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科
秋水仙科
秋水仙科是一种草本植物,包括20多个属,约有几百种。这些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地,尤其在热带地区种类最多。这些植物通常含有有毒的秋水仙碱,因此以前的分类法多不承认有此科存在。然而,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这些属以及一些分散在其他属中的种统一划归为秋水仙科。这些植物多年生,是草本球根花卉,8~10月开花。花蕾呈纺形,开放时似漏斗,淡粉红色(或紫红色),端庄秀丽,受人喜爱。秋水仙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中国自七十年代起从国外引进种子和球茎。这些植物常用于园林中作为岩石园或花坛种植。其中部分种类为观赏花卉被引种到世界各地。鳞茎含秋水仙碱,可供药用,尤其适用于多倍体育种。
简介
本科植物一般含有有毒的秋水仙碱,以前的分类法多不承认有此科存在,其中的各种类大部分被分到百合科的各属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这些属以及一些分散在其他属中的种统一划归为秋水仙科。其中部分种类为观赏花卉被引种到世界各地。
栽培与用途
秋水仙(ColchicumautumataL)是百合科秋水仙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8~10月开花。花蕾呈纺缍形,开放时似漏斗,淡粉红色(或紫红色),端庄秀丽,受人喜爱。秋水仙原
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我国自七十年代起从国外引进种子和球茎,分别在北京、庐山昆明市等地试种,已取得可喜成果。由于生物工程学科学的发展,对秋水仙碱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地都在扩大种植面积。十九世纪时就开始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后来又发现它对乳腺癌宫颈癌、急性淋巴细胞的白血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秋水仙素(从秋水仙球茎中提取),能诱导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加倍浓度大约为0.1~1%)形成多倍体,对培育花卉和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秋水仙冬季喜湿润多雨、耐严寒,夏季宜干燥炎热的环境,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所以栽植地势宜选高燥平地,栽培前应严格进行消毒,防止线虫病、立枯病和腐烂病的发生。如果发现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可用50%辛硫磷进行开沟喷洒,也可早晚人工扑杀或配毒饵诱杀。秋季多雨时节、花药易被霉菌侵袭,鳞茎容易腐烂,应及时采取措施和预防。冬季,挖出的鳞茎应置于室内贮藏越冬,来年再种植。种植时,株行距一般为15×15厘米,使其得到充分的养料和光照,方能生长良好。亦可用种子和小子球繁殖,盖土不宜太深,1.5~2厘米厚即可。秋水仙母鳞茎较缺乏,进口的种球价格昂贵。为加速种球的繁殖,将熟土撒在行上,增加土层厚度,以增殖小鳞茎的数量,连续种植2~3年,种球数量即成倍增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栽培与用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