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考埃尔
亨利·考埃尔
亨利·考埃尔(Henry Cowell,1897—1965),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作家、出版商、教师,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前卫音乐的领军人物。
人物经历
童年
考埃尔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一个乡村地区,父亲是爱尔兰移民,母亲是政治活动家和作家。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音乐,从小就接触到了多种文化的音乐。他的父母离婚后,他由母亲在唐人街抚养,接触到了亚裔美国人的音乐。1906年旧金山地震后,他们逃离加利福尼亚州,之后在美国平原和中西部以及纽约生活。他的学校老师注意到了他的音乐天赋,但受到贫困的阻碍。
早期职业
考埃尔是自学成才的,他在十几岁时开始创作古典作品。1914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查尔斯·西格尔学习作曲。西格尔鼓励他写下音群背后的方法和理论,这成为了《新音乐资源》的草稿。1916年,他创作了《动态运动》,探索音群可能性。1917年,考埃尔入伍,避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战斗。
考埃尔加入了南加利福尼亚的神智学社区Halcyon,受到爱尔兰民族主义、凯尔特传说和神智学的影响。他为Halcyon的演出写了配乐和程序音乐,创作了《马努南的潮汐》等作品。爱尔兰象征主义成为他音乐中的一个主题。
艺术研究
1912年设计新的钢琴技巧,称“音簇”(clusters),用前臂或手掌压下,同时奏出毗邻各音。同时创造将异物放在琴弦中以改变钢琴的音质,并在1914年3月5日于旧金山表演这种“特调钢琴”(preparedpf.)。1914年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从查尔斯·西格开始接受正规训练时,已作有100首乐曲。阿兰·西格鼓励他把为自己订立的非正统规则加以汇编整理,结果成书,即《新音乐资源》(NewMusicalResources)(1919)。他在20年代中举行的独奏会,他不仅用了音簇,还首创了稀奇古怪的钢琴弹奏法,如拨琴弦或作硬纸板或金属把琴弦的声音捂住。1923-33年间5次访问欧洲,赢得贝拉·维克托·亚诺什·巴托克阿尔班·贝尔格和施纳贝尔(Schnabel)的友情,并在柏林从阿诺尔德·勋伯格学习。1922年出版17首音簇乐曲。考埃尔还发明新的记谱法来表明他的意图主,1931年和泰勒明联合发明早期的电子乐器,叫做“节奏琴”(rhythmicon),可用以精确地表现考埃尔作品中复杂的节奏组合。他也是最早(在30年代)在作品中引作不确定因素的作曲家,有些段落可以由演奏者颠来倒去自行决定先后顺序,也可任意重复,有几小节可即兴演奏。
后继有人
约翰·凯奇是实验家亨利·考埃尔Cowell(1897一1965)的学生,考埃尔则是艾夫斯的仰慕者。考埃尔的钢琴"音簇(用张开的手,前臂或木块演奏)仅只于个人实验,虽然考埃尔(HenryCowell)直接在钢琴弦上演奏(处理成像一架竖琴,Banshee(1925))提供了明显的可能性。凯奇曾经师从阿诺尔德·勋伯格和考埃尔,因为同一些现代舞蹈团在一起工作,凯奇最初的一些作品都是为打击乐器演奏者写的乐曲。此后,他写了许多预先制定了作曲程式的,类似但不同於序列手法的乐曲,由于场地限制上的实际需要,凯奇尝试跟随他的老师Cowell在钢琴上发掘新的音响,把钢琴变成一种新型的打击乐器,即在钢琴上各位之间规定的地方插入一些金属丝、螺栓,小片的橡皮和小木块等,从而完全改变了它的音响。这种改变后的钢琴成了一个人演奏的打击乐乐队。
音乐生涯
考埃尔在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在北美和欧洲广泛巡演,演奏自己的实验作品,探索了无调性、多调性、多节奏和非西方音乐模式。他的音乐会引发了大规模的骚动和抗议。他与格雷特·苏尔坦合作,影响了欧洲作曲家贝拉·巴托克阿尔班·贝尔格。他的《风之竖琴》和《仙女的回答》展示了弦乐钢琴技术,影响了约翰·凯奇的准备好的钢琴。他的《浪漫四重奏》和《欧菲米特四重奏》采用了他称之为“节奏-和声”的作曲方法。1919年,他开始写作《新音乐资源》,1930年出版,讨论了他的创新节奏和和声概念,对美国音乐前卫产生了影响。
个人生活
考埃尔对其他文化中的音乐极感兴趣,采用东方乐器,研究波斯民俗音乐,并在作品中再现日本音乐的四分之一音和三分之一音。他还探究早期美国音乐文化,作《赞美歌和赋格歌》系列。他成为查尔斯·艾夫斯的朋友、伙伴兼传记作者,并在教学、写作和出版方面全面提倡美国新音乐。他的教学工作主要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乔治·格什温和凯奇都是他的学生。1936年因同性关系被判监禁,1940年假释,1942年赦免。
个人作品
音乐作品
1.伦敦加布莱里管乐合奏团演奏的管乐六重奏等管乐作品,HYFR,CD编号CDA6517。
2.由米莱库特(Mire-Court)三重奏团演奏的钢琴三重奏,由古尔兹米茨(Goldsmith)和金(T.King)演奏的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等,MUST,MACD635。
3.由克洛诺(Kronos)四重奏团演奏的四重奏,NONE,CD编号7559-79310-2。
作品介绍
《赞美歌和赋格曲调》乃亨利·考埃尔探究早期美国民俗音乐、据拉尔夫·威廉斯《南方和声》曲集、据童年时代在俄克拉何马州乡村听赞美诗的情景而创作的。这种形式以圣经中的诗篇为歌词,配以宗教调式的叙事曲调,据考埃尔的夫人介绍,三声部赞美诗和赋格的简单复调写法,是16世纪早期苏格兰王国长者派音乐的特点。古老的赋格调也是新英格兰原始风格艺术家威廉·毕林斯所发展起来。它与单纯的赞美诗的风格间差别在于,在赞美诗开始后让一个歌唱声部先单独出现,然后其余声部依此以对位的、往往是模仿的形式出现。考埃尔发展了不止一种以二度代替三度的逻辑体系,他从不采用真正的传统曲调,而是用与他有关的某一处传统的风格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全套的《赞美歌和赋格曲调》共16首,其版本可选:1.迪卡唱片,Argo,由内维尔·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录制了第十首,为双簧管和弦乐队而作(由Nicklin双簧管),CD编号417818-2(这张唱片上包括巴伯《柔板》、阿隆·科普兰《寂静的城市》等,为美国现代作品专集),《企鹅》评介三星。2.克拉克(A.Clark)指挥曼哈顿协奏团演奏第十首,KOCH,CD编号37282-2(这张唱片上还有亨利·考埃尔的大协奏曲、《艺术谐谑曲》等,为亨利·考埃尔作品专辑)。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童年
早期职业
艺术研究
后继有人
音乐生涯
个人生活
个人作品
音乐作品
作品介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