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系的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9月成立的菏泽师范专科学校
物理化学班。1977年,学校建立党委后单独设立化学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
菏泽学院,化学系更名为化学化工系,开始招收本科生,是菏泽学院首批招收本科生的院系之一。
化学化工系现有化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和
应用化工技术、化学教育二个专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设置有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工程、环境污染与控制三个方向;应用化学专业设置有药物合成、
复合材料、现代分析检验三个方向;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设置有煤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化工三个方向;化学专业设置有师范教育和化工新材料两个方向。
化学化工系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4人,博士17人、博士后3人、硕士30人,硕士生导师5人;
山东省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人,山东十大化工精英人物1人,
菏泽市青年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菏泽市“牡丹英才”1人,校级“5136”人才工程人员1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4人,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教学名师3人。为更好地搞好学科规划与发展,特聘
中国科学院佟振合院士、
宋振骐院士、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房倚天所长、
李文研究员、中科院过程所
李春山研究员、
山东大学博导张冬菊教授、
复旦大学韩英锋博士、以及多位企业高工为兼职教授,并建立了宋振骐院士工作站。美国North CarolinaA\u0026TState University
终身教授桑圣民博士、美国
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副教授
侯士峰博士、
百时美施贵宝高级研究员韩迎博士,为
菏泽学院海智工作站海智专家,并受聘为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客座教授。
近年来,
化学化工系科研水平迅速提高。教师先后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
合作出版专著、教材等17部,其中80余篇论文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被SCI收录论文116篇。先后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省科技厅攻关课题6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8项,获得研究经费500余万元,目前在研科研课题20余项。
化学化工系拥有较为完备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现有基础化学实验室11个、化工专业实验室4个、化工设计与仿真实验室2个、
精密仪器实验室7个、煤化工研究室1个、科研开发室5个、
菏泽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正在筹建
化学工程训练中心;拥有高效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和荧光分析仪等十多台精密仪器,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
化学化工专业藏书60000余册。
目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应用化学》为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同时,建有《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实验》、《无机化学》四门校级精品课程;天然资源化学研究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功能大分子性能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两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化学化工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曾被学校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系、红旗团总支、书香团总支等荣誉称号。现有两个校级学生社团:化学爱好者协会、电子竞技协会;三个系级社团:新元素联盟、金字塔协会、乐队联盟。
化学化工系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还积极开展企校合作和产学研结合,2011年曾被授予“
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树立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考研录取率均达到50%以上,尤其是2012年考研学生中有65%被“211”和“985”工程院校录取。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形成。今后,化学化工系将弘扬传统,开拓创新,立足学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创化学化工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