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寺位于
中山市石岐西山,原名仁寿禅林,又称仁寿寺,也称武峰和第一峰。西山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为明代乡贤毛可珍读书的地方,后改为寺院,延僧居之,距今已逾四百多年。
西山寺使用土地面积约167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46平方米。西山寺坐北朝南,深两进,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前进两边有厢房,天井两旁雨廊均为卷棚顶,后进两边有偏殿,面积690平方米。现寺内有伽兰殿、韦陀殿、
大雄宝殿、准提殿、
观音殿、六祖殿、地藏殿、塔殿等。
西山寺历经
清代顺治、
康熙和
乾隆、
爱新觉罗·颙琰、
咸丰年间和民国10年(1921年)多次增建重修。1987年,
中山市人民政府将古寺重新修建,1988年10月开放,供游客观赏。1990年西山寺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7月,成立了西山寺寺务委员会。
西山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拥有超过四百年的历史。在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著名邑人
曾望颜曾在此潜心研读诗书,并于咸丰六年(1856年)任陕西巡抚署四川总督时,慷慨解囊,募资对古寺进行了扩建。扩建工程由隐泉庵派僧人心恒担任主持,历经数代传承,至1949年已传至第十三代。
寺院在历史上多次得到修缮与扩建。
清代顺治,邑宰戴仁进行了初步修整;
康熙,朱公明再次修缮;朝隆年间,彭候翥增建了大士殿;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马侯德则增建了袭爽台。然而,这些修缮多属于局部修补,未能使寺院焕然一新。至
咸丰年间,
进士曾望颜自闽归乡,发起募捐,对寺院进行了全面重建,包括修缮佛殿、重塑佛像及重建寺门。寺内现存“仁寿禅林”匾额,由第八代住持僧易铨法师募资所立,两侧对联“红棉旧阴,福地重光”则由书法家循州张玉堂书写,至今保存完好。
民国时期,西山寺亦得到修缮,但随后遭遇
日寇侵略与文革浩劫,寺院遭受严重破坏,佛像损毁,僧侣离散,仅余破旧正殿及部分遗迹。
为尊重宗教信仰与保护
文化遗产,
中山市人民政府将西山寺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79年成立筹建委员会,拨专款进行重修。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捐助下,寺院自1987年起陆续重建了
大雄宝殿、地藏殿、多宝塔殿等多个殿堂,并重塑了多尊佛像。1988年,首期修复工程圆满完成;1993年,观间殿亦得以重建。如今,西山寺佛光普照,钟声悠扬,成为安民护国的重要
精神寄托。
1993年冬开工,在大雄宝殿背後增建藏经楼一座,建筑面积二百多平方米。建楼资金系
中山市荣誉市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林
余宝珠女士所捐,1994年2月建成。
西山寺坐北朝南,深两进,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前进两边有厢房,天井两旁雨廊均为卷棚顶,后进两边有偏殿。该寺使用土地面积167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46平方米。
西山寺内有伽兰殿、韦陀殿、
大雄宝殿、准提殿、
观音殿、六祖殿、地毅殿、塔殿等,颇为壮观。“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内文物散失,僧人撤走。但门前一副对联“红棉旧荫,福地重光”,横额“仁寿禅寺”(字体刚劲有力,笔力浑厚,相传是
清代名书法家
张玉堂用拳头写成的,后人称为“拳书”),幸得完好保留。
西山寺内墙壁上镶嵌有长2米、宽59厘米的石碑记,刻于清代
咸丰六年(1856年),用
黑麻石楷书阴刻而成,每字3厘米,碑文照录如下:
重建武峰仁寿寺碑文吾邑武峰一名曰西山寺为县右耳上有仁寿寺乃前明乡贤毛孝廉可珍读书之所寻改为寺延僧居之国初
顺治间一修于邑宰胡侯戴仁
康熙间再修于协戎朱公明山门额曰第一峰旧有红棉六株高耀城头盖邑之胜境也迨
乾隆间彭侯翥增建太士殿
爱新觉罗·颙琰间马侯德滋又增袭爽台然皆不过补苴罅漏未能焕然一新以故百数十年来风雨剥蚀栋宇倾颓而所谓袭爽台竟成瓦砾甚非所以昭法象而存遗迹也
爱新觉罗·旻宁癸卯秋余自闽藩解归里时往游眺景仰先贤追维陈迹慨然久之因谋再为建造而本寺又无积产虽毛氏岁给谷三十石且不敷香火之资一僧住持点金乏术不藉化缘何以集事乃倡议醵金重建
并集好善者广为劝助由城而乡由邑而郡以及邻邦远省上至大吏下至商民外而缙绅内而闺媛莫不乐为布施于是鸠工选材先建正殿次旁殿外山门内堂寝除沙土之墙敞摩兜之室复六棉古道植双树菩提又另凿石掘井浚七星泉于东岩下规模大都由旧气象岿然更新谓非先贤之泽 佛力之灵曷由得此然工程颇钜所费不赀役始于
咸丰辛亥随捐随造至甲寅之秋规模略备而原议建寺东之
吕祖庙迄未动工则余之心愿犹耿耿也是役也同人劝募之力为多而董其事者则寺僧易诠也不料余被召入都后易诠遽于是冬西归竺山尚未传徒不得不择人经理隐泉寺僧心恒清修梵行堪以付托遂将寺务悉交管理即命过本寺住持毋许私借官绅暨外来游僧住宿致滋事端至将来为易诠慎择良徒以续本寺香火则责在心恒矣余时承乏京尹簿书倥偬未遑搦管兹复奉有抚陕之命恐日久就湮莫悉巅末爰特聚其事邮寄本寺俾勒石以垂永久云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