屋,两边各两列横屋。在左右外层横屋尽头处,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
历史
客家人无论迁徙到哪里,当地良田早有归属,他们只能钻进偏僻的山区,而且常受当地土著的排挤欺凌,遭山贼土匪的侵扰抢掠。为了一致对外,只能聚族而居,将单家小屋组合成连居大屋,变成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无论是殿堂式、围龙式、纵列式,还是“四点金”、“五凤楼”,都沿袭了这种理念。
殿堂式,是在闽西的“府第式”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模仿古代中原官邸府宅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一般是“三堂二横一围”或“三堂二横四围”。所谓“三堂”,就是依宅基中轴线建造横列的上、中、下三座堂。每座堂中间是大厅,两旁为厢房。下堂(前厅)用作迎宾接客或偶尔停棺入殓;中厅常为长辈议事、节庆设宴之所;上堂(祖堂)供奉先祖牌位。堂与堂之间以天井分隔。每堂大厅两边还有对称的两厢或四厢,作书房、花厅或习武场所,其余按辈分居祝所谓“二横”、“四横”,就是在堂的两旁,分别建一排或两排与中轴线平行(纵向)的房屋,给族内各房人丁人祝屋后是封闭的,屋后和两侧的外墙一般不开窗。若开着,也是窄长的小石窗,作向外瞭望和射击之用。这种屋的外墙特别厚实,常以石灰、黄泥、沙石的“三合土”夯成,有的还以条石作墙基,上砌夹层青砖,所以坚固耐用,百年不倒。当全部外门关闭,外墙如同一道防御工事,整座大宅就活象一座城堡。
围龙屋,只是在殿堂式的横屋后面,加建半月形的围墙式房屋,“围墙”内可分隔成十几至二十几个房间,把屋后围起来。“围墙”合拢处正中一间为供奉宅神的“龙厅”,故称“围龙”。如果人丁兴旺,还可加建横屋,再加一条“围龙”。因此,有的大宅的“围龙”多达五六条。
围龙屋无论大小,大门前多有一块长方形的禾坪及一个半月形的池塘。禾坪主要用做晒谷,池塘则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的功用。屋后最内层围龙的弧线与上堂后的直线之间的空地称为“花头”,可栽种花果树木。因此,半月形的池塘便与层层马蹄形的围龙组成一个太极图,
透视出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理念。一座围龙屋内,卧室、大小厅堂、厨房、厕所、仓库、水井,甚至猪圈鸡窝,一应俱全,完全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