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斗村
广东东营广饶县陈官乡下辖村
孙斗村位于广饶县城北二十点五公里,陈官镇驻地以南,辛河路东,与杨斗村东侧相连,南边是董斗村,东500米是李斗村,2006年以来,村庄规划的新区主要处在在三干以南。
村名由来
据《孙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孙姓洪洞县山东省青州府乐邑北四十五华里,陡河北岸立村,取名孙家陡河,后演为孙家斗柯。1958年始称孙斗,村民198户,795人,皆姓孙。民国修志载有孙斗村。隶属沿革:明清两代乐安县崇信乡,1911年崇信乡崇一保,1914年广饶县义区, 1929年六区,1941年1月广北县六区,1945年9月广饶县六区,1948年12月六区陈官乡,1956年1月碑寺区陈官乡,1957年12月花官乡,1958年9月东风公社,10月花官公社,1964年3月花官区斗柯公社,1970年11月斗柯公社,1984年7月陈官乡。
自然资源
该村自古以来,人民就是以种地为主,在改革开放前,村里大部分是盐碱地。自1991年乡土地开发以来,水利条件逐渐完善,设施逐渐健全,现已能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村里的盐碱地已等到改良,大片大片的良田连成一片,沟渠两边树木成片。前几年,村里以种植棉花、小麦为主,近几年以种植大蒜为主,生产规模以一家一户为主,2006年人均收入达4749元。
村庄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发展很快,2004年,该村根据村民要求报上级批准进行了新村规划,高标准规划了新村南北大街、东西大街,18米宽,每8户1个方。现已迁住90余户。新村内建筑统一模式,街道统一进行了绿化、亮化,家家安有沼气池,水电齐全。村文化大院有文化室、活动室、卫生室。
传统文化
该村的文化传统有很长的历史,在解放前,该村每年都有庄户剧团演戏,特别是村里的民间艺术(跑旱船、跑驴、霸王鞭)是该村自编自演的传统节目,现在每年由艺人孙奎山自发组织县、乡、村汇演,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群众眼中的“玩艺”
------孙斗村的民间艺术“跑驴”、“划旱船”、“推滑车”
我乡孙斗村的民间艺术------跑驴、划旱船、推滑车,因其特有的热闹、幽默、滑稽的风格,被群众们通俗的称为“玩艺”。相传,孙斗村的这些民间艺术活动大约开始于一百多年前,当时,每年冬春的农闲季节,人们为了自娱自乐,不少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纸、布、稻草等物品制造了驴、船、滑车等模型,模仿实物动作进行表演、玩耍。特别是逢年过节,群众们自发组织起来,热热闹闹,虽然设备粗糙,表演形式简单,但深受群众欢迎,他们还走村串巷,到外村进行演出,慢慢把这些表演形式固定并流传了下来,发展到今天的这种形式。
上世纪 年代,村民孙善明老人继承了前人这一文化遗产,不断进行整理加工,使艺术形式更加规范,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孙善明又将技术传到孙智逊手上,两人经常一起组织表演,现在村里的老人们说起当时他们两位表演时热闹、幽默、滑稽的场面,仍然津津乐道。当时,群众都是自发演出,自凑材料,自己动手扎制驴、旱船、滑车等道具,驴毛用麻,驴眼用鸡蛋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村民们还通过这些表演形式,宣传抗战,鼓舞群众。当时的表演还有霸王鞭、打花棍等形式,现已失传。
解放初期,孙斗村的这些艺术表演又传到了共产党员、复员军人孙开山手中,他组织带领群众继续传统,发扬光大,歌颂社会主义,鼓励开展生产,深受群众喜爱。“文化大革命”中这些艺术形式遭到破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政策鼓舞下,孙斗村群众又自发组织起了这些表演。村民孙奎山、孙三兴等人十分热情,积极投入,根据当年所学和记忆,反复探索,努力钻研,克服资金、经验等难题,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78年冬天重又演出了跑驴、旱船、滑车等节目,受到全村群众的热烈欢迎。自此以后,这些表演形式成为重大节日的必演节目,他们还到周围村庄巡回演出,还多次代表乡政府参加市、县民间艺术会演,由于其风格独特,内容幽默,非常适合烘托节日气氛,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村名由来
自然资源
村庄建设
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