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资中县雁家嘴村其宗祠尚存)先世系
黄帝第五十一世孙、大汉东海王摇,数迁,至约五十三世祖讳时,随
洪武皇帝征战南北,定都
南京市,封腾国公。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3年),因胡党之乱获罪,其子期,蒙
朱椿恩,迁入四川,始为成都人也。其后俱仕
明朝。数传生祖讳昊,初任绵州教谕,遂迁绵州。至
崇祯年,
张献忠等匪患猖,天下大乱,其高祖父顾公讳丁,字存志,弃文就武,四面征剿,明封靖锦将军、
太子太保,旋加太子太师,
曾祖父讳金印,字斗如,标统兵
都督,号称“顾十万”,征匪于蜀中。
康熙帝七年(1668年)祖金印见大势已成定局,无心仕途,携家眷途经
资州,时县令刘公讳振基,苦留住资,采业黄茅二冲(今雁家嘴),至康熙四十三年,汝修诞生于此,此地原为顾家宅院,因
顾金印次子顾升(字 东旭)在此开塾,与子弟讲学,其弟諟、晨、星,子侄得道、圣道、宏道、志道等俱为门下学生,后又有其弟冕,传授武艺,影响甚大,遂广开门庭,教育学生,十里八乡,纷沓而至,以至于亲邻家中都住满了学生。而顾汝修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学兴旺,文风鼎盛的时期,顾升通经明礼,学识渊博,特别是宋儒之学,极为倡导,顾汝修的一生成就,可以说与顾升对他童年时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顾汝修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生活了十余年后,随通奉公顾諟,迁至锦官城东(今
成都市市),汝修到成都后入锦江书院学习,顾升依然对其十分关心,并寄予极大期望。
雍正帝四年(1726年)
清明节前,年过古稀的顾升恐子孙不知先世墓向,率族众往
什邡市(蒲老场)拜祭先祖,于成都会弟諟,汝修自请同往以祀先祖,问闻先祖事迹于深夜。次日清晨顾升说道:“振家声者,得道(顾得道)也;大门庭者,汝修也”。正如顾升所望,于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顾得道、顾汝修叔侄同榜中举。
乾隆二年(1737年)任宜宾教谕,不卑不亢,主持正义,深得好评。乾隆七年(1742年),遂中乾隆壬戌科二甲第七十一名
进士,钦点翰林,乾隆十三年(1748年),被选充《大清会典》修官。同年戊辰科会试,充考官,公正严明,慧眼识珠,为朝廷官员选拔尽职尽责。所选之士,有至
大学士者。后旋升任直隶顺天府尹(管辖北京及京郊区县),针砭时弊,果敢英明。有一年逢春荒,粮价高涨,朝廷平抑物价,发售平价米,分四门各发售十五万石,每日有七八千人购米,汝修组织得当“先为厘定章程,收钱发米,先后次序,无不井井有条,民人均沾实惠,口碑载道”“时人无不叹其才之足恃,而知学之通于世用也”。
乾隆十六年(1752年),皇帝南巡,顾汝修随办大差车辆,尽职尽责“无一透漏,不事烦扰而车已经足用”。乾隆十七年(1752年),授大理寺少卿。任上,坚持正义,不徇私情,秉公办案,史书上说他“为人强毅正大,有古大臣风”。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顾汝修请旨回乡祭祖,先后拜顾昊墓、顾存志墓、顾金印墓、顾升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冬,又奉旨告祭
大禹陵(《顾氏宗谱》可查“禹”为顾氏先祖)、
明孝陵(相传顾汝修先祖
顾时,随
洪武皇帝
朱元璋葬于孝陵之北)。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会
安南国王请封,皇帝特御赐顾汝修正一品
麒麟府服,奉命册封安南王。《清史稿 列传三百十四》载“二十六年,王黎维,王嗣子维以讣告,请袭封,遣翰林院侍读德保、大理寺少卿谕祭故王,册封维荁为安南王。”当时代表皇帝出使藩属国的钦使极为看重。士大夫中有“不能为帅愿能为使”的说法。赴安南后,安南国王简傲,藐视朝纲,不从
清朝礼仪,在这一点上顾汝修义正词严,致书“戒其恭顺”,归国后却遭部议是非。于第二年,即
爱新觉罗·弘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皇帝上谕曰:“安南世为属国,凡遇朝使册封至其国,自应遵行三跪九叩头礼。乃国王於小邦陋见,与册使商论拜跪仪注,
德保县、顾汝修指示成例,始终恪遵。外藩不谙体制,部臣应预行宣示。嗣后遇
安南册封等事,即将应行典礼并前后遵行拜跪仪节告知正副使,令其永远遵循,著为令。”顾汝修此举为朝廷所嘉奖,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以“不辱君命”作为士的最高标准,顾汝修乃成为了当时的“朝臣典范,士子楷模”。
爱新觉罗·弘历遂赐御用华盖一具,以为表彰,至今在
四川省成都市仍有街名“黄伞巷”相传为顾汝修当时在成都的寓所。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回乡后,受聘掌教四川最高学府锦江书院,任山长。至今四川锦江书院文翁祠有联“芳躅难湮
西汉守;宗风姑舍马卿才”;奎星阁联“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遗迹。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掌教山西平阳书院,任山长。在掌教锦江书院、平阳书院时,执教以“明法修德”为纲,“尤重德行”、“造士有法,门下士知名者甚众。”任满归籍后,也像自己的先辈顾升、顾諟一样过着授徒著述的休闲生活。晚年则全力研究宋儒之学。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于华阳任山长。第二年,“重得敬神,讲理尊师”的顾汝修亲临顾太师墓祭扫,率族众重修太师墓。乾隆五十年(1785年),其弟顾汝霖于
资中县治东南高家嘴病逝,汝修回乡吊唁,祭顾升墓,聚族众共商,重修顾升墓。相传顾公讳汝修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寝,葬成都府
华阳县。
他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家、外交家,正直清廉的朝廷高官,还是一位在艺术领域拥有至高声誉的文化名人。而且也是一位品行可嘉,文章学术均有极高造诣的学者,著有《经史编》、《均引编》、《蕴真集》、《谈助编》、《知困草》、《朗山吟》、《迟云楼尺》、《四勿箴》、《味竹轩诗文集》、《载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