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华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郑俊华,男,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在水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内,是一位具有世界水准、享有极高声誉的学者、教师和工程师。
人物经历
1971年,台湾国立大学获土木工程系学士。
1972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获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学硕士。
1976年,多伦多大学环境工程学博士。
1978-198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 高级讲师。
1983年-1986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高级讲师。
1987年1月-1994年4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
1991年1月-1999年3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水资源与交通系主任 (兼任)。
1994年8月,被授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
1995年3月-1996年9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技术研究院代理院长(兼任)。
1998年11月-2002年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任)。
1999年4月-2005年3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与水资源工程系主任(兼任)。
2003年7月-2005年6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斯坦福合作计划联合负责人(兼任)。
2001年9月-2003年3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技术研究院代理院长 (兼任)。
2003年4月-2008年11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执行总裁。
2009年11月至今,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职业资格:
世界水环境联合会(Water and Environment 联邦制)成员 1976年。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业工程师(Professional Engineer) 1977年。
新加坡环境工程协会(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ociety of Singapore)创建会员 1980年。
国际水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成员 1986年。
加拿大安大略污染控制协会(Pollution Control Association of Ontario)成员 1987年。
新加坡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ngineers, Singapore)成员 1991年。
新加坡职业工程师(Professional Engineer) 1995年。
主要贡献
科研方向
在1991年至2005年的14年内,郑教授担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EE)环境与水资源工程系(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 Engineering)系主任的职务。在此期间,郑教授对于院系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的指导下,院系从零开始建立了基础课程体系与实验室环境,确立了科研方向,并在相关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如,郑教授任内确立了“好氧颗粒污泥”这一课题并指导了相关研究,而CEE目前在此领域依然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在这段时间里,郑教授每年培养25名博士生与100名硕士研究生,并于2003年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建立了新加坡斯坦福合作计划(由郑教授担任负责人),提供硕士和博士课程。
目前,郑教授担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erformability Engineering期刊的编辑,还是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的副编辑。他目前研究的领域集中在危险工业废物处理,膜技术,清洁生产,废物最小化、循环再利用以及生物废水处理工艺。在过去六年里,他在环境工程和管理领域的国际刊物(SCI)上发表了170多篇科技论文(引用指数Citation Index 3515,H. Index 29),并且在2006年一年内就申请了10项专利。郑教授更于2001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u0026 Engineering Pte Ltd, IESE, Singapore)院长兼执行总裁一职,带领研究院开展高级环境技术的研发工作及其商业化运作。IESE先后拥有超过100名研究人员,并开发出了40多项世界专利,在东南亚地区受到广泛认可。在郑教授的领导下,IESE与亚洲和欧美各著名高校进行了合作项目,合作对象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帝国理工学院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科技大学等。并且IESE与中国前20名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博士生。
除了学术界,郑教授在工业界也取得过骄人的成就。在过去的六年里,他为本地区设计了30多家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厂;为亚洲生产组织(APO)在亚洲一些国家的10多个绿色工艺和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上提供技术咨询。同时,他还为20个亚洲国家的高级职员就环境治理、工业废物和危险物处理、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影响评价(EIA)、绿色生产、废物最小化和清洁生产项目等方面讲授过60多次培训课程。
在与本地工业和企业界进行紧密合作的同时,郑教授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很多职业资格,担任各项职务。由于杰出的贡献,郑教授因而获得了4项国家级的奖励,并被委任了各项学术职位,其中包括The Resource Panel of the Government Parliamentary Committee新加坡国会委员会会员,The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s Advisory Committee on Hazardous Substances \u0026 Toxic Wastes 新加坡环境部咨询委员等。在过去的20年里,郑教授一直担任着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一些联合国组织(如UNEP、UNDP、UNESCAP、UNCRD),世界卫生组织(WHO),亚洲生产组织(APO),德国技术协作项目(GTZ)和德国卡尔-杜伊斯堡法理社会组织(CDG)的顾问,为其在亚太地区的环境管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他同时还为本地区的政府和工业在环境治理方面提供咨询。
科研项目
1. 麻风树种植与幼苗栽培及其生物柴油转化的设计 来源中国,项目经费2亿人民币,项目第一完成人
2008年。
2. 攀枝花市工业废水处理总设计 来源中国,项目经费1亿人民币,项目第一完成人,2007年。
3. 新加坡生物柴油工厂规划与设计 来源新加坡,项目经费5000万新加坡元,项目第一完成人,2006年。
4. 好氧颗粒污泥工程设计 来源新加坡,项目经费200万新币,项目第一完成人,2005年。
5. 城市与高强度废水的生物处理 来源新加坡,项目经费12.5万新币,项目第一完成人,2004年。
6. 水库系统的水质监测、模拟和管理 来源新加坡,项目经费40万新币,项目第二完成人,2003-2004年。
7. 船用压舱水处理系统 来源新加坡,项目经费21万新币,项目第一完成人,2003年。
学术论文
郑俊华教授在近六年里共发表了170多篇SCI文章,编著了4本专业学术书籍或其相关章节,以下为书目:
1. Biogranulation 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第1作者。
2006, Elsevier, The Netherlands. Tay, J.H., Tay, S.T.L., Liu Y., Show, K.Y. and Ivanov, V.
2. Resources from Sludge: Forging New Frontiers 第1作者。
2004, IWA Publishing, UK. Tay J.H. and Show K.Y.
3.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for industrial waste treatment 第1作者。
2004, I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s Treatment (L.K.Wang, ed.). Marcel Dekker, N.Y., pp. 585-618. Tay J.H., Tay, S.T.-L., Ivanov, V. and Hung 俞琤
4. Seafood Process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第1作者。
2003, I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Treatment, Marcel Dekker, Inc., 2nd ed.
Tay, J. H., Show, K. Y. and Hung, Y. T.
获奖记录
1996年:新加坡人民联合会(People’s Association, Singapore)长期社会服务奖。
2001年: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公共服务部 企业挑战创新奖(The EnterpriseChallenge Innovator Award),获奖项目“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处理”。
2003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5年长期服务奖。
2003年:新加坡 A*STAR 基金 2003国家技术奖,获奖项目“杰出研究和发展用于污水的高效生物处理的生物颗粒技术”。
2004年: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公共服务部 企业挑战创新奖(The Enterprise Challenge Innovator Award),获奖项目“船舶压舱水处理”。
2004年:新加坡工程师联合会(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Singapore)2004 杰出工程成就奖,获奖项目“生物颗粒技术”。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贡献
科研方向
科研项目
学术论文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