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街道
广东省中山市辖街道
石岐街道,又称“石岐区”,广东省中山市市区。是中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辖区总面积22.72平方公里(2012年),石岐地处市城区中心,东至起湾道与东区街道接壤,南到白石涌与南区街道毗邻,西临石岐河与西区街道相望,北至东明北路的横河与港口镇相连。
2012年末,石岐街道辖19个社区,共有常住人口20.33万人,户籍人口17.02万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岐街道常住人口为257472人。
石岐街道内有铁城东门城墙遗址月山公园、白衣古寺、西山寺等历史文物古迹43处。
2021年,石岐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60亿元。2022年,石岐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3亿元。
历史沿革
石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前,那时,珠江口外古伶仃洋上,有一个四季常绿的岛屿,人们把它叫做“五桂山”(今五桂山),范围大约包括从现今石岐以南直到澳门以北的丘陵地带。大约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这里就是古越人的生息之地。近年博物工作者在野外考古发掘时,在这里找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其中就包括石岐的白水井。
据《香山县志》明嘉靖本,香山岛在春秋战国时期原为百越的海屿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属南海郡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之番禺县地;晋咸和六年(331年),属东官郡地,隋开皇十年(590年),东官郡改为宝安县,香山岛属宝安县地。
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市香山县岛地处边隅,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因此东莞县在香山只设置乡级的行政编制,取名文顺乡,乡的驻地设在潭(今珠海市山场)。但在另一方面,香山却是边防重地,因此朝廷特意在在香山的濠潭设置了香山镇,那是戍边的军事机构,镇将的品级与县令相等
唐、宋以前,香山岛与珠江口北岸的广州市之间,横亘着石岐海(今已淤狭成岐江)。海边有一条名叫石岐的小渔村,石岐往北大约一公里处,有一个七山环抱的小村庄,名叫仁厚村,与渔村石岐一起,统归“仁厚里”管辖。
到了北宋,香山岛上的农渔业逐渐发展,并出现了一批晒盐、采银、养蚕缫丝的场坊,于是,香山自行立县的呼声日高。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广东省运判徐九经进士梁杞(邑人)联名上本请求建县,但只允设置香山寨,仍隶属东莞市,寨址设在山场。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东莞县令姚孝资采用进士陈天觉(邑人)的建议,再次向朝廷请求建县并终获诏准。以原东莞县香山县镇(五桂山周围)为基础建立香山县,并划南海、番禺区、东莞、新会区4县的部分海岛归香山,称为香山县,隶属广州市。同年,以寨官暂代县令职务的陈天觉决定在香山岛北端石岐山(今称烟墩山)往东,直到七星峰(今石岐孙文中路西段、民生北路、拱辰路一带)之间的土地上兴建县城。据说,建城时,陈天觉曾下令“布铁沙于地以地”,所以民间把这座新县城称为“铁城”,县署则修建于仁山脚下(今石岐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内)。从那时候起,石岐基本上都是香山县(1925年后改为中山市、中山市)的行政机构所在地。立县初,香山县共设置10个乡,县治所在地称为“仁厚乡”(包括今天的石岐直到南区、深湾一带)。
元初,香山县改属广州路。
明初,香山县仍属广州府。明洪武十四年,香山县改划为11个坊、都。原来的仁厚乡分划为仁厚坊和良字都,仁厚坊相当于现今的石岐,良字都相当于现今的南区。
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年),香山全县11个都合并为9个都,仁厚坊与良字都合并,改为仁良都。光绪初年(约于1880年)改都为镇,全县设置9个都、镇,仁良都仍沿旧称。宣统二年(1910年)改镇为区,香山全县设置9个区,仁良都改为第一区(包括今石岐、港口、环城、石鼓一带)。
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省撤销广州府香山县直属广东省长公署管辖。石岐仍为香山县县城。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15日,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经广州中华民国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批准,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市,以纪念孙中山
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中山县公署改称中山县政府。
民国十八年(1928年)2月,国民政府第19次国务会议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实行模范县制(特别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在县长黄居素和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唐绍仪的主持下,县政府从第一区石岐移驻第六区唐家。同年7月,全县调整行政区域,区的名称改按地方命名,石岐定名为石岐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全县9个区恢复按数字编列的名称,仁良区改为第一区(驻石岐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县政府由唐家迁返石岐,驻郑氏三公祠(今莲塘路)。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7日石岐沦陷。沦陷期间,中山县三大势力鼎立:日军在石岐凑合汪伪县政府;中国国民党的县政府流亡于鹤山市沙坪;共产党则在五桂山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中山市行政督导处。
日本投降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7日,国民党县政府从第二区谿角乡移驻石岐镇,驻学宫(今孙文中路中山市人民医院内)。随后,在全县9个区普遍设立区署,第一区驻石岐镇。1949年12月,石岐改为区级镇。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1月17日,中共粤中区委、粤中行署决定改石岐镇为石岐市,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1953年3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设立石岐市(省辖市),以中山市石岐镇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由粤中行署领导。石岐建市后,分设民生、烟墩、莲峰、中区、太平、岐江上、岐江下、水上、郊区9个办事处,又从中山县划出长洲、后山、柏山、张溪、基边、员峰等6个小乡归入石岐市郊区。
