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镇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辖镇
赊店镇,隶属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又名赊旗店、赊旗镇,是社旗县城所在地。 地处社旗县西北部,东邻郝寨镇,南部、西部与城郊乡相接,北与唐庄乡相连。 面积1203平方公里,人口73万。有“社旗山陕会馆”“火神庙”“厘金局”等著名景点。
赊店镇始建于东汉,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当年落魄流亡至此,向当地店家赊了一面酒旗,然后举旗起师,最后建立了东汉王朝。因为这个渊源,小镇得了名,还按照皇家规制建了九座城门,成为全国唯一的具有9座城门的古镇。历史上与景德镇、禅城区朱仙镇齐名,为全国的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2007年,赊店镇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3年赊店古镇荣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2014年,赊店镇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影响世界的中原地区文化旅游名镇”,位列第二,仅次于乌镇镇。2015年1月赊店古镇成功入选“2014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
历史沿革
明、清,属南阳县
民国元年(1912年),始建社旗县,属南阳县。
1949年,复属南阳县。
1950年,为县直辖镇。
1958年,建赊旗镇公社。
1961年,复为县直辖镇,改“赊”为社,更名社旗镇。
1965年,划属社旗县。
1975年,更名为城关镇公社。
1981年,复名社旗镇。
2004年9月,复名赊店镇。
行政区划
1965年,社旗镇下辖6个街公所。
2011年末,赊店镇辖东裕、牌坊、老街、兴隆、永安、福寿、尚营、泰山路8个居民委员会,街东周庄、彰新寨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2个居民小组、1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赊店镇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中天平街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赊店镇地处社旗县西北部,东邻郝寨镇,南部、西部与城郊乡相接,北与唐庄乡相连。辖区面积23.12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赊店镇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4.5℃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26天,日照市194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49.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故有积温较高,雨热同季。
水文
赊店镇境内河道属唐白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潘河、赵河,河流总长度12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赵河,流经境内彰新寨村、尚营社区、兴隆社区、老街社区、东裕社区、街东周庄村,境内长6.5千米,流域面积7平方千米,年最大流量1200立方米/秒。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赊店镇辖区总人口609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0万人,城镇化率85.4%。另有流动人口516人。总人口中,男性31498人,占51.7%;女性29409人,占48.3%;14岁以下9159人,占15.04%;15~64岁45643人,占74.94%;65岁以上6105人,占10.0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6767人,占93.2%;有回、蒙古、高山、纳西、壮5个少数民族,共4140人,占6.8%。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蒙古2个民族。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5.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807人。
截至2018年末,赊店镇户籍人口为69140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赊店镇常住人口为8972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赊店镇财政总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9亿元,增值税0.12亿元,企业所得税0.01亿元,个人所得税0.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6%、12%、18%、14%。人均财政收入2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
2018年,赊店镇有工业企业104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0个。
第一产业
农业
2011年,赊店镇耕地面积5320亩,人均0.6亩。
2011年,赊店镇农业总产值4523万元,比上年增长6.5%,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1906吨,人均30.8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周庄村高效农业示范田,总占地面积2500亩,发展冬暖式大棚500余个,大拱棚1000余个。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4593头,年末存栏50头;羊饲养量5087只,年末存栏2283只;牛饲养量858头,年末存栏255万头;家禽饲养量18.2万羽,上市家禽8.49万羽。生产猪肉859吨,牛肉58吨,羊肉32吨;禽蛋585吨,牛奶1393吨;畜牧业总产值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3%。水果种植面积201亩,产量205吨,主要品种有梨、桃、葡萄。大型农业机械65台(辆)。
截至2011年末,赊店镇累计造林0.4万亩。赊店镇第三小学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
第二产业
工业
赊店镇初步形成以药品制造、商贸物流、电子制造、建筑材料、服装加工、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赊店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4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职工49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
第三产业
商业
2011年末,赊店镇有商业网点1850个,职工897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
金融
2011年末,赊店镇有5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4%。
旅游业
2014年,赊店镇旅游人数达8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2015年,赊店镇旅游人数突破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5亿元。
文化
东汉时刘秀举义兵赊旗得名赊店赊店镇。
交通
赊店镇有240省道过境,境内长3.2千米,双向2车道,向南通往李店镇,向北通往唐庄乡。有县乡(镇)公路5条,总长9千米。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赊店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0个,有文化站、文化大院各1个,社区(村)农家书屋8个,图书室12个,藏书3万余册;新天地广场、赊店文化广场、世纪广场文化广场3个,总占地3万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60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夕阳红艺术团、新梨园艺术团。体育场地6处。100%的城市和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6%。本地健儿周春秀荣获2008年北京29届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长跑比赛铜牌。有58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0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赊店镇2019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动员会
教育
2011年末,赊店镇有幼儿园(所)5所,在园幼儿107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5所,在校生6413人,专任教师278人,小学适龄儿童人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70人,专任教师9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7460人,专任教师462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5所。
2011年,赊店镇教育经费达332.3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32.3万元。
截止2016年,赊店镇人民政府直辖赊店镇初级中学、社旗县赊店镇第一小学、城关三小、社旗县第一回民小学、社旗镇第六小学、城关七小学校。
科技
2011年末,赊店镇有各类科技人才6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45人,经营管理人才105人,技能人才175人,农村实用人才8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赊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卫生院1家,社区(村)卫生室10个;病床1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张。专业卫生人员10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09人次,住院手术25台次,出院病人475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09万人,参合率100%;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2015年,赊店镇尚营、泰山路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村,这是继工作牌坊、兴隆社区后又成功入围的两个社区(村)。全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已达到40%,达到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创建标准。自2013年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以来,该镇整合各种配套资金800余万元,使辖区面貌大为改善,各项建设指标均通过省级验收考核。连续两年,该镇的牌坊、兴隆、尚营、泰山路四个社区(村)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验收,达到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标准。
社会保障
2011年,赊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75户,人数5283人,支出1331方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12户,人数1174人,支出105万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8人,支出1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医疗救助3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56人次,共支出3.16万元,比上年增长5.7%;农村临时救济145人次,支出2.65万元,比上年增长17%。赊店镇易农优选电子商务培训会
旅游
赊店镇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口关帝庙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彰新寨会议旧址和火神庙;风景点有姜家大院和明清一条街
获得荣誉
2007年,赊店镇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1年,赊店镇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与景德镇、禅城区、朱仙镇齐名,为全国古代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2014年,赊店镇入选全国十大“影响世界的中原地区文化旅游名镇”。
2015年1月,赊店古镇成功入选“2014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特征
水文
人口民族
人口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交通
社会
文体事业
教育
科技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旅游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