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涡河桥,其造型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出
怀城镇的古朴典雅。该桥作为匠心独运的交通基础设施,凝聚了建桥人的汗水与智慧,无论从造型与建筑艺术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极具保护意义。
涡河桥坐落在怀远县荆山北,涡淮之滨,紧靠怀城西郊龟山脚下,横跨涡河南北两岸,是省境第一座大型
石拱桥。山水秀丽,林泉清幽。属
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降雨量900mm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被誉为“淮北粮仓”。
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芡河螃蟹等名牌农产品享誉全国。是安徽淮北平原一条主要公路干线的枢纽,是连结
怀远县境南北为一体的纽带。也是人民群众乐于欣赏的新型建筑艺术品。桥上配有灯光,每逢夜间灯火辉煌,映射着一条彩带,把山城怀远点缀得更加绚丽。桥北是一条通往
宿州市的
水泥路,陪衬着绿荫林带;桥南端龟山屹立,紧连着怀远市区。这座桥本身奇巧多姿,长虹映彩和荆山、
涡河及城市建筑互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远近游人,留连忘返。怀远禹王宫、
白乳泉、
启母石、
卞和洞、
清代建筑群等名胜古迹散落其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涂山氏国的聚居地,为
淮河文化、
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水陆交通发达。距
蚌埠滕湖机场仅10余公里,
津浦铁路从东侧经过,
206国道、307省道和合徐、界阜蚌、蚌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淮河、涡河等九条河流并列其间,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涡河桥是我省第一座大跨度
石拱桥,1958年由交通部公路设计院组织安徽、
山东省等省有关
科技人员进行勘察设计。1959年7月动工,1964年底竣工通车。桥全长285.5米,主桥四孔,引桥三孔。上部结构为
悬链线空腹式石拱桥,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桩基,浆砌块石墩台,混凝土桥面,桥面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2004年元月县政府十分重视县政协提案,十月县政府将
涡河大桥(涡河桥)列为
怀远县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为了加快对涡河桥抢救性保护,县政协专门召开提案督办会。在县委副书记吴道俊、副县长何波的大力支持下,怀远县龙亢大桥指挥部、县公路局、城关镇、
建设局、涡北新城区、
交通局、水利局、文体局、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公安局交警大队等十二家单位慷慨解囊,主动捐款捐物,由县公路局负责对大桥实施维修保护。两头设立了隔离墩,限制大型车辆通行。并对两头绿化带进行了绿化,桥面进行了修复,桥上灯杆、灯头进行油漆、更新等。此举,对涡河桥进行了有力保护,使它再现了当年的雄姿,焕发了青春,真正成为我县城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重要旅游景点.2010年省公路检测中心对该桥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状况,近期准备对涡河桥进行一次全面维修加固。
涡河桥为空腹式石拱桥,桥上纵坡为3﹪。该桥上部结构为:3—15.0米圆弧线实腹式有石拱,4—50.0米
悬链线空腹式无铰石拱;下部结构为浆砌
块石重力式墩台,钢筋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桩基。桥梁全长285.5m,全宽为10.0m,行车道净宽7.0m,两侧人行道各宽1.5m。该桥南岸桥台砌筑在怀远荆山龟山头直接延伸至涡河中的岩体上,桥墩基础为支撑桩基础嵌于河中岩石上。圆弧形拱运用敞肩技术,24个小拱,架设在大拱的两肩上对称地垒架了6个小拱,边缘主桥墩上有3小拱,计24个小拱。这不仅减轻了
石拱桥的自重,还大大地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和安全度。至今,该主桥墩台完好无损。主拱圈砌筑采用满堂支架施工,纵向并列砌拱法,即把大拱和小拱都纵向分为31道拱圈,“化整为零”,逐一砌筑拼拢,做成一个又一个弧形拱圈。拱圈材料全部用荆山
花岗石块石,坚硬耐风化,选石考究,工艺精湛,体现出当时高超的建桥水平。该桥为混凝土桥面,人行道采用预制板花岗岩路缘石,预制混凝土护栏配以典雅灯饰,桥梁整体显得古朴大气与山城怀远交相辉映。
“船从
碧玉环中过,人在
沧龙背上行”。
涡河桥既是土木建筑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工程,又是一件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化瑰宝。
该桥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和安徽省公路港航工程局设计室共同设计,由安徽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处施工。位于县城区,横跨涡河,桥体与涡河正交,承载60---90年代
淮南市至
淮北市、
蚌埠市至
阜阳市公路运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无法代替的作用,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涡河桥为我省最大跨径
石拱桥,其材质(
花岗石)优越、造型优美、桥型不可复制,且主桥结构基本保护完好,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得到了体现。从其优美的造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协调,烘托出某种一定深度的精神文化内涵。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其建桥时的匠心独运以及自身结构特点,对研究石拱桥的施工结构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从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交通建筑上升到人文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观。
涡河桥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符合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涡河桥造型优美,结构坚固,经久耐用,具实用性、完美的艺术性于一身,为我省最大跨径的
石拱桥。成功延续了一个古建筑的学派风格。经专家、学者等参观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