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簧,又称为口衔琴、口弹琴,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形制多样的综合奏体鸣乐器。它广泛应用于多个民族的文化生活中,既可以独奏、齐奏、合奏,也可以作为歌舞的伴奏。铁簧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名称和演奏方法。
铁簧在各个民族中都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在东北
黑龙江省的
三江平原上,
赫哲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位老人收养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女孩,女孩因悲伤而唱歌,当她的嗓子唱哑后,老人为她制作了一支铁簧,让她能够通过音乐继续诉说自己的故事。这支铁簧后来成为了赫哲族的爱情信物。此外,
达斡尔族、
满族等地也有类似的传说,反映了铁簧在这些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铁簧的历史记录始于汉魏时期,当时的文献中已经提到了这种乐器。
东汉时期的《释名·释乐器》中描述了铁簧的基本形态和演奏方法。
北宋学者陈面在其著作《
乐书》中提到了铁叶簧,并提供了最早的图像资料。
清代的《清朗通典》和《
清朝续文献通考》中均有详细的记载和插图。
中原地区各少数民族对铁簧有不同的称呼,如满族的莫库尼、
赫哲族的空康吉等。铁簧的形状多种多样,包括钳形、环形、剑形、叶形、梨形等。《清朝通典》中记载的铁簧呈钳形,这一形式在东北的
达斡尔族、赫哲族、新疆的
柯尔克孜族、
青海省的
撒拉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
瑶族地区较为常见。
柯尔克孜族的铁簧具有独特的设计和演奏技巧,能产生优美的金属声响。
东北地区的铁簧则采用钢、铁或合金材质,赫哲族的铁簧形似“丁”字,
满族的铁簧呈梨形。达斡尔族的铁簧被称为口胡,
锡伯族的铁簧为环形。
苗族的铁簧采用薄钢片制作,音色柔和细腻。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
景颇族的铁簧小巧玲珑,
黎族的铁簧则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
高山族的铁簧甚至有用竹子制作的版本。
彝族的叶形铁簧可用于单独演奏或多片组合演奏,声音清脆明亮。