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荣(1500-1551年),字仁甫,号角山,福建
尤溪县四十九都
高士村石龟(现新阳镇高士村)人,明朝政治人物、
进士出身。自少聪颖,博通经史,擅长书法,尤精篆书。
简介
明嘉靖四年(1525年),詹荣中
举人。翌年进士及第,任户部主事,后升
员外郎。在任期间,奉命总理
大同市储粮,时遇当地驻兵叛乱,总兵李谨被杀害,
总督刘源清率兵围攻叛兵100余天,无法取胜。詹荣设计策动叛兵反正,智擒主犯,平息了一场叛乱。因此,詹荣以功勋奇著,升迁为光禄寺少卿,继任尚宝卿转南
太常,受令
山东巡抚。半年后又改任大同巡抚。明嘉靖二十五年升兵部左侍郎。当时,鞑酋长
俺答汗常举兵侵犯边境掠夺扰民,詹荣协同总督
翁万达、总兵周尚文御敌。明嘉靖二十七年,为保边境长治久安,詹荣向朝廷陈奏,提出划出大同一年车马费充作军需及开山口、筑堡台等8项建议,为朝廷全部采纳。他亲自督修了大同东段的边防长城,阳和至宣府西段的
张家口市,西阳和沿线修筑边防墙141公里,筑堡台169座,确保了边境的安全。同年冬,詹荣回京主持兵部工作。
明嘉靖三十年,詹荣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时年51岁。明
隆庆二年(1568年),朝廷追赠詹荣为工部尚书,并以“皇恩特宠”匾额赐予詹荣。
詹荣其人
“司马高名霄汉间,乞身一疏动龙颜;兵戈已息云中警,剑履仍辞阙下班;心似归鸿依雁塞,功如车骑勒燕然;九天雨露何时洒,冷落松傍
汉函谷关。”这是明朝
天启年间的
大学士大学士
叶向高为纪念
尤溪县籍
靖边县将领詹荣逝世七十年所写的《读史吊詹角山司马》诗。詹荣是明嘉靖年间驻守边关的重要将领。他驻守北方边关重镇——
大同市十多年,屡屡击退北方游牧民族——鞑靼军队的进犯,为保卫国家边关的安全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作出重大贡献。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詹荣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其实,詹荣并不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明史》和新编《
尤溪县志》都收有其传。但是,《明史》将詹荣列为
山海关区人,其事迹和任职时间也多有含糊不清的地方。而《尤溪县志》记载詹荣事迹全文仅三百多字,过于简单(可能是当时资料不足)。为弥补这些缺憾,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对詹荣生平事迹进行了考证。
一、詹荣的籍贯
《明史·詹荣传》载:“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
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为什么《明史》将詹荣说成是山海卫人呢?新编《尤溪县志》回答了这个问题:“詹荣,字角山,又字仁甫,先世为今池田乡(现为新阳镇)
高士村石龟山人,其祖父
参军迁籍山海卫。”据“詹氏宗亲网”介绍,
晋朝大兴元年(318年),郡望
渤海的詹氏第四十二世祖静川和他的三个儿子秉邦、敬邦、成邦随驾渡江南下。其中长子詹秉邦入闽后,其后裔居
泉州市、
泽州一带。至第四十七祖詹为
福州市侯官(今
闽侯县)县令。他的两个儿子詹宣和詹节居建州(今
武夷山、
建阳区、建瓯)。詹节的孙子詹豪在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为镇南大将军,在
大业五年(609年)迁居武夷星村;其后裔遂移居将口、建阳、
顺昌县、
浦城县、建瓯、
南平市、福州等地。据鹤洋、灵峰、利洋三本旧谱记载:“威公十三世孙,由建阳分派大田,迁尤溪择梅溪而家上墩。”
尤溪县《詹氏家谱》载:詹氏第二十七代孙詹旺(也就是詹荣的祖父)因从军携妻北上到
山海关区。詹旺编入军籍后,取名夷才,生有两子:长子詹通,生子既詹荣;次子詹达,战死沙场。
詹荣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生在山海卫;他从小聪明勤奋,博通经史,明嘉靖四年(1525年)参加顺天(北京)乡试中举;翌年,
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他长期驻守边关,戎马生涯,先后出任
户部员外郎、右
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巡抚、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为保卫边关作出重大贡献。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詹荣调任兵部左侍郎,“理部事”;越二年,病逝于北京寓所,年仅五十一岁。
二、有关詹荣生平的几件大事
嘉靖十二年(1533年),詹荣机智地平息了大同兵变。
