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涛(1963年5月—),男,
汉族,
安徽省舒城县人,计算数学家,担任教育部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广州南方学院校长,多个重要
学术期刊的编委等职务。汤涛也曾任香港数学会理事长、
吉林大学双聘院士,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汤涛生于安徽省
舒城县柏林乡柏林村,并于柏林村小学读书。1984年,他获得北京大学数学专业的理学
学士,随后出国留学并于1989年获得
利兹大学(Leeds)
应用数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汤涛成为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并花十年时间探索感兴趣的科研方向。1998年,他辞去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的终身教职,回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作。2002年,在汤涛与
北京大学和
香港浸会大学老师的努力下,北京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应用数学研究所成立。2005年,在汤涛努力下,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建立。2015年,汤涛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并在数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两年后,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汤涛通过作学术报告而获奖。2019年,汤涛又被聘为香港浸会大学的第二任校长,并参与制定相关教育计划,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制定战略计划。2020年,他出席有关北师港浸大在科研和招生方面的座谈会,并在会上作出相关报告。从2024年起,汤涛开始担任广州
广州南方学院校长。
汤涛主要从事计算数学研究,在双曲型方程计算方法误差分析、微分方程谱方法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广泛影响,例如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守恒型移动网格方法,使
高维计算成为可能。另外在科普
数学文化方面,汤涛和
山东大学刘建亚联合创办了《数学文化》期刊等。汤涛也因其科学贡献获得较多奖项,例如2007年获国家
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国家杰出青年(海外)科学基金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3,汤涛生于安徽省
舒城县柏林乡柏林村,童年曾就读于柏林村小学。其父亲是名军人,他小时候跟着家人东奔西走,十岁之后就往返于安徽和北京,学的知识非常零散。1978年,汤涛成为北京市恢复重点中学后的第一批重点中学学生。在此期间,汤涛在老师的培养下,拥有了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虽然只上了两年的高中,但汤涛从
高中开始才真正的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并逐渐对数学感兴趣,他还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美的事情。1980年,汤涛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
北京大学数学系,在对计算数学的兴趣驱动下,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成了他熟悉的“三点一线”。至1984年,汤涛获得北京大学数学专业的理学
学士。本科毕业后,汤涛在母校继续攻读硕士,他和硕士生导师滕振寰教授建立了后面二十年的学术合作。
硕士毕业后,汤涛选择去
利兹大学深造,并成为利兹大学第一个获得学校全额奖学金的中国学生。1989年,汤涛获得
利兹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汤涛也成为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他没有继续博士阶段的研究课题,而是花了十年时间探索感兴趣的科研方向,这十年的成果也为他申报院士奠定了基础。
工作经历
1990年至1998年期间,汤涛执教于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并取得终身教职。1990年,计算数学家
黄鸿慈到香港浸会大学创建计算数学专业,在即将退休之际前往加拿大找到汤涛,希望他来接自己的班。1998年,应黄鸿慈之邀,汤涛辞去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的终身教职,回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作。1998年,汤涛加入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先后历任该校数学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协理副校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2002年,在汤涛与
北京大学和
香港浸会大学老师的努力下,北京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应用数学研究所成立。次年十月,汤涛参加中国数学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做了学术报告。2004年6月28日至7月2日,“可压缩欧拉
方程的自适应方法”第一个研讨班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汤涛受邀成为本次讨论班主讲教师之一。
2005年,汤涛参与筹办首所内地与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作的大学一一
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11年3月11日,汤涛被聘为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该仪式在理科一号楼1366S举行。聘任仪式由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张平文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教务长
王恩哥院士向汤涛颁发聘书。
