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起义是
辛亥革命期间一次较有影响的起义行动。香山起义中,主要骨干肖楚璧、郑伸超、刘卓棠,乔装新娘、陪娘运送起义军火的林寿华、黄文轩,小榄民军中的开明士绅何培樵、绿林好汉李就成、任顺添等,都对这次香山起义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中国革命大业,虽然不是他们完成的,却为后继者起了开创和启后作用。
辛亥革命期间一次较有影响的起义行动。澳门同盟会成立後,就全力以赴准备策动
香山县起义,新任主盟人
林君复与莫纪彭、
何振、郑仲超等负责策动驻在前山的
新建陆军,
郑彼岸等负责策动驻在香山县城的防营、团练。驻守前山的新军约有2000馀人,他们参加过1910年的
广州起义,军官中很多人有革命思想,其中营长任鹤年尤为激进,澳门同盟会员利用同学关系与任鹤年等人联络,很快控制了这支军队。香山县城驻有副将
马德新率领的防营,郑雨初、黄龙彰率领的团练,王作标率领的县署亲兵,经澳门同盟会员的活动,郑雨初、黄龙彰、王作标先後入会,从而使同盟会又控制了团练和县署亲兵。他们还派人联络各乡村志士和绿林,约期一起起事。起义的筹饷工作由同盟会澳门支部机关负责人
林警魂担任,他从港澳商人、海外侨胞中募集了部分活动费用,其中澳门富家子弟、同盟会会员提供了相当的经费。经过周密准备,1911年11月2日,香山起义在
小榄镇爆发。11月5日,前山的
新建陆军与县城的团勇亲兵同时起义,并於当天光复香山县城。随後,以前山新军为主体的香山起义军改编为“
红巾军”,进驻广州西关。不久,香军编入广东北伐军,进抵
江苏省前线。同时,不少澳门女同盟会员,如许剑魂、陈秉卿、梁国体、
严珊珊、梁荃芳、梁雪君等,也参加广东女子北伐附队,经南京一直进抵
徐州市前线。
1904年
郑彼岸、
林君复、
刘思复、郑仲超等7人留学
日本时,得识
孙中山,后来“郑彼岸、林君复等衔孙中山命,负责策划香山起义”。
1906年林君复、郑彼岸等回国后,即以郑彼岸为主,在本邑创办《香山旬报》,进行革命的宣传工作;以林君复为主在澳门,创立先称“同仁”后称“仁声”的剧社,暗中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
1910年,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从日本回来的上述几位以及从南洋回来的
谢英伯、林了浓等会合,在澳门建立中国同盟会南乡统筹总支部,任务主要是组织民军,进行武装起义。
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总机关决定
广东省要首先在
香山县发难。
林君复、
郑彼岸、
林警魂等当即集结力量,把民军和驻守在前山的
新建陆军,与小榄李就、伍顺添领导的
绿林军等结合,共举起义。
李就领导的绿林军首先于11月2日在小榄起义。接着是以驻前山的新军为主力,在营长
任鹤年的指挥下于5日在前山起义。最后由林君复、郑彼岸和林警魂等兵分隆都、良都二路于11月6日进攻石岐。因所向无阻,万众欢呼,“沦亡于清王朝二百六十余年之县境,遂告光复”。
11月6日县城
石岐街道光复后,即于第2天7日晚上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把各路起义军定名“
红巾军”,推举任鹤年为司令、何振为副司令、莫纪彭为参谋长。随后于8日誓师出发北上,于9日抵达
广州市,成为最早进入广州的一支义军。但香山光复比
化州市、新安(今之
深圳市)晚些,成为全省第三个光复的县。
香山起义中,还有主要骨干肖楚璧、郑伸超、刘卓棠,乔装新娘、陪娘运送起义军火的林寿华、黄文轩,小榄民军中的开明士绅何培樵、绿林好汉李就成、任顺添等,都对这次香山起义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成功和
孙中山后来发动的
二次革命和护国护法斗争,都有香山革命志士的一份功劳,中国革命大业,虽然不是他们完成,却为后继者起了开创和启后作用。他们是香山的好儿女,是今天新社会、新生活的奠基人,香山人民和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