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性别比
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 出生性别比在103-107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引起关注,是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当时就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超出了正常区间。其中中原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主要受传统生育文化、社会福利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健全、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滥用等因素的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将会带来婚姻挤压、性别透支和人口结构失衡等社会问题,从而影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定义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
截至2017年,全世界只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性别比高于107的正常值上限,其中仅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个国家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程度与中国相似。曾经出现失衡的周边国家地区如韩国印度、中国台湾已通过对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使出生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没有继续偏高。中原地区在失衡的程度、持续的时间、波及的人口上都是世界之最。长期的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的积累效应已经显现:2015年末,男女人口差距达到3366万,在婚姻市场上将会有3000多万的男性找不到婚姻对象,面临“打光棍”的局面。庞大的光棍大军将会给婚姻、家庭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加重养老负担。
产生背景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引起关注,是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当时就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超出了正常区间。80年代以来的历次中原地区全国性人口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基本呈上升趋势。这种变动趋势不仅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关注。从分孩次出生性别比分析,80年代历年的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关键是受二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较之其前有明显提高所致。
变化因素
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浓厚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色彩,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妇女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封建社会传统生育文化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仍然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影响生育儿子的意愿和行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群众尤其是农民“不生男孩不罢休”,无论怎样罚款,他们都要千方百计生男孩。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健全,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社会保障体系非常落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很突出。农村的独女户尚未真正老有所养,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抑制人们养儿防老的意愿。这样,农民养儿防老的意愿就内化到生育需求当中,进一步促进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
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滥用
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滥用对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上升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羊水胎儿脱落细胞培养染色体核查、羊水胎儿脱落细胞X染色质检查等技术,均可早期鉴定胎儿性别,进行性别选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引起新生儿性别严重失衡的直接原因,就是生育妇女在怀孕或生育过程中通过B超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进行了性别选择。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监管不严
一方面,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严格一胎,在农村提倡一胎,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二胎。但是,对于某些城市富人,计划生育政策苍白无力,他们通过各种手段,隐瞒事实真相,超生多生。在农村地区,某些计生干部利用计划生育政策大肆敛财,只要还没男孩而想超生的农户能够缴纳一定数量的“社会抚养费”,就可以超生。而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拒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男孩而超生,这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升高。另一方面,某些领导干部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对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客观上为城市和农村想生男孩的群体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关数据
2016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下均以女性为100比),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三千多万。
202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中国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2021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2023年10月1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其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100。
相关法律
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走向平衡,切实改善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四十条第二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三十七条: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或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第十七条: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关治理措施
国家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颁布有《关于严禁用医疗技术鉴定胎儿性别和滥用人工授精技术的紧急通知》《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简称“两非”)措施,到2011年首次将性别比的明确目标纳入国家规划,在《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再到各地政府组织开展的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宣传活动,严肃查处“两非”、溺弃女婴、虐待妇女的典型案例。
适当放宽生育政策
尽管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制止非法进行选择性生育,但是只要性别偏好的前提存在,它就会通过限制性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产生影响,如出现“溺女婴”“弃女婴”的现象。即只要政策限制的人数低于人们意愿生育的人数,就有可能出现选择性生育。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可以减少选择性生育发生的比例,如对需要依靠体力劳动的偏远农村,可以适放宽至“三孩”政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在经济落后、交通不畅的农村主要是以体力活为主的劳动方式,所以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非常浓厚。而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因此要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镇化建设。要加大发展生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分散经营的传统耕作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并重,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农民的物质越丰富,对子女的依赖越小,男性的性别优势就越小。
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人们老年的生活没有保障,缺乏安全感,加大了对男孩的偏爱。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较城镇欠缺,因此养儿防老的思想盛行。要改变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性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弱化家庭的功能,降低老年人口对子女养老角色的期待,使农民的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逐步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家庭对男婴的需求。
加大打击“两非”案件力度,强化利益导向政策
限制性生育政策通过B超等医疗技术手段的作用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要加大查处“两非”案件力度。协调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把涉案单位和人员查处到位。加大“两非”案件曝光力度,警示教育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两非”行为。在严厉打击“两非”的同时,做好对出生性别比的监测,特别是对第一孩为女孩的育龄人口(1S)。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推动各项经济社会政策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倾斜,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女孩家庭的权益。要想方设法为女孩家庭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帮助女孩上学、女性就业,解决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养老、照护等现实问题。
深人开展宣传倡导工作
动员传统和新兴媒体,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的先进理念,破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不断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认真开展“关爱女孩”等公益活动,使女孩的成长发展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加强新型家庭文化建设,营造社会性别平等的舆论氛围,以文化的感召力促进性别平等,引导民众逐步消除性别偏好。
相关看法
专家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将会带来婚姻挤压、性别透支和人口结构失衡等社会问题,从而给人口安全、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影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个人口性别比置于异常范围的国家或地区,都是历经了漫漫几十年所逐步形成的结果。也就是说,人口性别比是在各种影响其变化因素的作用下,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累计结果。未来的人口性别比,也必定是未来某时间之前数十年诸因素影响其变化的结果的累计。改变我国人口性别比异常现象,也须经历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奏效。
相关事件
2017年,郑某夫妻住在三门县,从事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生意。前段时间,因为错将林家媳妇怀的儿子看成女儿,导致错误引产,所以才挨了打,最后这对夫妻被刑事拘留。民警调查发现,郑某夫妻并不是初涉这一行,早在2012年,郑某夫妇就从网上非法购买B超机,暗地里上门给孕妇做性别鉴定,从中非法获利,后来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
目录
概述
定义
产生背景
变化因素
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滥用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监管不严
相关数据
相关法律
相关治理措施
适当放宽生育政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加大打击“两非”案件力度,强化利益导向政策
深人开展宣传倡导工作
相关看法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