平息大同兵变是詹荣在政治上、军事上显露出杰出才华的第一件大事。大同兵变发生的具体时间,《明史·詹荣传》没有明确记载。但据《明史·本纪十七》载:嘉靖十二年农历十月,大同明军发生哗变,杀死总兵官
李瑾……”同时,我们从《明史·李源清传》也可以得以佐证。李源清“十二年,以边警迁兵部左侍郎,
总督宣、大、
山西省、
保定市诸镇军务。大同总兵官李瑾浚天城左孤店四十里,趣工急。卒王福胜等焚杀瑾,……帝命源清同总兵郤永讨之。”
这次兵变,反反复复折腾了好一阵子。原先参加兵变的兵士已同意朝廷的招抚。可是,源清又要“遣参将赵纲入城大索,城中讹言城且屠,乱卒遂鼓噪,杀
千户张钦”;总兵郤永也“兵至城下大掠”,迫使叛乱兵士“复反”。叛乱兵士迎击官军,“杀游击
晏安”;并且“出前参将黄镇等于狱,奉为帅,死守。”①刘源清率军围城一百多天,久攻不下,束手无策。当时,被困在城中的有奉命总理
大同市储粮的户部郎中詹荣。詹荣为人机智聪明,人缘也好,叛军在全城掠夺,没有骚扰詹荣。詹荣秘密联络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等人共同结盟讨伐叛军。当他观察到叛军中马升、杨麟并没有真要反叛的意思后,“请宥升、麟死,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②马升、
杨麟集结一批要好的士兵出其不意中地杀死叛军统帅黄镇等九人。詹荣打开城门,迎接攻城队伍进城。
巡抚樊继祖入城后,又捕杀了二十六名叛军首领。
兵部侍郎张瓒率援兵还未到大同,“郎中詹荣等已悉捕首恶。”③因此,詹荣“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④
“嘉靖十三年(1534年),张敕、
葛守礼,两人共商修《山海关志》事,聘詹为主笔……”⑤詹荣历时五个月,主了山海关第一部志书——《山海关志》八卷。詹荣谙熟边地险要及古今战守之事,因此该书对
山海关区边地险要及古今战守之事都有详细记叙;书前有图二十八幅,为山海抵黄花镇总图,后一幅为山海关图,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得到巡按直隶
监察御史张敕的高度赞许。
明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右
佥都御史的身份
巡抚甘肃省。那时,边境常发生磨擦,总兵
杨信把当时“去
中原地区绝远”的西方少数民族“鲁迷”派来向明朝进献贡品滞留在
张掖市(今甘肃张掖市)的贡使九十余人作为人质,驱赶他们与
蒙古国武装部队作战,使人质战死十分之一。詹荣认为:“贡使是作为双方友好的使者往来的,怎么能把贡使作为人质用于作战呢?这样不仅有失于人心,而且还表示我们中国的软弱。”詹荣奏请朝廷罢免杨信的职务,并把战死的“鲁迷”人的尸体用棺柩厚敛,送还家乡。鲁迷国人十分感动。
逾年,詹荣调任大同巡抚。
詹荣为什么调任大同巡抚?《明史·周尚文传》有一段说明文字:“其秋(指嘉靖二十一年秋),(周尚文)以总兵官镇大同,请增饷及马。兵部言
尚文陈请过当,方被诏切责,而尚文与
巡抚赵锦不协,乞休,弗允,日相构。
御史王三聘乞移之他镇。”朝廷商议的结果是“诏荣与锦易任。”詹荣具体在什么时间到大同赴任,《明史》没有说明。但是,嘉靖二十二年,詹荣还以右
佥都御史巡抚
甘肃省的身份处理
杨信虐待贡使一事,而当“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农历七月,
俺答汗进犯
大同市”⑥时,詹荣与总兵官周尚文已并肩作战在
黑山县打败俺答。所以,詹荣出任大同巡抚的时间应是嘉二十三年上半年。黑山之战是詹荣任大同巡抚后所指挥的第一战。这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大捷而告终,“杀其(俺答)子满罕歹,追至凉城,斩获多。”⑦因此,詹荣升为右副
都御史,周尚文升为右
都督。
詹荣身为大同巡抚深知责任重大。因为大同是鞑靼军南侵必经之路。“山川之险,险与虏共也;垣堑之险,险为我专也;”⑧成了驻守边关将帅的共识。《明史·杨博传》载:“
总督翁万达及都御史詹荣、总兵周文议曰:堑可填渡且不利拒守,故必城。城必有台,利于出击,台必置屋以处戍卒,近城必筑堡以仗伏兵,城下留数暗门以便出哨。”所以,嘉靖二十三年,“
巡抚詹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一百三十八里,堡七,台一百五十四座。”⑨为边关长治久安计,詹荣奏请朝廷同意,划出
大同市一年的车马费充作军费;在大同一带开山口,斩崖削坡,修筑堡台的同时,又“以近边宏赐诸堡三十所,延亘五百余里膏腴田,奏诸召军佃作。”⑩詹荣招募当地百姓“屯军垦荒,广积粮”,“春夏农耕,秋冬戍守”。这一政策的实施十分见效。当时曾“得地一万四千九百余顷”,“以地募军”,“每军给地五十亩,”共“得军一千五百名,事半功倍,省费数十万计。”{11}为巩固大同的边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詹荣何年升为兵部右侍郎,《明史》也没有明确记载。有些学者认为是在嘉靖二十五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一年,詹荣为平息代府奉国将军充灼的叛乱立下了大功。嘉靖二十四年,代府奉国将军充灼放纵部下抢掠扰民,被詹荣上奏弹劾,受到了“座罪夺禄”的处分。充灼心存怨恨,与外寇勾结,图谋叛乱。据《明史·诸王二》载:“二十四年,和川奉国将军充灼坐罪夺禄,怨充耀不为解,乃与