1957年6月,石岐市郊区改称环城乡。
1958年8月,环城乡改为石岐市郊区公社。同年12月31日,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第二届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通过,1959年3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岐市,将原石岐市的行政区城全部划归中山市
1958年12月石岐市改为石岐公社,石岐市郊区公社并入环城公社。
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为石岐镇;12月,经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县级镇,仍称中山县石岐镇,属中山县和佛山专区双重管辖。
1969年1月,经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石岐镇归并中山县,撤销石岐镇建制,由中山县城建街道战线管理石岐镇的工作。
1971年8月,恢复石岐镇建制(公社级)。
1983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翌年1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佛山市代管中山市。
1984年2月,撤销石岐镇,改为中山市市区。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中山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
1996年9月,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提请作出决议,同意将中山市城区的中区、岐江区、莲峰区、烟墩区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中区街道办事处;同意郊区、环城区街道办事处分别更名为北区、南区街道办事处。
2000年4月,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同意撤销中区、北区街道办事处,成立石岐区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岐街道位于北纬22°32′4″和东经113°22′46″之间,原名石岐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中部。面积22.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中山市石岐街道地形平面轮廓似一个紧握而向上举的拳头,南北狭长,东西短窄。
气候特征
中山市石岐街道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北缘,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太阳辐射角度大,终年气温较高,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5.3千卡/平方厘米,其中散射辐射量为57.7千卡/平方厘米,平均直射辐量为45.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强为7月,可达12千卡/平方厘米,最弱为2月,只有5.6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资源
石岐街道的西江北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41亿立方米,占珠江平均径流总量3290亿立方米的68.1%。
动物资源
截至2014年,石岐街道存在的动物以爬行纲两栖动物、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亚门和多种贝壳。
行政区划
石岐街道辖19个社区。(2012年)中山市石岐街道办事处驻康华路18号。
人口民族
2012年末,石岐街道常住人口20.33万人,户籍人口17.02万人。全街道以汉族为主体。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岐街道常住人口为257472人。
经济
综述
2012年,石岐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37亿元,比2011年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额42.93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比重为0.2:22.4:77.4。
2012年,石岐税收收入39.48亿元,比2011年增长2.7%。其中,国税收入20.9亿元,增长2.8%;地税收入18.57亿元,增长2.6%。财政支出7.86亿元,比2011年增加1.4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68亿元。财政收入8.02亿元,增加4596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3亿元。
2021年,石岐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60亿元。
2022年,石岐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3亿元,增速为1.9%。
第一产业
2012年,石岐街道农业总产值4132万元,比2011年下降16.8%。蔬菜种植面积850亩,鱼塘1400亩。区办事处与19个社区、5个资产公司签订“三防”责任书。申报支农专项资金13项。
第二产业
2012年,石岐街道工业总产值101.25亿元,比2011年增长10.44%。28家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87.75亿元,增长11.0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7%。工业企业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1亿元。实现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简称“个转企”)466户。
第三产业
2012年,石岐街道出口总额19.46亿美元,比2011年下降2.58%。进口总额1.49亿美元,下降9.3%。合同利用外资6257万美元,增长22.4%。实际利用外资3530万美元,增长15.9%。有外贸出口公司41家,出口生产企业29家,来料加工企业4家,来料加工缴费收结汇169万美元。签约境内市外项目2个,投资总额11.5亿元。签约外资项目3个、商业服务业项目3个、房地产项目2个、增资扩产项目1个。
文化
民俗文化