2015年5月,汤涛被聘为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数学系讲座教授,刚上任便为南科大大一学子们讲授高等数学课。汤涛在担任副校长的同时,还一直在书院担任导师对学生提供指导,开设本科生基础课程并亲自授课。在南科大初创时期,汤涛投身于南科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事业中,并在推动南科大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教育跨越式发展、数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2017年1月9日,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汤涛主持的项目“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荣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成为了首位以
南方科技大学为工作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在中国数学会学术年会上,汤涛作大会报告《相场模型的算法、理论和挑战》,并于当天前往
贵州省各大院校作科普报告。
2019年,汤涛成为香港浸会大学(UIC)的第二任校长。香港浸会大学作为国内第一所新型博雅大学,秉承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这与汤涛的理念不谋而合。2022年,
上海大学理学院当代科学前沿讲坛第266讲特邀
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于11月22日下午作了题为“数学推动现代科技--从
华为重视数学谈起”的线上报告,汤涛通过介绍数学主要研究领域和分支,向听众展现了现代数学的魅力和影响。他指出:
纯粹数学是人类理论文明成果的凝聚,也是人类理性层面的挑战;
应用数学涉及多个领域,要不断与时俱进,服务不同的应用问题。2024年4月,
广州南方学院聘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为广州南方学院校长,董事长郑晨光为汤涛校长颁发聘书。
主要成果
计算数学研究
汤涛主要从事计算数学研究,在双曲型方程计算方法误差分析、
微分方程谱方法理论、相场模型的高精度算法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广泛影响。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守恒型移动网格方法,克服了移动
网格计算的关键困难,使高维计算成为可能,被国际同行称为开创性工作;他推导出了有效的缩放因子公式,采用此公式的无穷区域谱方法大大加速了计算效率,在多个领域的科学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另外,对于非齐次守恒律的时间分裂法,他与合作者首次给出了收敛阶估计,建立的理论框架成为了后续许多工作的基础。也因这些研究,汤涛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冯康科学计算奖等奖项。
科普数学文化
2010年,汤涛和
山东大学刘建亚教授联合创办了《数学文化》期刊,并担任《数学文化》联合主编。该杂志以数学故事、科普文章为主,汤涛作为主编也亲手撰写了许多文章,其中《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程民德:一棵挺拔的大树》《代数几何的白马王子肖刚》,勾画了多位数学家的精彩人生;《阿贝尔奖的小波数学》《20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花絮》,讲述许多妙趣横生的数学故事。
汤涛通过采访冯康的多位家人、同事以及学生,历时半年写完了《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一文,并分四次在《
数学文化》上连载,共76页,这部作品构成了《冯康传》前半部分内容的主要材料。2019年,汤涛与作家
宁肯合作出版了《冯康传》,这是
中国科学院、
中国作家协会和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组织创作的“创新中国70年”大型报告文学丛书中的一本。冯康的弟弟
冯端希望能有一个懂数学的人参与,作为一个计算数学家,汤涛成为《冯康传》的作者之一,这套丛书后被确定为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主要论著
书籍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除了做研究,汤涛也致力于人才的培养。自1998年起,汤涛先后供职于香港浸会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和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学校,教授计算数学
相关课程。他曾表示无论教书育人,还是兴办大学,都得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急不得。对于人才的培养,他认为科普教育可以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而要培养有后劲的学生,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另外,汤涛认为培养人才不仅仅只顾培养当下的专业人才,也要着眼未来,因为未来的人才应该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的创办,汤涛认为博雅教育本身就讲求文理兼修、科学与人文并举,大学走向国际化的同时,更要回应区域和国家发展需要。在
中原地区办博雅大学,应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要扎根中国大地,融合中华文化思想,实现中西融会贯通,为国家作贡献。
汤涛于1996年至2005年期间,在北京大学联合培养两名博士生,即
李若和邸亚娜,其中李若已成为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而邸亚娜已是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所的副研究员。此外,汤涛利用创办的《数学文化》期刊,对大学生进行科普教育,通过数学传奇故事、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让他们发现数学之美。
担任职务
荣誉与奖项
荣誉
奖项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南方科技大学评:在
南方科技大学初创时期,汤涛就投身于南科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事业中,并在推动南科大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教育跨越式发展、数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吉林大学数学学院评:汤涛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数学家,在计算数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
广东科技报评:汤涛院士40年潜心研究“计算数学”,争做世界一流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