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下温村,位于
河北省西南部。北纬36°17′-36°55′,东经113°26′-114°。东以
青阳山、玉露岭、老爷山为界,与
武安市、
磁县毗邻;西以黄栌、大寨垴、马鞍山、
红峗山、四幅眼垴为界,与
山西省黎城、
平顺县相连;南与
河南省安阳、
林州市隔漳河、
浊漳河相望;北界羊大垴、界牌山、左权岭、天晶垴,与山西省
左权县接壤。
东西横跨37.5千米,南北
纵距64.5千米,总面积1509.26平方千米。
历史
1940年8月在涉县下温村天主教堂召开的
百团大战的高干会议,1941年3月18日,
太行区地方武装检阅大会在涉县
常乐村举行,1941年9月18日,一二九师全年运动大会在王堡开幕,历时九天,区代表和选手3000多人,彭总、左权、刘邓、杨甲等出席,观众有万人以上。
行政区划
邮编:056400 代码:130426 区号:0310
拼音:Shè Xiàn
涉总人口39万人(2006年)。全县辖9个镇、8个乡:
涉城镇、河南店镇、
索堡镇、
西戌镇、井店镇、
更乐镇、固新镇、西达镇、偏城镇、神头乡、辽城乡、偏店乡、龙虎乡、木井乡、
关防乡、
合漳乡、鹿头乡。县政府驻涉城镇城西街306号,距省会
石家庄市182千米。
地处太行山东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
清漳河、
浊漳河、漳河,属
海河流域
漳卫南运河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2.5℃,年降水量560毫米。矿藏有铁、钾、锰、磷、石英石、
大理石、
碳酸钙。
邯长铁路过境,
阳涉铁路通达,邯长公路通过。素有“三槐九景十八峪”之称,古迹有
娲皇宫、清泉寺、清龙洞、
千佛洞石窟等。有
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
响堂铺伏击战纪念碑、边区政府领导军民共建的漳南大渠纪念碑、左权将军旧墓址、晋冀鲁豫抗日烈士陵园等数十处纪念地。
经济
“多亏使用了县里配的良种良方,今年俺家玉米亩产突破了650公斤,加上夏收的每亩400多公斤小麦,我们家4亩耕地都成了‘吨粮田’……”金秋季节,在地处清漳河岸的涉县下温村,农民孙海平一边播种小麦,一边拿着县里印发的“吨粮田”小麦播种明白纸对照,生怕不得要领影响了来年高产。
孙海平家里有4.2亩水浇地。今年夏天,他全部种上了农技部门推广的
浚单20、
郑单958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并照着农技员测土配出的方子施肥、管理,今秋收获的
玉米棒大、颗粒饱满,4.2亩总产量达2500多公斤。“同样的一块地,今年比过去盲目种田可增产500公斤,仅此一项增收3000多元。”孙海平高兴得合不拢嘴。
涉县地处深山,山多地少,十年九旱,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吨粮田”在过去是广大农民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如何破解山区旱作农业增产、增收难?涉县找准突破口,发挥
清漳河穿境而过的优势,在清漳河沿线7个乡镇、10多个村建设
玉蜀黍属—小麦、水稻—小麦“吨粮田”。
目前,该县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边示范、边推广建设“吨粮田”。他们选择农业基础较好的下温村建设千亩核心示范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建设“吨粮田”万亩示范方。实施中,他们在过去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的基础上,推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培训、统一防病、统一机收。县财政出资20万元,整改田间道路,对示范区农户每公斤种子补贴1.6元。他们还派出专家组驻村指导,分阶段培训农民田间管理相关技术,把技术意见印制成“明白纸”发放到家家户户。
“在不临河的旱作区,我们正在建设优质谷子‘吨粮田’千亩核心示范区,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涉县县委常委、农工委书记杨连海介绍说,涉县现已建成“吨粮田”3万多亩,3年后将建成10万亩“吨粮田”、1万多亩的“吨半田”,将有近20万农民从中受益。
文化
一是创建领导小组,抽调23名党员组成街道硬化、清理卫生、残墙断壁整修、室内布置四个组,由双委成员任组长,规定每组任务的期限、标准。二是通过召开双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传达县会精神,利用广播、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标准、意义,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到创建活动中。三是按照首批文明生态试点村的创建标准要求,修改完善了创建规划。四是从村中选出一批干净利落、家居整洁、庭院干净的典型,示范带动全体村民大搞庭院净化。截止目前,已投资1000元绿化、美化了村委大院,投资2000元对八室墙壁粉刷、地板装修;出动铲车清理杂物3000多方;1200米剩余街道正在硬化,完成土坯墙抹面200平方米。
交通
旅游
有“华夏祖庙”之称的娲皇宫,位于涉县城西12公里的
凤凰山山腰,是神话传说中
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是我国最大的祀奉女娲的古建筑群,素有“活楼”、“吊庙”之称,被誉为“国之瑰宝”,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中原地区最佳旅游景区、河北百姓最喜爱的魅力景区、
河北省十大文物景观。
现存的整个古
翊坤宫分为山上、山下两部分,中间以长918米的台阶式盘道相连,主要由朝元宫、停宫、广生宫、娲皇阁四组古建和补天广场、
塑像广场等两个广场组成。景区内共计有古建筑135间,历代
碑刻75通,佛像50余尊,
北齐四大石窟3个,北齐摩崖刻经6部,是一处集古建、石窟、石刻、
石造像于一体文化景区。
景区有两大精粹,一处就是闻名天下的“北齐摩崖刻经”,刻经总面积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00余字,字体楷隶混杂,体态圆熟,投笔展波间笼照着一片禅家经卷气息,其刚劲有力、飘酒自如的魏笔书法为世代书法家所酷爱,被誉为“银铁画天下绝奇”。刻经保留至今已有1450余年的历史,自南而北共有六部佛经分五处刻于崖壁之上,分别是《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
佛遗教经》、《
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
另一处是被誉为“活楼吊庙”之称的
女娲阁,娲皇阁坐东面西,紧依崖壁而建,通高23米,由四层组成,第一层是一个石窟,明天启6年(1626)开凿,在石窟外券起了进深两间的石条宝券顶,并在宝顶上建起三层木制结构的阁楼。因为上面三层阁楼是像
积木一样搭建在这宝券顶上的,所以楼上站的人多了楼身就会前倾给人以颠悠悠的感觉,因此被誉为活楼吊庙,成为中国北方三大
悬空寺之一。
女娲文化在
涉县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民间祭祀、祈还愿、进香朝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随着历史的推移,衍生了内容丰富的祭祀音乐、祭品文化、
祭器文化、服装道具文化,打扇鼓、坐夜、求应等具有较高民俗价值的朝拜形式,形成了厚重的
女娲文化底蕴。2003年以来,涉县先后举办了三届“
中原地区·涉县女娲文化节”、一次“首届中国女娲文化节”和七次“公祭女娲大典”; 2006年经
中国文艺网批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涉县“中国女娲文化之乡”称号,并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也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