代表香山县850多年文化的历史人文遗迹几乎都坐落在石岐。共有历史文物古迹43处,其中省级文物2处,市级文物11处,不可移动文物30处。区内分布有铁城东门城墙遗址、月山公园三山古庙、白衣古寺、西山寺等充满古朴风韵的历史遗迹;还有南洋风格的孙文西路步行街,永安居(永安百货的员工宿舍)、萧家大宅、郑藻如故居等具有历史价值的特色建筑;商业文化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等自然聚集的博物馆群也座落在区内;石岐名人荟萃,诞生了各个领域的弄潮儿,如明朝儒学集大成者黄佐、“中国现代音乐之父”萧友梅、“粤乐宗师”吕文成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四大百货”也是从石岐起步,继而名扬全国。
交通
石岐街道周边有105国道和环珠三角高速公路(G94)、京珠北高速(G4W)与横跨岐江两岸的东明大桥、青溪大桥和外环路相连接。在境内,广珠轻轨中山北站,距市政府仅5公里,距中山港只有15公里,距珠海市、澳门57公里,距广州市50公里。
道路交通
轨道:城际轨道中山北站(石岐站)(可到达目的地:广州南站、珠海(珠海北)、经小榄站到达新会站
城际巴士:在中山国际酒店对面的中山交通大厦中山汽车总站(可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广州、东莞市、珠海、深圳等地)。
社会
教育事业
中山市的最高学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电视大学、香山专修学院以及市内的绝大多数名校名园都坐落于本街道。辖区内有中学8所,小学18所,幼儿园40所。其中省一级中学4所,省一级小学4所,省一级幼儿园4所,市一级中小学10所,市规范学校4所,等级学校覆盖率为100%。石岐连续多年获得“中山市镇区教办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评估先进镇区”、“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镇区一等奖”、“中山市成人文化先进镇区一等奖”、“中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镇区”等荣誉称号。
医疗卫生
2012年,石岐有药品连锁企业、药品零售药店180家,医疗机构32家,保健品经营企业307家。卫生监督公共场所386户次,监督覆盖率95%。完成从业人员健康体检2.52万人。发出餐饮服务许可证438份,检查餐具单位320间,合格率85%。食材抽检64份,均合格。开展节前食品安全检查5次,配合工商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4次,查处无证商铺33间,查处未取得健康证从业餐饮行业人员236人。
计划生育
2012年,石岐户籍人口出生1566人,计划生育率87.55%,落实计划生育措施987例,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3:71;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出生518人。征收社会抚养费1187万元。大信、莲员、莲新、凤鸣、仙湖、桂园、民生、民族、民权县、悦来南、博爱、东港湾12个社区无政策外出生人口。为已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服务6.61万人次。全年征订计划生育报纸杂志12种,发放“节育奖”25万元、查环查孕补助113万元、独生子女保健费82万元。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办理1.77万人次申请,市区二级发放奖励金1346万元。
体育事业
截至2007年,石岐街道共有各类体育场馆180多个,总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全街道主要体育设施有石岐区文化体育公园、岐头文化体育公园、张溪康乐中心、石岐区龙舟赛场、石岐区体育公园等,石岐已有18个社区建成社区全民健身苑,全区内小型全民健身苑达20多个,社区全民健身苑覆盖率达95%。
社会保障
石岐街道在2010全年为304户675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为116名优抚对象、1300名残疾人解决了困难补助,为3.5万名职工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
旅游
西山寺
西山寺位于石岐孙文中路,沿着西山公园蜿蜒的石阶向上,转右便是仁寿禅林,俗称“西山寺”,始建于明代,初为乡贤毛可珍读书之处,后经多次增建重修,改为寺院,是一座具有四百年历史的寺院。寺院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韦驮殿及迦蓝殿等五座殿堂,塑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韦驮佛及迦蓝菩萨等七座佛像金身,每逢初一、十五,有信徒参加诵经。
中山市博物馆
中山市博物馆位于中山市城区中心。该馆成立于1984年,隶属市文化局,中山博物馆馆址是1921年兴建的侨立医院,为中西合壁的庭院,主楼三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辟展室6间,基本陈列为《中山历史文物展》、《中山市革命斗争史》、《中山市华侨史》。楼下为临时展厅。
馆藏文物近8000件,主要是中山市出土的新石器时期至晚清的历史遗物及革命文物、华侨文物等。
孙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纪念堂位于石岐孙文中路,又称“仁山玉宇”,由已故中山市荣誉市民郭得胜先生捐资兴建并于1983年4月落成,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纪念堂外观庄严宏伟、富丽堂皇,建筑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充满了时代的特色,鸟瞰成“中”字,平视成“山”字。毛主席纪念堂主楼南面镶嵌孙中山先生手迹蓝底金字“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两侧是幽廊曲径和园林小景。
狮山海蚀遗址
狮山海蚀遗址位于沙溪圣狮村西面,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属白垩纪红砂岩砾石地质,其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在珠江三角洲现存海蚀遗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质标本。该遗址现存面积75亩,约5000平方米,海拔为29.4米,山下原有明阁和三仙娘小庙,现明阁已毁,只存1990年重修的小庙一座,庙内有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科举人彭炳纲(圣狮人、中山著名教育家和书法家)手书“松风水月”木匾一块。
获得荣誉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34。
参考资料
石岐街道.中山市统计局政务网站.2021-05-19
多维数据透视镇街:谁撑起中山脊梁?.今日头条-南方plus客户端.2023-04-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民俗文化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计划生育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旅游
西山寺
中山市博物馆
孙中山纪念堂
狮山海蚀遗址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