襄垣县中尉充耿谋引敌入
大同市杀王。……因画策,约奉小王子入塞,藉其兵攻雁门,取平阳,立充灼为主。”嘉靖二十五年六月,鞑靼军在充灼的配合下进迫大同,当时的气氛十分紧张。恰好在这关键的时候,充灼派人与小王子联络时被
周尚文部截获。于是,明军事先在云中作好了军事布置。
总督翁万达在其《夏季驻云中》的诗中写道:“云中六月凉如冰,塞上千营重似山;缚虏难将神草结,供军须是血还。青林猎火秋声近,粉悲笳暮色间;闻道
黄河将饮马,诸君何以镇秦关?”{12}就是当时布军备战的情形;因此,一举击溃了
俺答汗的进犯。“二十五年,冬十月丁亥,(鞑靼军)犯清平堡,游击高极战死。癸巳,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谋反,伏诛。”{13}明王朝极为重视这次的内忧外患,对平乱的有功人员给予了极高的奖赏:周尚文“加太保,荫子锦衣世
千户。”所以,《明史》赞叹说:“终明之世,总兵官加三公者,
尚文一人而已。”{14}
总督翁万达也由此“进左都御史。”{15}詹荣则“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16}
嘉靖二十七年八月,俺答率鞑靼军进犯
大同市,在五堡设伏兵包围了指挥顾
相等明军。詹荣与总兵周尚文率军前往解围,在弥陀山打败鞑靼军,并“斩一部长”。
有些研究者认为:“嘉靖二十七年冬,詹荣擢升为兵部尚书。”{17}其实,詹荣两次都是以兵部左侍郎身份“理部事”,生前始终没有正式任过兵部尚书一职。
嘉靖二十七年冬,即在弥陀山大捷之后,詹荣“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召还理部事,进左(即兵部左侍郎)。”{18}当时的兵部尚书是
赵廷瑞。时隔不久,赵廷瑞被罢职,兵部工作由詹荣负责。在主持兵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詹荣还是十分称职的,他根据自己长期驻守边关的经验,向朝廷“奏行秋防十事。”{19}
正在这个时候,
翁万达因在曹家庄一战战功卓著,被擢升为
兵部尚书。虽然,翁万达出任兵部尚书一职的具体时间,《明史》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我们从相关资料中可以推测出来。曹家庄一战是发生在嘉靖二十八年春。据《明史·鞑靼列传》载:“二十八年春,(鞑靼军)犯宣府滴水崖。把总指挥
江瀚、
董旸战死,全军覆,遂犯永宁、
大同市。”总兵周尚文率万骑与鞑靼军大战于曹家庄。虽然,周尚文十分英勇,“连战曹家庄,斩四首,其旗”;但“寇据险不退。”翁万达躬擐甲胄,亲自率军增援。他“顺风鼓噪,
扬沙蔽天,”布疑兵惊退鞑靼军。明世宗皇帝得知
翁万达督师的情况后,大为赞赏,褒奖翁万达“立进
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寻召理部事。”{20}既是“立进”,时间上也就不会拖延太长,所以,翁万达入主兵部的时间应是嘉靖二十八年上半年。
当年年底,翁万达父亲病故(《明史·詹荣传》吴记为“母丧”),按明朝的礼制,回故里守孝三年。于是,詹荣第二次主持兵部工作。可能是两次都是行尚书事,而又无尚书职的原故吧,詹荣有情绪,便“辞疾乞休”。明世宗是一个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的人。他认为詹荣是有意要挟,所以“帝怒,夺职闲住。”{21}詹荣怀着忧郁的心情,闲居了两年,嘉靖三十年病故于北京寓所。
詹荣生前著有两部重要著作——《山海关志》八卷和《河东运司志》十七卷。
詹荣逝后,人们十分怀念他,认为“当荣之抚大同也,万达为
总督,
尚文为总兵。三人皆有才略,寇入不能得志。自后代者不能任,寇无岁不入躏边,人益思荣。”{22}但是,由于明世宗的个人成见以及当时
严嵩等一批奸恶小人把持朝政,詹荣一生功绩始终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至之,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詹荣的孙子詹延为顺天通判,上书朝廷,要求正确评价詹荣的功绩。朝廷才追赠詹荣为工部尚书衔,给予抚恤。
山海关区的百姓们为了纪念詹荣,特在西街建“尚书坊”以旌表詹荣的功勋。
参考书目:
①③《明史·刘清源传》
②④{16}{18}{19}{21}{22}《明史·詹荣传》
⑤汪前进《地图在中国古籍中的分布及其社会功能》
⑥《明史·本纪十八》
⑦{14}《明史·周尚文传》
⑩《大同县志·关隘》
{11}《明史·翟鹏传》
{13}《明史·本纪第十八世宗二》
{15}{20}《明史·翁万达传》
{17}王祥堆《靖边尚书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